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老穿木底夹板?

如题所述

出花园小孩穿的红木屐,是潮汕人日常的一种便屐。《潮阳县志》(光绪十年,潮阳知县周恒重监修,简称“周志”或“甲申志”)云:“屐有五便:南方地卑,屐高远湿,一也;炎徼虐暑,赤脚纳凉,二也;所费无几,贫子省钱,三也;澡身濡足,顷刻遂燥,四也;夜行有声,不便为奸,五也。”《南粤笔记》云:屐,“以潮州所制拖皮为雅。”这里所说的拖皮屐,就是林大钦穿的红木屐。

木屐,是古人穿用的一种木底鞋的通称,为我国古代人所钟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据记载,晋文公多次请隐居于绵山上的功臣介子推出仕不至,便企图使用焚山燎木之法迫他出来。不料,介子推却抱住一棵大树并被烧死。晋文公很悲痛,就用那株树的木料制成一双木屐,每天穿着并不时叹曰:“悲夫,足下。”以此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后被市井人所模仿,并相沿成习。《后汉书.五行志》载:“延熹中,京都长者皆着木屐。”由于着木屐优点甚多,便很快流传到南方。

潮汕木屐的式样与省城广州的木屐大致相同,但制作工艺比较精巧、讲究,其形式有:椭圆形,前略宽,后略窄,只适应男人穿的“龙船屐”;分左右脚,前趾略低,中呈弓形,后跟略高的“认脚屐”;不加任何油漆的原木的“白胚屐”;涂上红、橙、黑、棕等颜色,绘上花卉、图案的“油彩屐”;晚上在家穿的“高脚屐”;用坚韧的木材制成并上漆的称为“漆屐”等等。潮汕木屐又名“散屐”,做工精细,屐皮用料考究,清代以来,已享有很好的声誉。

旧时,潮汕人穿红木屐实为平常之事。我儿曹时,也曾穿过木屐,夜行戏耍,喀喀咔咔,颇有童趣。可在外地人看来,却有一番异味古风。清康熙时曾官至内阁学士、刑部尚书的徐乾学,写有《潮州杂兴》云:

蛮女科头足踏尘,

大夫偏裹越罗巾。

天无晴雨穿高屐,

岂是风流学亚人。

本屐作为潮汕地区旧时的生活用品,现已被各种塑料鞋类所取代,但现在农村仍有少数人还喜欢使用它。木屐作为一种传统日常用具,其优点也已被精明的日本商人所仿照和袭用。现在超市上出现的木底女式高档凉鞋,就是受潮汕木屐的启发并进一步开发出来的新产品
西班牙名abarca

久远的木屐之声

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据《史记》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就曾发现了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木屐。然而在今天的世界里,穿木屐最多的当属日本人。在日本传统的节日里,在婚庆、祭典等仪式中,日本人穿着传统的和服,而木屐在整套的和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看惯了日本人穿木屐,多数人会以为这是日本人的传统服饰,然而循着木屐之声,回到久远的过去,人们会惊讶地发现,日本服饰中的木屐是在唐朝时由日本来中国的留学生带回到日本并流传延续至今的。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派随臣遍寻吃食不得。就在几近绝望之时,跟随重耳一同逃难的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重耳喝了。一碗肉汤下肚,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发现所食之肉竟是介子推从自己身上割下的时候,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晋文公返国,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遂携母隐居到了绵山。文公得知后,命人去绵山搜寻,求之不获,遂下令三面举火以逐介子推下山。然而大火未能动摇介子推归隐之心,大火过后,人们发现介子推和他的老母已被烧死在了一棵大树下。晋文公见状,恸哭。命人将旁边烧剩下的残木劈成板子,做成木鞋,穿于脚上。让嗒嗒作响的木屐之声时时提醒自己,不重蹈覆辙。木屐之声激励着重耳励精图治,最终使晋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木屐之声伴随着重耳“悲乎,足下”的叹息,伴随着寒食禁烟、伴随着清明上墓、伴随着清明植树的风俗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也许是历史的一个巧合,也许是后人接受了晋文公重耳足蹬木屐“以志吾过”的教训,总之,若干年后,决定唐王朝命运的介休之役就在绵山脚下进行。刘武周、宋金刚会同突厥军队数万人与太原公子李世民进行决战。李世民坚壁挫锐,慎择战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此役李世民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礼贤下士,收降了一位割股奉君的名将尉迟恭。不过在后来的凌云阁封臣中,李世民没有像晋文公那样健忘,首先重赏了这位忠义名士,由此传为千古佳话。
  日本人穿木屐的习俗是不是直接受了晋文公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两千六百年前的重耳是中国历史书中记载的穿木屐的第一人,而木屐又是在唐朝时期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据有关资料记载,日本历史上的飞鸟和奈良时代,也就是中国的隋唐时期,中国的文化对日本影响极大,吴越地区的宽袖、叠襟式长衫成为日本上流社会正式的礼服和朝廷的正规制服。虽然在和服的发展史上,其式样曾多次发生变化,但它的基本要素始终没有脱离吴服的定式。
  究竟日本人穿的木屐和山西的绵山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渊源,率领日本友好人士代表团访华的池上正治先生更是怀着极大的兴趣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2001年池上正治先生第二次来到绵山,将自己所搜集到的一些有关日本木屐的资料交给了中方,其中有几张照片拍的是日本一家老字号的木屐作坊,作坊招牌上写的字竟是“山西商店”,也许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25
日本人穿木屐的原因:因为日本潮湿,脚气病多,穿着木屐可避湿,所以木屐在日本得到发展和改良的,并且大多数日本人都喜欢穿木屐。
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牛皮制作则称作牛皮屐。木制底下是四个铁钉,耐磨、防滑。木屐由汉族人发明,木屐是汉人在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的常见服饰。其名来自中古音“屐屉”,常称作木屐,使用于室外。后传入日本。可以避湿,适于在雨天行走,防止滑倒;也方便山路的行走,防止脚被带刺植物划伤。日本气候温润多雨,而且日本人有进门脱鞋的习惯,木屐适应了日本的气候和环境,也适应了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因此已融入日本文化,长期流传下来
第2个回答  2013-10-11
因为日本人就是日‘本’人!这样更加的方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