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传统的贵族小姐夫人们穿的那种裙子叫什么?就像黑执事里面的贵族小姐服装那种。

如题所述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同时代人类的智慧与思想。美国哲学家皮尔士认为,符号是某种对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而服饰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那么,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一种符号。本文通过对服饰的交流功能、价值实现功能、印象操作功能的分析,以此揭示英国贵族阶层对服饰的追求是如何影响其它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
一、交流的功能
服饰作为非语言沟通的类型,又称为“无声的语言”。人们沟通交流中,绝大多数是在着装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无论是发出信息的一方,还是接收信息的一方,总会从对方的衣着打扮获取一定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对方所展示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兴趣爱好、经济能力及一些个人内在的东西。“服饰本身是没有思想的,但是服饰作为人的创造物与穿着物,势必带有人的意识、情感与情感结。” 因此,服饰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暗示的作用,它是由一定的社会背景、文化因素所约定的。
撑裙的出现是在18世纪的第20个年头前后。“1719年,英国的传统舞蹈表演团在巴黎公演,演员身穿一种内装轮形撑架的连衣衬裙,给巴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年轻的女性却很快的效仿起来,随后普遍流行开来,成为社会普遍的时尚。” 这是服饰在人们非语言交流的过程中给他人带来了愉悦的心情、向往的神情。在那个时代,一位女士穿着宽大的撑裙,再配上紧身胸衣,她把自己衣着信息传递给了别人,那就是性感。服饰在这一过程中不自觉的扮演了一种交流媒介的作用。正因为服饰具有不可替代的媒介作用,社会群体的非语言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靠服饰来完成的。
“乡村住宅是英国贵族活动的重要高级场所。它一方面是显示主人的好客与权威,另一方面也是建立政治联姻或给儿女提亲的大好时机。” 在这样的一个盛会上,保持体面的外表是必须的。一套别致的服饰或者是华丽高贵的服饰会引来不少的人的赞许与爱慕,在政治联姻上占有较大的优势。因此,一套精致、漂亮的服饰不仅是取悦他人的工具,彰显地位的选择,这也是“一个人在显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能夸耀多少就多少。” 这种“炫耀也是一种统治的手段,一种需要,其目的并非打击地位与自己平等或比自己优越的人,而是因为每个贵族都想在社会等级结构中登上更有利的地位。从而显得更加光彩。” 所以,华丽的服饰正是他们为了炫耀的一种需要。人是有意志,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乡村住宅的贵族活动的举行就是主人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也是主人展现自己富有与地位的象征。这种活动也可以说是各种时髦服饰展示的盛会。贵族们穿的各种款式的服饰及不同的装饰也必将成为他们之间评足的话题之一。
既然服饰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而贵族在社会上具有特殊的地位,那么,着装华丽、高贵的贵族经常会引来中下层羡慕的眼神。在无意中表达了贵族高贵的生活方式及其自身的价值。贵族同时作为社会的主导阶层,其“一举一动被视为(或在理论上被规定为)其他人的楷模,而贵族也以其在精神上的优越感而高出于民众之上,使其他人不自觉地产生某种自卑感,自认为在文化精神方面远远不
如。” 既然出众的穿着可以获得社会优势。因此,穷人也抛掷大量的金钱去购买服饰。在18世纪30、40年代流行的宽大的裙撑让贵妇民女争相竞穿,并以没有裙撑为耻,似乎低人一等。这就说明了贵族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以及价值理念传给了中下层人们。
二、价值实现功能
我们穿衣服就像我们讲话一样,是有一些原因的:让生活和工作更容易且更舒适,宣告或伪装我们的身份和地位等。服饰作为交流的媒介,同时也是在展现自己的主张、思想、价值观以及个性。
人都有对美的需要,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潜在欲求。美学家认为它表现为对形式、结构、秩序、规律的一种把握与感受的欲望。18世纪初,紧身胸衣与裙撑的流行是贵妇人对一种性感、高贵美的追求和需要。正是这种形式与结构带来了他人的愉悦,以得到别人的赞许与青睐,从而实现自我的一种价值认同。
装扮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也是夸耀阶层的一种手段。“在传统上,过多布料不仅代表财富和上流阶层。” 裙撑的服饰结构势必会消耗过多的面料。1600——1900年间,有社会地位的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女性至少要穿三件衬裙:倘若小于三件,人们就觉得她很可怜,而且显示她不检点或贫穷。另外利用裙撑圈或臀垫来撑起裙子,以便展示更大容量的布料,因为罩裙、驼篮式撑裙和曳地裙都需要额外过多的布料。 这两种服饰结构、装饰都是在宣告自己优越的地位,是自身价值的彰显。
款式、面料、妆饰都能体现穿着者的自身价值、意识形态。当这些很难使自己处于一种优越感时,着装者总在推翻自己的历史与现有的既定服饰形象,极力在区别于“原我”中,再造一个“新我”。因此,工业革命的进展,阶级障碍有所减弱,财富可以更容易、更快速地变为上流时,用颜色和样式来象征社会地位的社会结构已经开始瓦解。继而取代来划分等级的是服饰的价格:昂贵的质料、过多的缘饰和难做的款式。
长久以来,贵族都选择比较昂贵的面料,这样更能提升她们自身的价值。紧身胸衣和裙撑使人穿着都不舒服,甚至严重影响人的健康。穿着勒紧的胸衣,呼吸困难,吃不下饭;庞大的裙子行走都极为不方便。有的裙撑甚至周长达到5.5米,落座和进门都很困难。但是,正是这样的装束形成了这一阶段的时尚潮流。这种现象,用美国的社会学家韦伯伦(T.B Veblen)的观点来看,她们在向人们宣告:我是一个有闲阶层的人,我是一个高贵的人,与众不同,我不用参加劳动。这些都是在暗示着她的身份与地位。而女子的发型装饰却更为夸张,她们崇尚高大的发型。除了利用假发外,还用金属框架来支撑,加以各种饰带、羽毛、假花、纱网等来装饰。有的甚至异想天开地在上面装饰着小型的房子、树木、动物以及整整一条军舰! 最大型的头发可达30厘米左右的高度。由于假发,理发费用都比较昂贵,她们很少洗头发以保持发型。由此可见,贵族阶层的妇女们用这种病态的装饰竭力来表现自己的价值与个性,努力使自己在社会中处于一种优势的地位。
三、“印象操作”功能
外观在对人认知、印象形成,特别是第一印象形成中有着重要意义:人们在交往中有时会有意识地选择一定的装束、言辞、表情或动作以给他人留下一个独特的印象。这种有意识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各种印象的过程,就叫做“印象整饰”。也叫做“印象操作”。
一个人意识到或想像到他人会如何看待或评价自己时,便利用衣着服饰、化妆美容或其他方式,使人形成一种好的印象来吸引他人注意,一般来说.一个人很难改变或无法改变自己的基本相貌、体型、性别和年龄,却可以利用衣着服饰和巧妙的化妆对外表加以修饰以突显出内己的持点,掩饰自身的缺点。
贵族要加强对中下层的控制,印象整饰具有重要的意义。宴请宾客、购买奢侈品、参加户外的活动、建造乡间别墅等都是贵族炫耀权威的一种方式,也是印象整饰的途径。购买奢华的服饰是奢侈品重要内容之一。贵族在购买服饰上往往一掷千金。加上昂贵的装饰如珍珠、天鹅绒、丝绸,这些人就把“全部的家产穿在身上”。 而中下层阶级以向“向上流社会看齐”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像贵族一样的生活,以贵族的行为、生活方式来约束自己。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既要有贵族那样的风度,也要有贵族体面的外表。因此,中下阶层也投入大量的钱到服饰之中。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他们挣钱的机会比过去多,花钱的机会也多,所以,他们往往被斥为富人的仿效者。“挥霍是当时的时髦。……。这是一个以时髦为荣、追求享乐的口味日益复杂以及人们用很大的努力来成功地满足这些欲望的时代。” 因此,购买华丽的时髦服饰自然是他们仿效贵族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贵族对自己的特殊地位和行为方式有明确的认定,那就是自己是上等人,在言行举止、生活方式上都要与下等人不同,以便成为民众的“表率”。 贵族的着装加上昂贵的装饰,其价格自然不菲,让一般人难以岌及。但还是会引起中、下阶层的羡慕、向往。因此,贵族在展现的同时也影响了了中下层的思想、生活观念、价值理念。
四、结论
英国是一个等级观念十分强的社会,浓厚的等级观念和对自由的向往共同构成了英国的传统文化。服饰通过服饰的交流,价值实现,印象的操作,形成了非正式性的规范。实际上,这种规范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约定”。贵族阶层利用服饰作为媒介,向其他阶层输入其生活观念、价值理念。服饰作为一种符号,它在社会生活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它不仅是交流的符号,还是价值的符号。英国贵族通过服饰——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如此——的方式,输出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从而影响中下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并且还形成了中下层向上层社会看齐的价值规范。这是当时的社会赋予服饰的时代意义。
注释:
【1】华梅著 董克勤插图:《服饰心理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4页
【2】郑巨欣 著:《世界服饰史第》[M]宁波: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21页
【3】钱乘旦、陈晓律著:《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78页
【4】钱乘旦、陈晓律著:《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78页
【5】姜德福著:《社会变迁中的贵族——16-18世纪英国贵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34页
【6】钱乘旦、陈晓律著:《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91页
【7】[美]Alison Lurie 著、李长青译:《解读服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第120页
【8】[美]Alison Lurie 著、李长青译:《解读服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第121页
【9】张乃仁 杨蔼琪:《外国服饰艺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10月,第212页
【10】A.l.Roese,The England of Elizabeth:The Structure of Society,p.255
【11】Asa Briggs,A Social History of England,Butler and Tannrt Ltd,London,p174
【12】钱乘旦、陈晓律著:《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第282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12
中世纪初期女式服装为长至脚踝的紧身长衣,两袖长而窄,外面穿一件宽松长袍,袖短于长衣。长衣领口较宽大,领口衣袖衣缝可有各种装饰镶边。斗篷从头顶披下来。

10 世纪男服变得更为贴身合体这时女式服装变得宽大,衣袖加肥加长,头发蒙在披巾里边,身体被斗篷蒙起来。她们的内衣很长,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盖。圆口衣袖,衣服装饰华丽,很受拜占庭的影响。她们的头发用一块面纱蒙起,其端点重于背后直拖至地面。至12 世纪宽松的衣服变得瘦窄,使身体曲线得以突出。并于身后系带,衣袖逐渐宽大,袖口可垂至膝部。
13 世纪男女服装趋于一致,

14、15 世纪后,欧洲服装开始有了变化。由于经济繁荣,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往来,东方文明的影响,欧洲服饰发生了许多变化,贵族男女追逐时尚,贵族妇女争奇斗妍,男子不拘礼节;贵族与平民的服装有了更明显的不同;衣服式样变化,衣料品种增多。《巨人传》载中世纪衣料有绸缎、丝毛混纺、呢绒、大马士革呢、条呢、金线缎、各种皮毛。衣服有大衣、外套、外罩、上装、短装、衬衫、短披,女人有连衫长裙、晚礼服等。饰物有念珠、指环、链条、宝石、钻石、翡翠、珍珠、玛瑙等。服装力求摆脱古老习俗,追求时兴。东方服饰中的装饰和纽扣被欧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纽扣或宝石,甚至内衣纽扣也用宝石和纽扣装饰。

15 世纪外衣更短,成为不能遮羞的服饰。妇女的袒领晚礼服与男人的短外衣服装遭到神父的反对。15 世纪宗教改革家杨.胡斯指出“由于女人穿着脖颈大开特开的服装,所以任何一个人都能直接看到她们闪烁光辉的肌肤直至裸露的半个乳房。”(《羞耻心的文化史》施莱贝尔著三联书店)

15 世纪妇女服装向男装靠近,宽松的长衣腰间系带,外衣用宽大彩带束腰,上挂有短剑,头戴男士小罩帽,脚穿尖头鞋。
中世纪妇女发式及帽式。12 世纪妇女习惯地把头发梳在后面,扎两个辫子顺两颊垂下。13—14 世纪妇女以方形白麻布包头,在头顶打结,或在耳际用发夹别住,只露出面部。中世纪头巾式样很多,有的与现代修女头巾相似,一直围到颈部以下。年轻姑娘可以在节日戴上花冠,已婚者是不允许的。15世纪在哥特式尖顶建筑的影响下,产生了相似的审美观的服饰,V 字领、尖鞋、希南帽。希南帽呈圆锥形,内部用铁丝或浆糊使其成型,尖为40 度角,高九英寸至三英尺,帽子上垂着薄纱(用高级麻布作),帽有圆环固定,前沿还可加天鹅绒。帽子价格昂贵。帽子有一个角的也有两个角的,有的呈展翅形。
中世纪的鞋种类很多,有皮、长统靴、短筒靴、便鞋、拖鞋等。腿带、腕带用皮革、麻羊毛织品制作。农民常穿木鞋。贵族穿尖头鞋,有时鞋尖极长,鞋尖长度代表穿者的地位。一般规定为六英寸,绅士十二英寸、贵族十四英寸、王族不限制、贫民不准穿。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欧洲宫廷服装,公主裙,萝莉群或者哥特萝莉裙,不过这种服装比较难找,除非是cosplay的,或者找人定做。网购的话可能会有,如果你是需要的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9-12
蓬蓬裙
第4个回答  2010-09-12
松蓬蓬华丽丽的裙子~伊丽莎白原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