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的意思是: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出处节选】《寡人之于国也》——先秦·孟子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白话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扩展资料

1、《寡人之于国也》创作背景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2、《寡人之于国也》鉴赏

这篇文章写孟子同梁惠王的谈话。当时各国为了要增产粮食和扩充兵员,都苦于劳动力不足,所以梁惠王要同邻国争夺百姓,采取了自以为“尽心”的措施,可是目的并没有达到。孟子抓住了这个矛盾,指出梁惠王的“尽心”并不能使百姓归顺,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办法。

梁惠王承认自己“尽心于国”之举,只是临时应付,不是真正爱民;还运用“连锁推理”形式,强调了实行道要从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最基本的吃穿问题入手;还指出要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接受教化,懂得“孝悌之义”,以解决精神文明问题,才能使民心归附,国家兴盛。

文章在写作上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了吧!“之”:主谓之间做助词,不译。“焉耳矣”均是语气词!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9-19
梁惠王觉得自己跟邻国相比对国家政务己经尽心尽力了。
第3个回答  2010-09-14
我对国家,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之,取独
第4个回答  2010-09-15
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