用访谈录方式写如何做一名好老师

了解如何做一名好老师 但是要用访谈录方式写 不知道怎么写啊

第1个回答  2013-12-18
 记者:听说你一直致力于红军题材的故事,而且你的《赤色小子》系列在读者中有很大的影响,你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红军故事是怎么写出来的? 张品成:我小时有机会到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就是赣南老区,呆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对红军的许多故事很感兴趣。也曾经为一些红军留下的遗物而产生过好奇。那时正是文革时期,我们不能正常上课,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这让我能够直接体验到红军当然战斗生活过的环境。这也算作是一种间接的经历吧。当然,有这些还不足以构成我后来小说中的那些故事,但部分的经历是一种前提。记者:这么说你写的故事大部分来源于阅历,那你是怎样使不曾经历的那些细节和情节写得如此生动真实的?张品成:这确是现在大多数中小学生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他们面对老师给的一个题目感到很棘手,往往明明是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情,写成文字后读来却感到不真实;而写听来惑阅读中得来的一些故事,更显得捉襟见肘无所适从。其实作家的写作也和少年朋友写作文一样,素材来自经历和阅历两个方面。就跟演员一样,本色演员往往演的是符合自己性格和生活体验的角色。而性格演员能演各种性格。当然是后者的发展空间更大。我们有很多作家,写了一两本很具影响的作品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其原因也跟仅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作写作素材有关。记者:既然阅历对于写作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那怎么处理好经历和阅历的关系?或者说怎样才能把两者融合得更好?张品成:这其实是写作中一个较复杂的问题,除了写作技巧上发挥得好坏外,主要是对经历和阅历作为文章材料的把握。大多同学不知道好的写作其实是经历和阅历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打个比方,水泥和沙石不能成为混凝土,而是要有水,水是催化剂融合剂。那么在经历和阅历之间什么是“水”呢?是想像力创造力。所以,写文章编故事最重要的是想像力。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经历和阅历都十分丰富复杂的人为什么也写不好故事的原因。经历和阅历组成了我们的素材,如何处理这些素材这当然要掌握更多的技巧,这是语文课老师从字词句等初级阶段逐步往更高的写作方面教授的事情了,在这里因篇幅的原因不可能详细说到。我只想告诉少年朋友,其实故事处都是,素标作为的元素也到处都是。所以,不管是经历阅历,每个人都有很多,重要的在于收集。记者:你是写红军故事的作家,以你的红色素材为例,谈谈你收集素材的方法。我写红军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出版以红军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二十余部,其中的一些小说在读者中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小说的素材,其实是很多年前就一直在收集着的。我说过,少年时我有八年时光生活在赣南山区,那有许多红军的故事,这些素材都蓄存在我的记忆中。主动留心红色素材是在大学毕业后,主要是从三方面进行收集。一是来源于书本,各种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籍;二是来自参与者的口述,八十年代初期,大量的当年参加红军的老革命都还活着。我那时就找这些老同志,请他们回忆当年的往事,将他们的讲述记录下来;第三,就是古人所说走万里路读万卷书,其实了解历史也是一样,行走也能得到许多的收获。那些年我走遍了赣南闽西中央红军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后来又沿着长征路走了一遍。还去过另外的一些红军革命老区。这些都为我红色阅历增添了许多的内容。记者:听说你的关于红军故事的新作《十五岁的长征》三部曲最近出版了,是否就这三部小说创伤谈谈经历阅历和想像力之间的关系。张品成:这三部长篇小说,如同它的总题那样,写的是长征中的少年红军的故事,对于那段七十年前的历史,我显然只是后来的旁观者,没有什么经历可言。一切只是凭借着我多年来多方面获得的阅历加之自己的创造完成的。它由三部相对独立的长篇小说组成:《出征在即》、《腊月之城》和《指间的太阳》。作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选取了三个不同的主题。《出征在即》,讲的是长征出发时发生在江西苏区的故事,写对人性的尊重;《腊月之城》,讲的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遵义城中当时发生的故事,写对诚信的尊重;《指间的太阳》,讲的是长征即将结束前红军过草地的故事,写对生命的尊重。因此,在创作这三部小说时,我把我内心的关于长征的阅历全方位地梳理了一番,我得把我阅历中感动我的部分找出来。长征过去了七十年,关于长征的写作也进行了七十年。七十年来曾涌现那么多脍炙人口感人至深优秀的作品。长征的故事出现在国内外各种著述和报刊中,出现在银幕银屏上,出现在各种艺术的淋漓尽致的表现里,出现在学生们的相关教科书的字里行间……所以,这种梳理是必须的。这有助于激发我的想像力创造力。也正是依靠这种想像力,我的头脑中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的许多故事,包括一些局部的细节和微妙的感受,这就是大家读了我那三部小说感觉到非常真实的缘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