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如何评价他执掌故宫的七年?

如题所述

单霁翔:不安分的“看门人”与爱折腾的“领路人”

今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退休,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毫无疑问,单掌门成功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四载,先后经历了六任院长,时至今日,能被公众记住的也唯有单霁翔这三个字。甚至于,时至今日,新院长的名字还是路人甲。因退休而被国人关注的人着实不多,前有商业巨子马云,今有故宫掌门单霁翔。不过,单霁翔又比马云成功:一名学者,因退休而不是辞世便被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或许还是首例。

单霁翔执掌故宫的七年,也是让公众走进故宫、了解故宫的七年。无论荣辱还是成败,这笔“è´¦”终究要记在掌门人身上。如今,单霁翔卸任,不管他挥不挥衣袖,都势必留下的一片争议。

作为博物馆,有两项与生俱来的使命:收藏与展示。作为一院之长,守着偌大的紫禁城,无疑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须知,前任院长郑欣淼兢兢业业地耕耘多年,却因文物失窃案而含泪离职。大家心知肚明:若求安稳,只要在收藏与展示这两个问题上不出问题,虽不能载誉而归,倒也不至于声名狼藉。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单霁翔这七年并不“老实”,而是一直在“折腾”。

提及故宫,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有两件事:一是到紫禁城看展览,二是在电视上看单霁翔。而单掌门所起到的作用,或许不仅仅是一半那么简单。可以说,他已经让自己成为了故宫的标签之一,或者说,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单霁翔已经是行走的故宫。也正因如此,不少人称单霁翔为“明星学者”。

在学术圈,很多老先生,包括不少中青年学者,都对“明星”二字颇为排斥。显而易见,单霁翔这些年所承受的压力如山,却又有苦难言。正因如此,他在接受鲁豫采访时曾坦言,自己是“如履薄冰”。

就故宫本身而言,它所经历的改变或许并不容易被察觉,毕竟新增的摄像头、长椅、卫生间、车库等硬件设施,比起雄浑壮丽的紫禁城和摩肩接踵的游客,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可是,近年来进入故宫游览的民众,却屡创新高,而故宫二字也前所未有的现身于各大主流媒体。毕竟,仅单掌门自己便先后在《鲁豫有约》《朗读者》《杨澜访谈录》《国家宝藏》等知名栏目亮相,而他每次出现在宫中面前时,都在不遗余力地介绍和展示着故宫。

故宫与文创联系,也是近年来的一大亮点。单霁翔在任的这几年,着实向世人展示了文物巨大的“经济价值”,从胶带到口红,从日历到面膜,每当故宫文创推出一款商品,势必成为“爆款”。而前不久的上元灯会,则更是让大家见证了什么叫一票难求。

在市场经济下,追求经济效益无可厚非,搞文化产业更离不开故宫这样的龙头老大。只是,步子迈得太大,终究是要引发争议的。依我个人来看,在不违背底线和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收手去做,远比故步自封可敬。故宫,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看门人,而是具有执行力、号召力和掌控力的领路人。所幸,单霁翔在任的这几年,领着故宫走了很远,而又没有太多的偏离方向。


今日,单掌门卸任,荣辱成败,自有公论。上元灯会,是单霁翔呈献给公众的最后一场盛宴,虽然褒贬不一,但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霓虹。我想,当单先生以游客的身份再进故宫时,自然又会是一番别样的感受!退休快乐,单掌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