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齿龙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伤齿龙最初是因为它尖锐的牙齿而得名。起初人们认为他是蜥蜴,还认为他是一种呆笨丑陋的恐龙,后来经研究化石发现他的感觉器官发达,他的大脑是恐龙中比较大的,因此认为他是很聪明。

伤齿龙的体形

伤齿龙是一种头部很大的恐龙,体长大约相当于现在一个个子的比较高的成年人,它的体形修长,外形像一只大鸟,前肢的掌部有三指,指端是弯曲的利爪,而它的腕骨呈半月形,可以做出抓握动作。伤齿龙后肢细长有力,跑的相当快,而与似鸵龙相提并论,奔跑时,第二个趾爪抬高地面,他尾部的人字架非常坚硬。

伤齿龙的头骨

伤齿龙的头部非常大,所以有的古生物学家甚至认为,它可能比现在的任何爬行动物都要聪明。据推测,伤齿龙的IQ高达5.3,而鸵鸟的也不过是0.7。伤齿龙的那双大眼睛可以帮助它捕捉猎物或迅速逃离“危险区”,它的眼睛在黯淡的光线下也能看清猎物,他也有可能黄昏时出去猎食。

伤齿龙的生活方式

伤齿龙可能会是中小型的动物,可能会选择一些小型的动物为食物如蜥蜴蛇等。而它最佳的猎食时间则可能是黄昏。此外古生物学家通过对恐龙巢穴遗迹的研究,了解了伤齿龙的产卵方式。多数伤齿龙会把卵产在刚干涸的湖底或沼泽地的湿润泥土里,靠输卵管向下蠕动的力量把蛋深深地插入泥土中,还有的伤齿龙则是选择水边的沙土作为产卵地点。把蛋产入松软的沙土中,之后再用沙土小心地把这些蛋埋起来。

伤齿龙的近亲

拜伦龙是白垩纪末期生活在今天蒙古国地区一种兽脚类恐龙,它的体长约为1.5米,属于肉食性恐龙,拜伦龙与伤齿龙都是很聪明的恐龙。拜伦龙被发现的时间比较晚,一直到2000年才被古生物学家诺雷尔和克拉所发现。诺雷尔和克拉克为了感谢蒙古大学的拜伦教授对美国自然博物馆做出的巨大贡献特意将这种恐龙命名为拜伦龙。

伤齿龙的捕猎

作为很聪明的一种恐龙,古生物学家猜测伤齿龙可能过着一种有等级的群居生活,那么,他们的捕食活动可能也具有计划和协调性。当发现大型的食素恐龙猎物,他们往往会采取全体作战,分工明确,有的吸引注意,有的攻击其弱点。所以他们往往可以猎取比他们大得多的猎物。

恐龙名片

名称:伤齿龙

时期:白垩纪末期

外形:长2米、重50千克

属目:兽脚类

分布:北美:加拿大,美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