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音乐游戏有哪些教育意义

如题所述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

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游戏中,还能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 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

1、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很容易产生好奇心,在幼儿教学中加入音乐游戏的成分,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并且音乐游戏能够制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加深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游戏中更加有效的引导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充分调动起幼儿自身的思维意识,增强幼儿的思考能力,提升幼儿的意志力

2、增强幼儿获得知识的效果。音乐游戏本身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并且将知识融入其中,而幼儿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在课堂上就极易调动幼儿接受音乐游戏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爱好特点,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音乐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还能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小伙伴合作,克服一些孩子的社交恐惧心理,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和与人协作,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适应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学习的乐趣,还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在娱乐中轻松达到教学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增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交流是教师对幼儿传授知识的重要部分,而幼儿大多还没有足够的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困难。

但是,运用音乐游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交流模式,用一种孩子能够接受并适应的方式,让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变得简单,这样就能扩大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空间,推动整体教学的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30
玩音游,一般讲究手速、准确度。玩音乐游戏可以了解音乐构成,锻炼人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锻炼动态视力以及手眼配合,有些游戏需要团队协作,另外有的需要背谱的音游可以锻炼你的记忆熟练能力。乐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配合乐感的反应,以上
第2个回答  2018-04-26
提升动态视力。锻炼手臂肌肉。提升音游底力。提升对音乐的节奏感。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6
音乐让幼儿有感受力,性格稳定,从小接触音乐,更能提升幼儿智能的学习。
音乐具有舒缓人心安抚情绪的作用。对幼儿来说,音乐更具有神奇的妙用。在音乐中学习长大的孩子,格外具有感受力,情感丰富,性格稳定。音乐中的高低快慢旋律、节拍所营造出的美妙情境,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听觉世界,也让幼儿接触到旋律中多元的音乐元素,进而提升幼智能的学习。雨果说:「音乐、文字、数学是开启人类智能的3把钥匙。」目前有许多研究都证实,音乐学习活动对学龄前的幼儿在听力、活动力、记忆力及数学能力上,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专家们普遍认为,从小接触音乐,不但提升理解力、数学能力,学习语言的速度也能更快
速。因此,让音符成为家中的一员,让孩子在音乐中朗朗而歌、翩翩而舞,并最终激发出更多的潜能。
一、培养音乐情趣是关键
1.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如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教材,带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动手、动脚、动口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小班可采用活泼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如《走路》。中大班可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记忆音乐的旋律,使他们真正随着音乐的内容,情绪变化做游戏,如《谁的尾巴灵》。幼儿在听听、动动、说说中,培养和发展了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另外,在选取音乐教材时,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幼儿。
2.拓宽幼儿知识面,提高唱歌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和表现力。
二、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操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
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学习歌曲《大鼓小鼓》,准备一个大鼓,一个小鼓,让幼儿用大鼓和小鼓做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到两个鼓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大鼓的声音大而强,小鼓的声音小而弱,大鼓小鼓的音色也不相同。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大鼓小鼓的音色,强弱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二、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
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其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
首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读者讲讲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既增加了幼儿表达的机会,又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如在新授歌曲“小树叶”时,先和幼儿玩一个语言游戏,让幼儿扮成一片片小树叶,教师扮成“秋风”
,“秋风”一吹,“树叶”就到处飘呀飘,当风停止时,让他们说一说,这片小树叶离开树叶妈妈后飘到了哪里?有的说,我飘到了小河里,有的说我飘到了草地上……
这个游戏是为学唱歌曲服务的,因此玩的次数要恰到好处,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再次,要做到有机结合,要努力将发展语言 能力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如:欣赏二曲“赛马”,当幼儿初步感受了音乐所描绘的节日赛马的欢快、热烈的景象后,让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自编故事,互相讲述,这就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说话的语境,幼儿可以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出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这使幼儿享受到了表现自我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快乐是孩子学习、探究、尝试的原动力,孩子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快乐。因此,我们有责任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在活动中多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多给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分享快乐。我们共同努力让音乐带给幼儿快乐,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吧!
当然,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为幼儿
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美化幼儿的生活,美
化幼儿的心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