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十七年小说创作的基本成就

如题所述

十七年的长篇小说创作成就突出,其社会影响非常广泛,读者数量非常庞大。许多时候长篇不仅仅被当作文学著作,而且被但作政治教科书和生活教科书。十七年的许多长篇曾经哺育过整整一代人的心灵。50、60年代的小说,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其曲折发展的过程,显示了50年代、60年代的文学轨迹,为以后总结小说乃至整个文学创作的规律,提供了经验教训,50.60年代小说在历史和现实两类题材方面,有一些收获。

扩展资料

十七年小说的特点

1、十七年小说以描写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勇艰苦斗争过程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为主。

2、十七年小说具有“史诗”创作情结。

3、具有英雄崇拜心理的特征,重于讲述革命历史过程中塑造英雄形象,喜欢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创作英雄典型,突出英雄人物的不可战胜的“超意志力”。

4、十七年小说多采用章回体,延续传奇小说的叙事形式和内部构造。

5、十七年小说还具有肯定歌颂现实的特征,多以农民、革命兵为主体,在党的领导下参加斗争争取个人的提升,人生得到升华的特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8
「现当代文学」十七年小说创作特色

一往文学考研
2019-08-14
知识点概论

1、 十七年小说以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开端,以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文学与人民相结合,为工农兵服务”作为总的文艺理论指导创作,各个作家进行了一系列小说的创作。

2、 十七年小说创作,从题材上,分为对社会变革的现实表达与红色历史的多元叙事。

3、 1956年,毛泽东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的科学和文化事业提出了“双百方针”,在相对之前而言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作家们从社会现象出发,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层次意味,于是出现了一系列“干预生活”小说。

结合作品分析

1、 社会变革的现实表达:以赵树理、丁玲、周立波、柳青等为代表的作家群体。他们将目光着眼于社会生活,特别是农村生活本身,并通过人们生活这一客观生存现实的表现,传达社会体制的变动所带来的意识形态的变化,以及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农民所产生的种种不适。如柳青的《创业史》中,作品深入思考了“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怎样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孙犁的《铁木前传》中,揭示了新旧社会两重天的社会发展。但受到政治文艺理论的影响,文中普遍将人物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而失去了人物应有的丰富性。

2、 红色历史的多元叙事: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作为小说故事发展背景,表现在斗争中人们的精神意志。如《红旗谱》中表现了革命与反抗的主题,《林海雪原》表现了传奇与叙事,《青春之歌》《三家巷》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表现社会以及历史的发展履历。

3、 “干预生活”小说:在相对较轻的政治压力下,作家们大胆地涉及了社会弊端、家庭生活、爱情题材等领域进行创作,如《组织不来了个年轻人》中,通过青年干部反对官僚主义的现象,反思了像林震一样积极反对官僚主义却又常常在“斗争”中碰得焦头烂额的青年将到何处去?如宗璞的《红豆》通过革命与爱情的双重叙事,表现了爱情像革命妥协的现实。

加深印象

1、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年7月2日到19日,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大会选出了由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联领导机构,全国文联正式成立。会议期间,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到会发表了讲话,周恩来做了政治报告,关于文艺本身,郭沫若作了《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报告,茅盾、周扬分别就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文艺工作,各自作了题为《在反动派压迫下的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和《新的人民文艺》的报告,毛泽东文艺思想被确定为新时代为工农兵服务、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文艺总方针,起到了继承革命文艺的传统,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为创造新时代文艺而奋斗的重大历史作用,第一次文代会被视为当代文学的起点。

2、 “干预生活”小说:1956年4月毛泽东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的科学和文化事业提出了“双百方针”,为中国文学接受苏联“干预生活”文学思潮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气氛,从而把处于崛起阶段的“干预生活”文学引向高潮,一时出现了“干预生活”的创作潮流。但是,存在的时间却是短暂的,1957年的运动将这批“干预生活”创作的作家定为右派。而“干预生活”中涉及的社会弊端、家庭生活和爱情题材成了创作的禁区,直到新时期作品中才有所出现。

搜索
十七年小说的题材类型
赵树理小说集在线阅读
林海雪原小说原版阅读
十部顶级封神小说
非虚构文学的主要特征
中国文学史存在的意义
第2个回答  2016-03-30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