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简介

宗璞是________.当他的第一篇小说《_______》发表时,他就以独有的知识女性的才情和儒雅赢得人们的倾心,他的童话作品有《_______》
按我的空填。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扩展资料:

宗璞短篇小说《红豆》。

《北归记》的前五章率先发表于《人民文学》。宗璞与《人民文学》有缘。一九五七年,她的短篇小说《红豆》发表于此;一九七八年她的短篇小说《弦上的梦》发表于此;一九八七年,她的《南渡记》前半部分也发表于此——这一次,她开始长篇小说的创作。

三十年后,最后一部《北归记》再次亮相于此。雄心勃勃的宗璞,终于完成一个夙愿:以四部长篇小说,精彩地叙述西南联大的故事,叙述硝烟弥漫的八年抗战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宗璞一九二八年生于北京(民国期间更名为“北平”),在这个古城生活了十年。抗战爆发,全家人离开北平,南渡前往云南昆明,在那里,宗璞进入西南联大的附中学习,在昆明,一呆就是八年。

八年,诸多往事都在她心中,走进半百之后,“野葫芦引”的四部长篇小说,一直留存心中。曾经以写短篇小说为主的宗璞,此时开始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六十岁写到九十岁,三十年的岁月,眼睛渐渐失明状态之下,她还是以顽强的毅力,以最后这本《北归记》完美收官。

读发表于《人民文学》的《北归记》前五章,总能感受到宗璞回到北平的那种激动。小说中的主人公,其实都有她自己的影子。第一章第一节,宗璞以雄浑而苍凉的笔调,书写万里长江承载中华民族的历史前行。读这段文字,可以想象在她心中沉甸甸的历史厚重:

嘉陵江浩荡奔流。夏天的江水改去了春天的清澈,浊浪卷起一层层白色的浪花。奔流到重庆朝天门码头和金沙江相会,合成了万里长江,载着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穿山越岭,昼夜不息,奔向大海。太阳正在下山,映红了远处的江面。沿着江岸搭起的凌乱的棚户,在远山、江水和斜阳的图景中,有几分不和谐,却给雄壮的景色添了几分苍凉。棚户里有人出出进进,岸边小路上有推车的、挑担的慢慢移动,好像江水也载着他们。

不知从哪里飘来的歌声,随着江波欢腾起伏。“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歌曲的最后一句旋律高亢,直入云天。



参考资料:

宗璞 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4

宗璞是当代作家.当他的第一篇小说《红豆》发表时,他就以独有的知识女性的才情和儒雅赢得人们的倾心,他的童话作品有《寻月集》。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作品《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

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另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

扩展资料:

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宗璞在病中苦耕,历时7年,《南渡记》的第二部《东藏记》终于面世,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西征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曾在《收获》上部分发表,计划中尚有《北归记》。这是总书名为《野葫芦引》的多卷长篇系列。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

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

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隽永而精致的作品,真是受益又享受。

宗璞对创作情有独钟,她说:“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没有人写,读什么呢?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是要干这一行”。

参考资料:冯钟璞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31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bayee专图勿盗图

扩展资料:


宗璞短篇小说《红豆》。

《北归记》的前五章率先发表于《人民文学》。宗璞与《人民文学》有缘。一九五七年,她的短篇小说《红豆》发表于此;一九七八年她的短篇小说《弦上的梦》发表于此;一九八七年,她的《南渡记》前半部分也发表于此——这一次,她开始长篇小说的创作。

三十年后,最后一部《北归记》再次亮相于此。雄心勃勃的宗璞,终于完成一个夙愿:以四部长篇小说,精彩地叙述西南联大的故事,叙述硝烟弥漫的八年抗战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宗璞一九二八年生于北京(民国期间更名为“北平”),在这个古城生活了十年。抗战爆发,全家人离开北平,南渡前往云南昆明,在那里,宗璞进入西南联大的附中学习,在昆明,一呆就是八年。

八年,诸多往事都在她心中,走进半百之后,“野葫芦引”的四部长篇小说,一直留存心中。曾经以写短篇小说为主的宗璞,此时开始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六十岁写到九十岁,三十年的岁月,眼睛渐渐失明状态之下,她还是以顽强的毅力,以最后这本《北归记》完美收官。

读发表于《人民文学》的《北归记》前五章,总能感受到宗璞回到北平的那种激动。小说中的主人公,其实都有她自己的影子。第一章第一节,宗璞以雄浑而苍凉的笔调,书写万里长江承载中华民族的历史前行。读这段文字,可以想象在她心中沉甸甸的历史厚重:

嘉陵江浩荡奔流。夏天的江水改去了春天的清澈,浊浪卷起一层层白色的浪花。奔流到重庆朝天门码头和金沙江相会,合成了万里长江,载着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穿山越岭,昼夜不息,奔向大海。太阳正在下山,映红了远处的江面。沿着江岸搭起的凌乱的棚户,在远山、江水和斜阳的图景中,有几分不和谐,却给雄壮的景色添了几分苍凉。棚户里有人出出进进,岸边小路上有推车的、挑担的慢慢移动,好像江水也载着他们。

不知从哪里飘来的歌声,随着江波欢腾起伏。“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歌曲的最后一句旋律高亢,直入云天。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12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等。

参考资料:老师说的啊!!!!11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9-12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等。

第一篇小说是红豆
童话作品有湖底山村》《花的话》《吊竹兰和蜡笔盒》《露珠儿和蔷薇花》《书魂》《贝叶》《石鞋》《冰的画》《紫薇童子》《关于琴谱的悬赏》《总鳍鱼的故事》《邮筒里的故事》《红菱梦迹》《无影松》《星之相》《锈损了的铁铃铛》《碎片木头陀》《遗失了的铜钥匙》《七扇旧窗》《海上小舞蹈》《小沙弥陶陶》《鲁鲁》《寻月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