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受损怎么办

如题所述

肾小管受损往往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如果是急性的,引起的肾小管的损伤,往往会出现急性肾衰竭的情况,常见于一些中毒、过敏等因素。一般只要给予对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大多1到2周后受损的肾小管会自行恢复。而如果是慢性的肾小管损伤,通常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往往见于一些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可能会有夜尿增多等症状。主要是生活和饮食方面的控制,如戒烟、戒酒、避免劳累、避免熬夜、优质低蛋白的饮食。另外,注意用药方面尽量避免非甾体类消炎药。

肾小管按不同的形态结构、分布位置和功能,主要分为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三部分。
  1. 近曲小管
  上连肾小囊腔,是肾小管中最粗的一段,盘曲在所属肾小体周围。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组成。管腔小而不规则,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游离面有刷状缘,由微绒毛组成,这种结构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重吸收。
  2. 髓袢降支和升支
  髓袢为“U”形小管,主要由三段组成:第一段为降支粗段,即近直小管;第二段为细段,呈“U”形;第三段为升支粗段,即远直小管。分别由扁平和立方上皮构成,不同部位肾单位髓袢长度不同。皮质肾单位髓袢较短,薄壁段很短或缺如,近髓肾单位髓袢较长,一直深入髓质可达锥体乳头,这类髓袢对尿液浓缩具有特殊功能。
  3.远曲小管
  较短,迂曲盘绕在所属肾小体附近,与近曲小管相邻。管壁由立方形上皮细胞组成,管腔大而规则。其末端与集合管相连。髓袢及远曲小管合称远端肾单位,是离子转运和分泌的重要场所,可吸收水、钠离子,排泌钾离子、氢离子、NH3,并受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调节,参与调节尿液浓缩。
  4.集合管
  集合管是由皮质走向髓质锥体乳头孔的小管,沿途有许多肾单位的远曲小管与之相连,管径逐渐变粗,管壁逐渐变厚,管壁由立方或柱状上皮构成。过去认为集合管只有运输尿液的作用,现认为集合管亦有与远曲小管同样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5
肾小管损伤一般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大部分的原因都是由于缺血或者是接触了肾毒性的药物,肾毒性的物质或者是免疫荧光免疫还有遗传等情况而出现的肾小管的损伤。肾小管损伤以后,首先要明确肾小管损伤的原因,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其次要针对肾小管的一些症状,比方说有肾小管酸中毒要进行酸碱平衡的一个纠正和治疗,另外对于急性质肾小管损伤,我们一般进行纠正原发病,纠正一些症状以后,肾小管损伤应该很快就恢复了。那么对于一些长期慢性的药物性的肾脏损伤,或者肾脏毒性的损伤,需要长期的药物进行维持治疗。
第2个回答  2017-05-05
病情分析: 肾小管损伤或急性肾小管坏死由各种导致肾前性肾功能衰竭的因素:如持续作用或发展使肾脏长期缺血、缺氧,而造成肾小管坏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28
肾小管损害一旦发生就不能缓解了。当肾小管损害处于初期仅有血尿、蛋白尿阶段是最佳治疗时机,通过规范正规治疗肾小管损害,病理损伤可很快得到修复,肾脏功能恢复正常,指标恢复正常,且不易复发
第4个回答  2017-05-05
你好,朋友,可能的原因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前驱有链球菌感染史或有前驱的胃肠道、呼吸道感染表现。按其发病机理分为3型:Ⅰ型为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这类患者在血液中可直接找到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基膜内侧呈线状沉积物;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型,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基膜外有免疫复合体呈团块状沉积; Ⅲ型肾小球无免疫复合物沉积或呈不规则的局灶性沉积。(2)继发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特别是Ⅱ型)、膜性肾病、IgA肾病。(3)伴发于感染性疾病: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内脏化脓性病灶引起的慢性败血症及肾小球肾炎。(4)伴发多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过敏性紫癜,弥漫性血管炎如坏死性肉芽肿,过敏性血管炎及其他类型,混合性凝球蛋白血症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