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孔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简述孔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没有财富值了,但是真的很着急~希望会的且有时间的朋友帮忙答一下😘😘😘

孔子后来被尊为“庶王”。在孔子以前所有的圣人都是有德又有位的,要么是君位,要么是居于宰臣之位,就是能做事。但孔子一生却一直没有这个“位”。所以他的政治理想、他的礼乐理想,都不能最终地实现。所以这对于孔子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既然孔子无位,那么孔子只能整理文献和教化弟子,这就是孔子之“为”。孔子的理想是恢复周礼,即使不能恢复西周,他说“吾其为东周乎”,“哪怕回到东周也好啊!”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是完成不了这个使命的。所以他寄望于他的几个学生,颜渊、子路、子贡这些人。结果最后他最欣赏的两个学生,都先他而死。颜渊死的时候他说“天丧予”,子路死的时候他说“天祝予”,天诅咒你。到晚年的时候他已经相信,在一个短期的时间,甚至在一个非常长期的时间里,已经不再有可能恢复东周那样一个文化。最后他在晚年的时候开始写《春秋》:“知我者其为《春秋》乎,罪我者其为《春秋》乎。”作《春秋》对于孔子而言是一件非常僭越的事。孔子说“罪我者其为《春秋》乎”,实际上他作《春秋》这个事情是僭越的。他没有这个位。他第一不是史官,也不是天子。他作《春秋》就是在儒史的基础上,改写。而这个改写恰恰在某一字的褒贬之上,建立起了一个价值的系统。他通过自己对文献的整理,通过他所作的《春秋》,保存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可能性,希望在某一天,它能再次出现在这个大地上,出现在这个文明里。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这些后世人说孔子没有得君而行道,既是这个文化的不幸,又是这个文化的大幸。正因为有了孔子的不能得君而行道,所以孔子才有了整理六经教化弟子的行动。而正是经由孔子的整理六经和教化弟子,中国文化才有了这样一个基础,能够维持两千年持而不坠,几经艰辛持而不坠。面对着一次又一次更强的意志性文化的冲击它仍能保持它的基本方向。

那么由于他的教育和他对文献的整理,中国文化从此别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关于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我们认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灵魂中最伟大的灵魂,这个话转译为这样一个话就是:我们在这里将孔子视为中国文化本根中的最高价值的人格化体现。中国从上古至周代的种种文化积累、价值演变,至孔子而得以集中的绽现。此后中国文化虽历种种变迁,而终能持而不坠,实赖孔子所造之规模使然。这是我们对孔子的一个评价,这也就是以孔子为中国哲学史的开篇的理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