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合当地实际创建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园

如题所述

一、领会《纲要》精神,努力寻求特色办园之路
在实施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幼儿教育才是好的幼儿教育?什么样的幼儿园才是好的幼儿园?
自2001年《纲要》颁布以来,我们认真贯彻领会《纲要》的精神:“城乡各类幼儿园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近几年来,我们经常走出去,不断吸取外的的教育新经验。外出参观时,我们也惊叹于很多幼儿园豪华的装修,富丽堂皇的环境,面对这些,我们是该羡慕而盲目跟从,还是因资金不足而自暴自弃呢?对于这一切,我们说“不”。纵然在艰苦的环境中,我们也要坚强的挺立。我们努力寻求一条属于我园特点的办园之路。我们经过多方对比、考证、思考、研究,分析本园情况和本地资源,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园地处桂西北山区,是一所处于城乡之间的幼儿园,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着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文化,是个浓郁的民族风情园,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民族文化艺术的气氛,这些民族文化艺术中优秀成分是我园幼儿教育的无价之宝。因此,根据我们本地资源和实际情况,我们把幼儿园定位为立足于当地的、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新改造。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情感和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们探索依托本地资源,创建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之路。我们也明白了,只有创建适于幼儿全面发展的空间,才是最好的幼儿园,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幼儿教育。
二、在实践中探索,利用本地资源,低成本投入,创造高质量的教育
什么是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通俗的解释就是投入的成本低,甚至是不需要投入成本却仍然能达到使幼儿在多种快乐的活动中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吸取本地民族艺术精髓,建构园本特色艺术教育课程
探索、挖掘走进本地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进行优化、升华,使之适于幼儿欣赏、理解、接受、有助幼儿发展,是对古老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是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养分。观察、追随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快乐认知、感受,并将其融入到幼儿的生活和活动中,使幼儿素质获得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这是《纲要》所提倡,也是孩子们所需要的。
1、创设开放、探索性教育环境,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
独特的民族地区环境资源是幼儿所熟悉的,把这些环境变为我园的教育环境和内容,投入的低成本,却能收获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
教师带领幼儿和家长走进少数民族村寨,欣赏美丽的山村风光和独特的民族建筑给幼儿直观美的感受,参加盛大热闹铜鼓山歌艺术节,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绚丽多彩文化艺术。让他们在浓厚的民族文化艺术氛围及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快乐、获得知识、获得经验,回来后幼儿积极主动地用多种形式表现自己的艺术体验、内心世界。
2、根据幼儿兴趣开展多种民族艺术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激发了幼儿感受和体验民族艺术的情感,教师及时抓住幼儿这一兴趣,师生共同生成了形式多样的民族艺术教学活动。如:袋子民族衣、吹树叶、打长鼓舞、跳傩面舞、绘傩面、玩铜鼓等等。
案例举例:铜鼓乐
教师带领幼儿走进了瑶族村寨,参加瑶族民俗文化节,幼儿看到了铜鼓这一带着神韵的乐器、观赏到瑶族同胞进行的场面宏大的铜鼓阵表演,那神秘、独特的铜鼓节奏给他们带来极大的震憾,对铜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追随幼儿兴趣,“铜鼓乐“主题活动随之产生了。在师幼共同生成的活动中,家园互动,家长和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亲子铜鼓作品,随着幼儿玩铜鼓的兴趣逐步高涨,教师利用白裤瑶铜鼓这一独特的瑶家乐器,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一些简单的节奏,培养节奏感和对瑶族乐器的兴趣,并对此为切入点,鼓励引发幼儿探索自制小铜鼓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通过打铜鼓、滚铜鼓、背铜鼓、学乌龟爬、跨跳小铜鼓等活动,发展幼儿跑跳及平衡能力,同时使幼儿获得了探索及与同伴合作的有益经验。
3、采集民族优秀艺术素材,创编舞蹈,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民族艺术中优秀的艺术素材,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有着强烈的生命力与活力。对民族文化艺术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新,融入幼儿生活,再在幼儿民族文化艺术教育活动中与幼儿互动,提炼出舞蹈作品,使古老的民族文化艺术焕发时代和生命活力。我园教师根据幼儿兴趣,提练优秀的民族艺术素材,创作了一批有民族特点的幼儿舞蹈,在全国、全区少儿舞蹈比赛中屡获大奖,如水族舞蹈《山里水妞》、瑶族舞蹈《瑶族响铃集体舞》、《瑶山猴娃乐》。个案解析:通过孩子玩铜鼓的活动,激发了我园教师创作的灵感,我园青年教师再次深入瑶寨采风,刻苦钻研,邀请民族舞蹈、音乐家与幼儿面对面交流,传授技艺。教师与幼儿展开平等、尊重的讨论,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创作出精品舞蹈《瑶山猴娃乐》,创编活动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艺术性等方面的发展。教师也从中提高了主动探索式学习能力、艺术技能和教育能力。
(二)新奇有趣的民间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生活
民间游戏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娱乐和一定观赏、竞技性。是人们生产、生活及心理素质在体育运动上的表现,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长时间的繁衍生息历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风采特异,形式多样。优秀的民间游戏是我们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所需材料不多,成本低,但却给幼儿带来无限的欢乐,有助于幼儿身心全面的发展。
我园收集了许多适合幼儿开展的民间游戏,全面丰富了幼儿的生活。例:
1、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游戏:编辫子、打陀螺等。
2、培养幼儿合作互助的游戏:抢粽子、走板鞋、舞龙等。
3、锻炼幼儿体魄和竞争意识的游戏:同顶、骑竹马、抢花炮、抛绣球等。
4、培养灵活性和节奏感的游戏:跳竹竿、打铜鼓等。
(三)多元性的废旧材料,创设高质量的教育环境
幼儿的活动需要大量材料的支持,我们结合本地资源,收集了大量的废旧材料,挖掘废旧材料的新功能、新玩法,根据废旧材料具有不定型的特点,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一起深入挖掘废旧材料的可利用价值,使废旧材料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赋予材料的多元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收集生活中原丢弃的盒子、袋子、罐子、塑料瓶、碎布、广告纸、纸筒、泥巴、木头、竹子、玉米芯、藤条、麻绳等等。充分发挥材料的原创功能,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幼儿萌发了千变万化的奇思妙想,绿色环保的废旧材料成了孩子们游戏中的替代品和操作工具,制成各类的作品。
例如:袋子民族衣、藤条球、油瓶小猪车、玉米芯玩具、新奇的竹制品、泥沙乐、酸奶瓶望远镜、可乐瓶宝宝、长鼓、竹筛傩面等等。
丰富的材料,使每个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中,积极探索、主动建构,使他们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把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传递给了家长,实现家园同步、家园互助
家长们用爱心和孩子们共同创作了许多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例:五谷拼画、树叶拼画、月饼盒花灯、创意风铃、盒子高楼等等。
三、在探索创建低成本高质量的园本特色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幼儿共同成长的新型发展观
(一)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尝试探索民族艺术特色教育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在参加的十五课题——《幼儿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研究》中,我园研究的子课题《瑶族风情》获得课题组专家的一致好评,通过课题组的鉴定,圆满结题。
(二)教师们在探索中,收获成功,成为继续主动探索的动力。我园不仅创编一批优秀的幼儿民族舞蹈,幼儿的绘画作品历年在世界、全国少儿书画比赛中获金奖。
环境投入不在多少,只要能促进发幼儿发展就有价值,发展才是硬道理,幼儿和教师获得发展的教育才是优质的教育。我园在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山区,依托本地资源,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之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