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卷柏有哪些特征?

如题所述

概括:
非旱生植物。茎枝细弱,伏地蔓生,叶薄草质。大孢子橘黄色;小孢子橘红色。生溪边湿地或石上,海拔710-2600米。分布于长江以南(两广除外)各省,日本也有。产东北、河北;朝鲜,日本,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土耳其至欧洲中部也有。

详细如下:
非旱生植物。植株长8-12cm。
茎枝细弱,伏地蔓生,主茎分化不明显,淡禾秆色,节部常有纤细的不定根。
叶薄草质。二型,互生;侧叶阔卵形,长2-3mm,宽1-2mm,向两侧平展,顶端锐尖,稍弯向下,基部近心形,边缘有微齿;中叶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边缘有微齿,远较侧叶为狭,交互向上。

土生,匍匐,能育枝直立,高5-12厘米,无游走茎。根托沿匍匐茎和枝断续生长,自茎分叉处下方生出,长1-2.7厘米,纤细,直径0.1毫米,根少分叉,无毛。茎自近基部开始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茎下部直径0.2-0.4毫米,具沟槽,无毛,维管束1条;侧枝3-4对,不分叉或分叉或1回羽状分枝,分枝稀疏,茎上相邻分枝相距1-2厘米,叶状分枝和茎无毛,背腹压扁,茎在分枝部分中部连叶宽4.5-5.4毫米,末回分枝连叶宽2.8-4.2毫米。叶全部交互排列,二形,草质,表面光滑,边缘非全缘,不具白边。分枝上的腋叶对称或不对称,1.5-1.8毫米×0.8-1.0毫米,边缘有细齿。中叶多少对称,分枝上的中叶长圆状卵形或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1.6-2.0毫米×0.6一0.9毫米,紧接到覆瓦状(在先端部分)排列,背部不呈龙骨状,先端具尖头和急尖,基部钝,边缘不明显具细齿。侧叶不对称,侧枝上的侧叶宽卵形或卵状三角形,常反折,1.8-2.2毫米×1.0-1.6毫米,先端急尖;上侧基部扩大,加宽,覆盖小枝,上侧基部边缘具微齿。孢子叶穗疏松,通常背腹压扁,单生于小枝末端,或1-2 (3)次分叉,18-50毫米×2.0-4.6毫米;孢子叶二形或略二形,正置,和营养叶近似,排列一致,不具白边,边缘具细齿,背部不呈龙骨状,先端渐尖;大孢子叶分布于孢子叶穗下部的下侧。大孢子橘黄色;小孢子橘红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