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清心寡欲 ﹠无欲无求?

为什么要清心寡欲或者无欲无求? 佛教说人应该无欲无求,四大皆空.没有七情六欲。以得到心灵的平静。 可是人就是因为有喜怒哀乐的情感,有了痛苦,才能感受到痛苦过后的喜悦或者平静,人或许活着很累,但是也有快乐的时候。酸甜苦辣才构成了人生。 完全没有感情了,没有欲望了,活着岂不是很没有乐趣很没有意思了么? 都说助人为乐,那也是为了自己乐啊?帮助了别人是为了自己获得快乐,人怎么说都是为了自己的一种自我满足感啊? 为什么要普渡众生?普渡了是为了什么? 我实在不愿意相信没有见到过或者经历过的东西,比如轮回什么的,但是我还是比较相信因果报应的,那是因为一种社会的效应,一种人正常的连锁反映产生的结果,而不是什么神秘的力量控制的。 我感觉没有什么可以控制这个世界的。可还是无法解释很多事情。 如果人生有太多的无法承受的痛苦,心灵永远无法得到平静,那么让自己,四大皆空.没有七情六欲就对了,因为可以让自己不在承受痛苦了。所以感觉只是一种心理的安慰是吧?

看到这个问题有点晚了,不过希望你能看到这条回答。你仔细反思一下你提的问题。“为什么要清心寡欲&无欲无求?”,这意味着,你已经默认了,清心寡欲和无欲无求是一个世人都认为好的行为习惯,而你只是对其有疑惑。然而事实上,佛教,正如其名,是一个教,不是普世的哲学。佛教徒会以救世主自居,认为不信佛教的都是顽固不化的。然而在一些不认同佛教的人看来,佛教徒却又是很顽固不化的了,此种对错如何能说得清呢?
佛教自从传入中国,就几乎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现在的佛教的修行,很多都完全背离了佛教的初衷。当然我不是说这些新的,背离初衷的修行方法不好。相反地,中国特有的禅宗等也有着很不错的思想。而我想提到的是,佛教在释迦摩尼创立之初,是怎样的一种思想呢?当时释迦摩尼去世间感悟人生疾苦,他发现:噢天哪,人们活的好苦。这便是佛教的世界观,也是释迦摩尼创立佛教时的唯一的世界观:人活着是苦的。当然人活着是苦的只是一个方面的见解,单是这一个并不足以让我们钦佩释迦摩尼。释迦摩尼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给出的方法论:怎么解决活得很苦的问题呢?他给出的方法是:清心寡欲,无欲无求。既然无欲无求了,那么自然就不会苦啦。毕竟苦,是人的欲望不被满足而导致的。如果人无欲无求,那么不就不苦了吗?那不是很好吗?于是释迦摩尼推广这一种无欲无求的解脱方案,把修行的最高境界定在“无欲无求”。他还很棒地给出了辅助人变得无欲无求的方法,比如说保持修行的禁忌,不吃肉,不杀生,禁欲等。很明显,你可以看出来,佛教提倡不吃肉和不杀生的本质,根本不是类似摩西十诫那样突然冒出来的教条,而是因为,肉好吃,这样吃肉的话就会引起欲望,这样对修行不利。不杀生,是因为保持一颗爱护生命的心,可以帮助人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这样一来又辅助了修行。这是佛教的真正本质,我们现在看到的拜佛、西方极乐世界、布施等等,都是后人附加上去的。
我现在和你聊的佛教,就单指这一本质的佛教:发现人活着很苦、解决方案是无欲无求的佛教。然而,佛教只是一家之说,它给出了一个好棒的针对活着很苦的解决方案,然而必然还有别的解决方案啊。更何况这个解决方案,虽然说可以不苦,但代价就是要付出我们生而为人的一些本质:欲望、社会性等等。我们不能吃美食了,我们不能陪老婆了,那多不好。即使是为了不苦,我也不愿意这样。
那么,是否还存在别的解决方案呢?肯定是有的,我这里就有一个:无愧我心。就算我们人活着是痛苦的,但是怎么会一直痛苦呢?总有开心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尽量多做那些合适的事情。比如青春期,本就是放纵,泼洒青春的时候。这时候就应该去多玩玩游戏,多参加聚会。当然成绩不能拉下,不然以后会后悔。试想,如果一个人的青春期,只有读书和作业,那么他老来回首他的青春,还剩什么呢?什么都不剩了。而一个虽然有时被罚站有时被罚抄,但却能够享受青春,且没有因为过度的放纵而影响未来的发展,这样的人,那么他老来回首往事,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谈资,实为不虚此生。
痛苦,的确是不好的东西。但有时候,悲伤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等风波平定回首往事,总有泯然一笑的。这样的人生境界,我自己感觉,要比禁欲修身,好太多太多。
佛教,道教,本质其实都是无神教,都是发现了人生活的本质,并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不同,哲学思想也不同。想清楚自己有什么自己要什么,才能够有批判性的精神,并最终走出无悔的人生道路。
有意思的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有神存在。信神存在的可以去拜这些教。但在科学证明神真的存在前,我是不喜这些宗教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3
佛教说人应该无欲无求,四大皆空,没有七情六欲,以得到心灵的平静。
------佛教还说非断亦非常,不立一法,不舍一法,君可曾听闻乎?可是人就是因为有喜怒哀乐的情感,有了痛苦,才能感受到痛苦过后的喜悦或者平静,人或许活着很累,但是也有快乐的时候,酸甜苦辣才构成了人生。
------真俗圆融,心灵无碍,胜义谛和世俗谛,皆为佛法,于了义中得解脱,于不了义中得方便,问心尚有几许未了?完全没有感情了,没有欲望了,活着岂不是很没有乐趣很没有意思了么?
------佛心大爱,以慈悲故。不着禁戒取见,方为解脱,佛在人道中成,释迦当初舍苦行而入中道,为何?都说助人为乐,那也是为了自己乐啊?帮助了别人是为了自己获得快乐,人怎么说都是为了自己的一种自我满足感啊?
------金刚经云:“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绝圣者无言,绝善者无相,一切皆有心生,境界不同,见地也不同。我实在不愿意相信没有见到过或者经历过的东西,比如轮回什么的,但是我还是比较相信因果报应的,那是因为一种社会的效应,一种人正常的连锁反映产生的结果,而不是什么神秘的力量控制的。 我感觉没有什么可以控制这个世界的。可还是无法解释很多事情。
------皆因我等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因果业力不可思议,诸佛菩萨愿力不可思议,不可思议非不可以说,实乃说不能尽耳。
第2个回答  2021-02-13
我感觉清心寡欲无欲无求我看淡得失恢复守住初心微笑心里不生烦恼心里感觉没有恐惧无忧无虑无忧愁无忧虑也是我最后一次上心魔的当我再也不会上心魔的当抛开一切杂念听歌看新闻忘掉烦恼反败为胜微笑才有望降低冲太岁微笑才有望降低犯太岁一帆风顺
第3个回答  2013-11-23
不可能·你还在吃喝拉撒·说这些就没意义·还不如找点 有欲望的 事做!
第4个回答  2018-07-07
做人本来就没有意思的 完全静止是得不到快乐也得不到痛苦 好像我现在这个模样 饿了吃 困了睡 为活而活 认识真正的我 才能得到心中那丝毫平静
佛这东西 信不信由你 你信了如何 不信又怎样呢?纠结这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执着 佛讲到头来还是需要先认识本我 认识真正的自己 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究竟自己需要什么呢?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是张扬还是内敛呢?是好动还是好静呢?
不要被过多世俗道德促博 做个真正的自己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