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核酸外切酶和53核酸外切酶的区别

如题所述

一、开始降解的端向不同

3‘5’核酸外切酶从3‘端开始降解DNA,而5’3‘核酸外切酶从5’端降解DNA。

二、水解磷酸二酯键生成的酶种类不同

水解磷酸二酯键的3′端生成5′-单核苷酸的酶,有蛇毒磷酸二酯酶及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Ⅰ、Ⅱ和Ⅲ等; 水解5′端生成3′-单核苷酸的酶有脾脏磷酸二酯酶、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核酸酶。

三、反应的方向不同 

一般的是水解出3'游离羟基和5'游离磷酸基团,水作为亲核试剂对5'侧的磷原子进行亲和加成,形成不稳定中间体后 3'侧的羟基发生消除反应和一般的酯类水解类似,不过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一般的水解酶中有Ser或者Tyr等含有羟基的活性位点,可以在代替水进行亲和进攻 。

扩展资料

单链:单链的核酸外切酶包括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Ⅰ(exoⅠ)和核酸外切酶Ⅶ(exoⅦ)。核酸外切酶Ⅶ(exoⅦ)能够从5′-末端或3′-末端呈单链状态的DNA分子上降解DNA,产生出寡核苷酸短片段,而且是唯一不需要Mg2+离子的活性酶,是一种耐受性很强的核酸酶。

双链:双链的核酸外切酶包括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Ⅲ(exoⅢ)、λ噬菌体核酸外切酶(λexo)以及T7噬菌体基因6核酸外切酶等。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Ⅲ(exo Ⅲ)具有多种催化功能,可以降解双链DNA分子中的许多类型的磷酸二酯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外切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0

35核酸外切酶和53核酸外切酶有以下三个区别:

1、一条DNA有2端,就像一条绳子有两头一样,3‘5’核酸外切酶可以从3‘端开始降解DNA,而5’3‘核酸外切酶可以从5’端降解DNA;

2、水解磷酸二酯键的3′端生成5′-单核苷酸的酶,有蛇毒磷酸二酯酶及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Ⅰ、Ⅱ和Ⅲ等; 水解5′端生成3′-单核苷酸的酶有脾脏磷酸二酯酶、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核酸酶。

3、从反应的角度看 区别只有反应的方向不一样,作用方式就是磷酸二酯键的水解作用,一般的是水解出3'游离羟基和5'游离磷酸基团,水作为亲核试剂对5'侧的磷原子进行亲和加成 形成不稳定中间体后 3'侧的羟基发生消除反应和一般的酯类水解类似。

扩展资料

核酸内切酶与外切酶区别

1、水解位置不同

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从DNA分子中间水解磷酸二酯键,从而切断双链DNA的核酸水解酶。核酸外切酶是一类能从多核苷酸链的一端开始按序催化水解3、5-磷酸二酯键,降解核苷酸的酶。

2、切点要求不同

核酸内切酶的切点大多很严格,要求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即识别顺序。而核酸外切酶的切点要求比较低。

3、分类不同

核酸内切酶可分为DNaseⅠ、DNaseⅡ等分解DNA的酶,以及RNase、RNaseT1等分解RNA的酶。一般来说,大都不具碱基特异性,但也有诸如脾脏RNase、RNaseT1等或限制性内切酶那种能够识别并切断特定的碱基或碱基序列的酶。

可大致分为水解磷酸二酯键的3′端生成5′-单核苷酸的酶,及水解5′端生成3′-单核苷酸的酶。前者有蛇毒磷酸二酯酶及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Ⅰ、Ⅱ和Ⅲ等;后者有脾脏磷酸二酯酶、嗜酸乳杆菌核酸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外切酶

百度百科—核酸外切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27

1、一条DNA有2端,就像一条绳子有两头一样,3‘5’核酸外切酶可以从3‘端开始降解DNA,而5’3‘核酸外切酶可以从5’端降解DNA;

2、水解磷酸二酯键的3′端生成5′-单核苷酸的酶,有蛇毒磷酸二酯酶及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Ⅰ、Ⅱ和Ⅲ等; 水解5′端生成3′-单核苷酸的酶有脾脏磷酸二酯酶、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核酸酶。

3、从反应的角度看 区别只有反应的方向不一样,作用方式就是磷酸二酯键的水解作用,一般的是水解出3'游离羟基和5'游离磷酸基团,水作为亲核试剂对5'侧的磷原子进行亲和加成 形成不稳定中间体后 3'侧的羟基发生消除反应和一般的酯类水解类似,不过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一般的水解酶中有Ser或者Tyr等含有羟基的活性位点,可以在代替水进行亲和进攻 。

扩展资料:

核酸外切酶分类:

1、单链:

单链的核酸外切酶包括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Ⅰ(exoⅠ)和核酸外切酶Ⅶ(exoⅦ)。核酸外切酶Ⅶ(exoⅦ)能够从5′-末端或3′-末端呈单链状态的DNA分子上降解DNA,产生出寡核苷酸短片段,而且是唯一不需要Mg2+离子的活性酶,是一种耐受性很强的核酸酶。

核酸外切酶Ⅶ(exoⅦ)可以用来测定基因组DNA中一些特殊的间隔序列和编码序列的位置。它只切割末端有单链突出的DNA分子, 实际操作时需要配合解旋酶操作。

2、双链:

双链的核酸外切酶包括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Ⅲ(exoⅢ)、λ噬菌体核酸外切酶(λexo)以及T7噬菌体基因6核酸外切酶等。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Ⅲ(exo Ⅲ)具有多种催化功能,可以降解双链DNA分子中的许多类型的磷酸二酯键。

其中主要的催化活性是催化双链DNA按3′→5′的方向从3′-OH末端释放5′-单核苷酸。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Ⅲ(exoⅢ)通过其3′→5′外切酶活性使双链DNA分子产生出单链区,经过这种修饰的DNA再配合使用Klenow酶,同时加进带放射性同位素的核苷酸,便可以制备特异性的放射性探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切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7
一条DNA有2端,就像一条绳子有两头一样,3‘5’核酸外切酶可以从3‘端开始降解DNA,而5’3‘核酸外切酶可以从5’端降解DNA,这些酶中还可以区别出从分子链的3′末端或5′末端开始切断和对单链DNA或双链DNA具有特异作用的酶。可利用这些酶水解方式的差异来分析核酸结构。
水解磷酸二酯键的3′端生成5′-单核苷酸的酶,有蛇毒磷酸二酯酶及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Ⅰ、Ⅱ和Ⅲ等; 水解5′端生成3′-单核苷酸的酶有脾脏磷酸二酯酶、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核酸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