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鞭 的由来,简单回答

不要说太多,简单回答,还有告诉我折 鞭的地方在哪里?

“上帝之鞭”阿提拉 匈奴人真正强大始自阿提拉成为匈奴帝国国王之后。与他的前辈相比,阿提拉更具雄心,更富于侵略性。阿提拉时期的匈奴帝国是匈奴史的最后一章,也是最辉煌的一章。他使罗马人蒙羞,使日耳曼人丧胆,他和他的匈奴铁骑被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称为“上帝之鞭”。 445年,阿提拉掌权后,马上发动了针对北欧和东欧的大规模战争。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躲避匈奴人,逃亡到英伦三岛,许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战败,纷纷投降。 巩固了东北方后,阿提拉在447年大举进犯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军队接连战败,匈奴的骑兵一直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的温泉关,严重威胁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安全。东罗马帝国皇帝被迫与匈奴人签订和约,除了马上向匈奴支付赔款6000磅黄金,年贡也由700磅黄金涨到2100磅。 至此,匈奴帝国的疆域东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盛极一时。而东罗马帝国经过匈奴的长期劫掠和年贡的沉重负担,财富已基本耗尽,阿提拉又将目光投向了西罗马帝国。 对西罗马帝国作战 450年,阿提拉派使者去罗马,要求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并要求西罗马帝国拿一半的国土作为嫁妆,遭到拒绝。阿提拉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 他集结了大批匈奴战士以及被征服民族的仆从军,号称50万,渡过莱茵河,向西罗马的高卢(今天法国)发动进攻。经过一番攻城略地,最终匈奴军主力开始围攻高卢重镇奥尔良。西罗马人和西哥特人暂时停止争斗,组成联军来救援奥尔良。面对联军,阿提拉放弃了对奥尔良的围攻,开始机动迂回,伺机与敌决战。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军与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在今法国香槟省境内马恩河畔展开决战。战斗持续了5个小时左右,双方阵亡将士达16.5万人(一说30万)。最终,西哥特国王战死,匈奴也损失惨重,只得退回莱茵河重新积聚力量。 452年,匈奴帝国再次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阿提拉率领匈奴军队翻过阿尔卑斯山,攻入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地区遭到了匈奴人疯狂的攻击,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毁。随后,匈奴人挥师直捣罗马城。西罗马皇帝慌忙请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与匈奴人议和。此时,匈奴军中突发瘟疫,而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也快到达罗马城,因此,阿提拉答应议和,但在撤军前仍扬言,如果西罗马皇帝不把荷诺利亚公主送来,他还会再次前来攻打。罗马人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满载着抢夺来的财物扬长而去。 逐渐走向衰亡 453年夏天,阿提拉暴病而亡。匈奴人拦住一条河流的水,把阿提拉的遗体埋葬在干枯的河床下,然后再开闸放水。所有参与施工的奴隶都被处死,以使后世的盗墓者得不到线索。阿提拉的坟墓至今仍是个谜。 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王位打起了内战。趁此机会,454年,东哥特、吉皮底人组成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奴,从此,匈奴人又被迫退回了南俄罗斯草原。后来,阿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奴帝国,发动了对东哥特人战争,遭到失败。468年,他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死在战场上,从此匈奴人逐渐沉寂下去,逐渐被其他民族融合,直至被历史彻底遗忘(后世有人猜测匈牙利和奥地利人有匈奴人的血统,但至今未有定论)。 匈奴帝国崩溃不久,深受匈奴西迁影响的西罗马帝国也彻底走向了绝路。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攻占了罗马城,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封建时代的开始。 匈奴人西迁,将日耳曼蛮族赶出丛林,匈奴的铁骑和日耳曼强悍的入侵引发了欧洲的巨大动荡,并使煊赫一时的罗马帝国走向分裂、衰弱,直至灭亡,欧洲从落后的奴隶时代进入了封建时代,这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和世界历史的进程,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极其浓重的一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4
公元五世纪,匈奴王阿提拉曾经率领部众横扫欧洲世界,差一点摧毁了罗马。西方人在恐怖之余称阿提拉为“上帝之鞭”,认为他是上帝派来惩罚古代文明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