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时期,胡汉民族矛盾尖锐,国都地理位置不利于对整个中原的统治。通过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改革,导入官员品级制度等措施,削弱了单一民族的影响,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由于原址气候环境恶劣,很难满足当时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同时北魏地理位置不利于整个中原的统治,所以北魏孝文帝决定迁都。当时,外敌柔然已不再霸道,这给了北魏迁都的绝好机会。除外部威胁减少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汉族力量的崛起。因此,随着北魏汉民族势力的扩大,这种“改革”,支持“迁都”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在北魏前期是难以想象的。于是在太和十七年八月,孝文帝拜辞冯太后永固陵,率领百官,步骑百余万从平城出发南伐。军队一路出城,列队整齐、浩浩荡荡,经恒州、肆州,于九月底抵达新都洛阳。
在北魏建立初期,汉民族只是一个被统治的民族,没有话语权和影响力,其地位远不如鲜卑民族。但是,汉族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人多,文化先进。当时,没有禁止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因此,对汉族人来说,支持“汉化”运动,只会让汉民族的影响增大。由于汉族在文化上占有绝对优势,鲜卑上流社会率先“普及”。这也为孝文帝推行鲜卑族的“汉化”有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初步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北魏政权的中央集权加强,财政收入增加,民族整合加快,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和封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远不是学习汉族先进文化那么简单。因为北魏的鲜卑人就那么点人,汉人却是汪洋大海,不向汉文化靠拢,就可能重蹈后赵灭亡的覆辙。只有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的大融合,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由于游牧民族人少,汉族人多,以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所带来的政权不稳定和国家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