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在不同时期有哪些名称?

朝代的名称

到了汉代,台湾被称为"夷洲"。三国时仍称夷洲,隋至元代称流求、流球、琉求、硫虬。明朝初年,中山国王察度到京城纳贡(中山国是冲绳)被封为流求,后来发现东南沿海有一块面积更大的岛屿,改称中山国为大流求,台湾为小流求。明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如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鸡笼、大员(圆、冤)台员、大湾、台窝湾,官方称为东蕃或东番渚山、东蕃诸岛,郑成功改称为东都东宁。连横的《台湾通史》中说:台湾原名埋冤--台湾(闽南话。同音)现在认为是由台窝湾演变而来,也就是由台湾原住族群的名字发展而来的,平埔族中的台窝湾族群最早与大陆渔民接触。明代万历时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外国人对台湾有不同的称呼 :16世纪中叶,日本人称之为高砂、高山、高砂(山)国大惠国、多伽佐古。西方称之为,福摩莎Formosa(葡文)"美丽之岛"之意,最早是1544年明嘉靖年间的葡萄牙人起的。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4/content_705068.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7
台湾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少名称,它们又如何随时代演进而不断变迁?中国古老的典籍《列子》、《禹贡》、《史记》、《后汉书》中分别把台湾叫做岱员、岛夷、瀛州和东
。三国时代则以夷州相称。自隋唐直到宋元,台湾一直被称为琉球。而改称小琉球以和藩属之国琉球群岛相区别,则是明代的事。这一时期台湾同时有东番、鸡笼山、北港等名。而台湾之名正式出现,则始于明代中叶,系由台员、大惠、大员、大塆、埋冤等名称逐渐转音演化而最后形成的。说到“福摩萨”,是因为1590年葡萄牙水手乘船经过台湾海峡时,看到岛上山川雄秀,草木葱茏,不由发出formosa的感慨,意思即美丽之岛。字面上本无贬意,但福摩萨之名毕竟取自殖民者,且标志着外族统治时代的开始,因此不为中国人民所接受。至于日本统治时期,将台湾称为高砂国、高山国等,则更带有浓重的民族歧视色彩而被抛弃已久了
第2个回答  2010-04-09
秦朝的时候称为“满洲”;三国时称为“夷洲”;隋朝改称“流求”;宋朝称之为“毗舍那”,亦称“毗舍耶”;元朝称之为“琉球”,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明初叫“东番”,后又称为“鸡简山”、“北港”、“笨港”、“台窝湾”等,到明代万历年间才叫“台湾”。
第3个回答  2010-04-09
台湾,秦朝称之为“满洲”;三国时称之为“夷洲”;隋朝改称“流求”;宋朝称之为“毗舍那”,亦称“毗舍耶”;元朝称之为“琉球”,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明初叫“东番”,后又称为“鸡简山”、“北港”、“笨港”、“台窝湾”等,至明代万历年间始有“台湾”之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