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巩固元朝的统治,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如题所述

为了巩固元朝的统治,元政府采取了如下措施:
(1)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置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
(2)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事务;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
(3)元朝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行省制度:
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
蒙古族在大蒙古国时期,燕京、别失八里、阿母河三断事官及归降的金朝官吏、军阀等,也称为行尚书省或行省。不过,这些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行省。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宣政院:
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由帝师兼领。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
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澎湖巡检司:
澎湖巡检司(澎湖寨巡检司),元明时期设置于澎湖群岛的官署。
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设置,隶属于元朝福建行省泉州府,主官为澎湖巡检。明初循之。
1384年(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因为实施海禁政策而废除澎湖巡检司。1563年,考量到沿海治安等因素,复设。
1622年,荷兰人占领澎湖。1624年,明军收复澎湖。
巡检司:
巡检司始于五代,盛于两宋,金及西夏也有类似设置。元因宋金遗制,所设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另有京师、沿海、蛮夷地区的较特殊形态。在元代官署中,巡检司是品秩最低的一种。但因澎湖巡检司之设,以闻名通途,颇为世人所瞩目,而且在宋元明清巡检司系列中社区捕盗官属性最为典型。
巡检司在元朝,明朝与清代为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该组织于元朝时,通常为管辖人烟稀少地方的非常设组织,除了无行政裁量权之外,也没有常设主官管,其功能性以军事为主。明朝依其例沿用,不过佐以行政权力。
晚清,中国人口大增,相对的县衙数量并无增多,于是次县级的巡检司在数量上与功能上日渐增多,也多有通判等官职设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6
元朝统一后,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行之有效的统治。(2)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域。(3)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4)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人分成四等,他们的政治、法律地位高低不同
第2个回答  2020-03-28
主要措施:
中央:设置中书省及宣政院;
地方: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检司;
农业:重视农业生产和推广棉花种植技术。
水利:治理黄河和开凿通惠河和会通河。
民族关系:强调要用儒学治国,要行汉法,变过去的那种游牧政策为定居农业的政策,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自己民族的人非法侵占广大汉人的合法耕地。
作用:巩固了元朝的统治。
第3个回答  2022-07-09
①元朝统一后,忽必烈重用大批汉族人士为谋士,推行汉制。②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增设宣政院,专门负责对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管理。③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为最高地方行政机构。④元朝还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琉球
(今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