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八至正月十五的风俗是什么 意义是什么

急 急

意义重大,下详: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人们就在腊八节这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节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民间,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等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腿,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一头小狮子。

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就是好兆头,取“年年有余”的寓意。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希望来年多结果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8
腊月初八,按着节气来说:腊七腊八冻死俩仨。这一天是喝腊八粥的日子。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扫尘、吃灶糖,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腊月二十五:[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 浴]腊月二十九,就是民间祭祖的重大日子了,特别是身居海外的华侨,主要就是利用腊月二十九、和腊月三十,祭祖的。初一到十五,都在过节,也有许多讲究:初一的饺子、初五,叫破五。破五是一定要吃饺子的。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这一天,必过春节还热闹,当然也有初一十五上庙拜神的说法和做法。全文
211
布果子LV.22010-03-18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18
腊月初八,按着节气来说:腊七腊八冻死俩仨。
这一天是喝腊八粥的日子。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扫尘、吃灶糖,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
生活
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 浴]

腊月二十九,就是民间祭祖的重大日子了,特别是身居海外的华侨,主要就是利用腊月二十九、和腊月三十,祭祖的。
初一到十五,都在过节,也有许多讲究:初一的饺子、初五,叫破五。破五是一定要吃饺子的。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这一天,必过春节还热闹,当然也有初一十五上庙拜神的说法和做法。
第3个回答  2010-03-18
腊月初八是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三是(孩子)买杂伴儿、爆竹各种小玩意儿(大人)预备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是大扫除,年货预备充足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是铺户开张
对吗? 是《北京的春节》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3-18
trtrrerrerewwerer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