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全文翻译

如题所述

屈原列传全文翻译如下:

屈原名叫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很了解治国之道,擅长外交辞令。对内跟楚王商议国家大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使节,应酬各国诸候。楚怀王非常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屈原官位相当,为了争得楚怀王的宠爱,因而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有一次怀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屈原起草的法令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要拿去改定,屈原不同意。

于是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诽谤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可是每个法令一颁布,屈原都夸耀自己的功劳,说是‘除了我,没有谁能够制定得出来。’”楚怀王听了这话很生气,因而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怀王对听到的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进谗言和谄媚的人蒙蔽了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可以危害公正无私的人;而端方正直的人却不为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沉思而写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受忧患的意思。

那上天,是人类的始源;父母,是每个人的根本。人在处境艰难的时候,就必然会追念上天和父母,所以在劳苦困惫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病痛忧伤时,没有不呼喊父母的。

屈原力求使自己的道德行为都很光明正直,竭尽忠心和才智来侍奉他的君主,结果却遭到进谗言的小人离间,可说是处境艰难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反被毁谤,怎么没有怨愤呢?屈原写作《离骚》,本是由怨愤引起的。

在《离骚》中远古称道帝喾,近古颂扬齐桓公,中古赞述商汤、周武王,用这些来讽喻当时的政治现实。通过它阐明了道德的伟大崇高,治理好国家的来龙去脉,所有这一切没有不得到充分的反映。

他的文章简练,他的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方正。他选用的文辞虽然精微细腻,然而文章的旨趣却极其远大,他列举的事例虽都近在眼前,但表达的意思却非常深远。因为他志趣高洁,所以他喜欢引用美人香草作比喻。

因为他的品行方正,所以直到死也不被当时的社会所容。他主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的环境,从而超脱于世俗之外,不被尘世的污垢所辱没,清白皎洁,即使用涅去染也染不黑。由此推论他的这种志趣,即使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啊!

屈原已被罢免官职,那以后秦国打算攻打齐国,当时齐国和楚国订有联合抗秦的盟约,关系密切。秦惠王对此很担心,就叫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上丰厚的礼物呈献给楚王作见面礼,表示愿意报效楚国,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但齐国却跟楚国联盟,关系密切。

楚国果真能够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将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地方奉献给楚国。“楚怀王由于贪心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断绝了外交关系,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那块土地。张仪对使者诈称:“我跟楚王商定的是六里,没有听说什么六百里。”

楚国的使者愤怒地离开了秦国,回国把这事告诉了怀王。怀王怒火中烧,便大规模地调动军队进攻秦国。秦国出兵迎战楚军,在丹水、淅水一带大败楚军,杀死楚军八万人,俘虏了楚军将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地区。

楚怀王大怒又征调全国所有军队,深入秦国境内进攻秦军,两军在蓝田展开了激战。魏国听到这个消息,乘机偷袭楚国,打到邓这个地方。楚国军队害怕了,只好从秦国撤回。而齐国也终于因恼怒楚国背盟不肯援救楚国,楚国的处境极为困难。

第二年,秦国表示愿意割让汉中一带的地方给楚国以求和好。楚杯王说:“我不希望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心满意足了。”张仪知道后,就说:“如果我一个张仪就能抵汉中这块地方,我请您允许我前往楚国。”

张仪到了楚国,又利用丰厚的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还对楚怀王宠爱的妃子郑袖说了一套骗人的假话。楚怀王终于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

这时屈原已经被怀王疏远,不再担任要职,到齐国出使去了,回国以后,劝楚怀王说:“为什么不杀掉张仪?”楚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但已经追不上了。那以后诸候又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的将领唐昩。

当时秦昭王跟楚国结为姻亲,想跟怀王会面。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到秦国去,他说:“为什么要断绝同秦国的友好关系呢?”怀王最终还是去了。

怀王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竟然扣留了怀王,要求割让土地。怀王非常愤怒,不答应秦国的要求。后来他逃亡到赵国,赵国又不敢收留。怀王只好又折回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后来才把遗体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用他的弟弟子兰作令尹。因为是他劝怀王去秦国结果没能回来,楚国人早已对子兰十分不满;屈原也很恨子兰,他虽然被流放,却仍然眷念着楚国,心里惦记着怀王,没有忘记要再回到朝廷,希望怀王有朝一日能翻然悔悟。

坏的社会风气和陋习能够彻底得到改变,他关怀君主,想振兴祖国,力图拨乱反正,所以在一篇作品之中多次表达了这种意愿。然而这种意愿直到最后也没有办法实现,所以没能再回到朝中。由此可以看出怀王直到最后也没有醒悟。

一个君主无论是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昏庸,没有谁不希望选拔忠臣贤士来辅助自己治理国家;可是亡国破家的事却连续不断地发生,而圣明的君主、治理得好的国家,多少世代以来也没有见过,这就是因为他们所认为的忠臣其实并不忠贞。

而他们所认为的贤士其实并不贤能啊。怀王由于不明了忠臣所应尽的职责本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蛊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了屈原却轻信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

以致军事上失利,领土被侵占,失去了楚国的六个郡,自己也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怀王没有知人之明的祸患啊。令尹子兰听说屈原嫉恨他,非常愤怒,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一生气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面行走一面吟唱,他脸色憔悴,身体枯瘦。渔翁见到屈原,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整个社会都是污浊的,却只有我保持着清白;人们全都喝醉了,却只有我仍然清醒;因此我被放逐了。”

渔父说:“一个聪明贤哲的人,不能被某些条条框框束缚,而要能顺应世俗来改变自己。整个社会都是污浊的,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推波助澜呢?人们都喝醉了,您为什么不也尝尝那酒糟去喝点那薄酒呢?为什么要死抱住高尚的节操致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刚洗过头发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作为一个人,又怎么能够让自己洁净的身体蒙受外界的污染?

我宁可跳进长流的江水,葬身在鱼腹中好了,又怎么能够让高尚纯洁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玷污呢?”于是他就作了《怀沙》这篇赋。于是,他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自杀了。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这一班人,都爱好文学并且都以善于作赋被世人称颂;然而他们都只是模仿屈原文辞委婉的特点,却始终没有谁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进谏。后来楚国的领土一天天缩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