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诗词

如题所述

1.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4.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赵恒《劝学诗》
5.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赵恒《劝学诗》
6.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赵恒《劝学诗》
8.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顾炎武《与友人书》
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10.剔银灯快将诗句写,晓风寒海棠花谢。——张可久《双调·落梅风·湖上山翁醉》

11.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顾炎武《与友人书》
1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
13.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王守仁《传习录》
14.报我楼成秋望月,把君诗读夜回灯。——白居易《酬微之开拆新楼初毕相报末联见戏之作》
15.老子颓然最无事,客归自策读书功。——陆游《村舍书事》
1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17.武子耽书不暂忘,练囊终夜照凄凉。——郑思肖《车武子聚萤读书图》
18.嗜学心无止法,读书眼有还时。——刘克庄《又和后九首·竹简定隶古字》
19.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裴迪《送崔九》
20.读来读去东方白,笑杀流萤数点光。——郑思肖《车武子聚萤读书图》
21.登高望远不可无,不可一日不读书。——苏泂《次陆放翁韵》
22.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23.数间茅屋闲临水, 一盏秋灯夜读书。——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24.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刘过《书院》
25.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赵恒《劝学诗》
26.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27.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28.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赵恒《劝学诗》
29.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4
第一章、代表人物

作为一名古代文学爱好者,唐诗宋词在我心目中建立不可逾越的高峰之后,唯一的疑问只是:究竟是唐诗更炫?还是宋词更屌?

首先,唐诗在气势及传播上要稍胜一等,但宋词在文艺上却要力压一筹,同时,宋代大牛们很多都是跨界式的奇才,为此会得到不少加分,比如:赵佶,词画双绝,苏轼,诗词书画样样精通,黄庭坚更是多栖人才(其书法《砥柱铭》2010年甚至拍出4.368亿元的天价,实力证明一切,耶!),而唐代多是专才,颜筋柳骨不会诗,太白子美未见画,王维虽然画中有诗,但好像没听说有画作留下来(传说都是骗人的,东坡其实是替自己宣传,他的《春江晚景》才是真的诗中有画,古人套路深,傻傻分不清)。

由此看来,就整体而言,唐诗宋词难分高下。

既然如此,那就从唐诗宋词里各选代表来进行PK吧。

怎么选呢?

对于唐诗而言,一般认知都是以李杜为首,杜甫当然很伟大,但这里只选一人,那就只能选李白,因为非“李”莫属嘛。

再说宋词,李煜当然是一座天然的高峰,可惜他太“懒”,(对此,《赠一斛珠yu美人》一文另有阐述),后主的才情不用怀疑,可惜他真的是个天才(天生的才华),皇帝的身份爱了他也害了他,使得他注定成不了时代的代表性人物(没听说、更没见过历史上哪个皇帝能在文学上开宗立派的)。

那么,其他人呢,李清照太文艺,柳三变太走心,辛稼轩太跌宕,陆放翁太凄清,另外如黄庭坚、周邦彦、晏殊、姜夔等人,放在其他朝代基本上都是可以登高一呼的巨人,只可惜宋朝还有一个苏轼。

苏轼在宋词界是寡头级存在,尤可贵的是他在诗赋、散文、书画甚至政治上都光彩照人。

综上,唐诗宋词领域的挑战代表已水落石出,李白和苏轼,两位千古大师即将开始穿越,分别代表他们的时代展开人类精神文明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巅峰对决。

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李白与苏轼进行PK,分别是影响力5分、诗歌25分、词赋25分、散文20分、其他20分、命运5分。

一、个人荣誉

我认为,“诗仙”的称呼对于李白是个束缚,让人产生第一映像就是把李白缩小了,以为他只有诗,其实很冤。

更进一步,“李杜”并称,甚至晚唐的“小李杜”,对李白的估值都产生了更大的伤害,就象现在市场上的某些名牌,他们为了所谓的发展,就搞了好多子品牌,但如果不是真正的独立运作,虽然看上去人多力量大,实际则是精力分散化,反而严重拉低了主品牌的价值。

那么,“唐宋八大家”对苏轼会有束缚吗?当然也有,但已不那么严重。

为什么呢?

试想,如果说苏轼是和苏澈曾巩齐名的“唐宋八大家”,内心第一感觉是什么?是不是有点崩溃呢,苏澈曾恐等何才何德(当然此处仅仅是指文化影响力,没有贬低他们的意思),能和我们的东坡先生相提并论吗!

当然,可能你说,“唐宋八大家”的称号只是指散文界,单项而已,还没说全能呢,咱东坡先生可以全才!

正因如此,“唐宋八大家”的名号对于苏轼的束缚就不那么严重,因为严重“名不符实”,反而清者自清了,甚至可以说这不是苏轼的专属名号,等于没有名号,验证无号胜有号的最高境界,还记得江湖上默默无名的“扫地僧”吗,他连名字都没有。

所以,就影响力(名号)而言,胜利的天平似乎向着苏轼抖动了一下,但还不至于有太大影响,毕竟这种层次的PK最终还是实力说话,虚名薄利不关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