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农光互补?

如题所述

农光互补就是鼓励在既有农林业设施、或养殖大棚上敷设光伏组件,在大棚下面开展农业、苗圃或养殖的项目。

光伏方阵布设在农用地上的,组件最低沿应高于地面2.5米,桩基列间距应大于4米、行间距应大于10米,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

场内道路用地可按农村道路管理,宽度不得超过4米;光伏方阵布设在水面上的,组件最低沿应高于最高水位0.6米。

在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号召下,中国节能在长江流域多个省市积极探索农、光、渔、副互补的田园综合体模式,确保在以农为本的前提下,促进光伏产业和农副产业深度融合。

将以国内外光伏电站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为支柱,能源互联网、动力电池、储能、光热、充电站等相关领域综合利用为研究方向,推动光伏产业转型升级。

扩展资料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真正实现农光互补,凤庆县农光互补项已在采光板下因地制宜配套种植一些喜阴农作物、花卉及中药材等作物。目前主要种植的作物有牡丹、大黄、芍药、菊花等一些常见的药材和花卉。这些高效农业,增加收益的同时,还有效保护项目区地表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

据了解,凤庆县大兴农光互补项目建成达到装机50兆瓦后,预计年均发电量6216万度,销售收入为5905.2万元,平均每年节能减排2.24万吨标准煤

同时,有效利用农光互补的种植,改善生态环境。整个项目建成既有利于推动凤庆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培养新的经济增长极,也兼备显著的环保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增加群众就业岗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庆县大兴农光互补电站项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5

所谓“农光互补”就是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发展模式。

一、农光互补通过建设棚顶光伏工程实现清洁能源发电,最终并入国家电网,同时在棚下将光伏科技与现代物理农业有机结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既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的发电能力,又不额外占用土地,可实现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实现光伏发展和农业生产双赢。

二、模式:棚外光伏发电,棚内种植蔬菜,所发电量除供棚内使用外,余量并入公共电网,享受国家新能源发电政策补贴。

三、几种模式及其带来的收益情况:

    冬暖式反季节光伏农业大棚

    a.用途:主要种植反季节瓜果类蔬菜菜,要求冬季保温效果好

    b.构造:一后墙采用土墙便于保温,棚顶使用钢结构,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和透光玻璃代替常用的塑料薄膜

    c.安装举例:太阳能组件通常会安装在棚顶的后部,竖向安装三排,东西100米长,南北10米宽,种植区域透光率80%以上

    d.收益:占地1000平米的棚顶可安装组件75千瓦,角度30度,年发电9万千时。大棚及发电系统总投资约80万元,发电年收入10.8万元,农业纯收入8万元,两项收益年可达18.8万元。

    弱光型光伏农业大棚

    a.用途:种植菌类等弱光作物,对光照要求低,保温效果要求高

    b.构造:棚顶使用钢结构,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代替常用的塑料薄膜。由于这种模式的大棚不需要透光,太阳能组件通常会全部安装

    c.安装举例:大棚东西100米,南北10米宽,占地面积1000平米的棚顶可安装组件800件250W组件,一个大棚整体光伏装机容量为200千瓦,角度30度,年可发电24万千瓦时

    d.收益:大棚及发电系统总投资180万元,发电年收入28.8万元,农业纯收入10万元,两项收益年可达38.8万元。

    光伏养殖农业大棚

    a.用途:畜牧养殖,是一种钢结构连栋温室模式。该模式光伏大棚能够最大限度的用土地资源,棚顶全覆盖太阳能组件,棚下进行畜牧养殖。

    b.安装示例:大棚整体由若干个南北宽8米、东西长8米的单元(清洗通道为50厘米宽)组成,大棚阳面可竖向安装三排组件,角度为30度。每个单元可安装250w组件24块,共6千瓦/单元。每30亩可做一兆瓦,年可发电120万千瓦时

    c.收益:1MW棚体及发电系统总投资为950万元,发电年收入144万元,出租养殖大棚每亩3万元,1MW收益60万,两项收益年可达204万元。

四、如今,光伏农业在前期的系统设计、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在农光互补光伏电站政策方面的支持也将越来越完善。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中提及:“部分废弃土地、荒山以及农业大棚、滩涂等,若建设分布式项目,在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项目容量(不超过20兆瓦)且所发电量在并网点变压台区消纳,可执行当地的光伏电站标杆电价政策,电网企业参照分布式电源通过“绿色通道”提供高效便捷接入服务”。

五、“农光互补”的发电效益分析:

以一个20MW的光伏项目为例,光伏大棚的建设内容包含:光伏系统的建设安装费用、项目土地费用、农业大棚本体的建造费用、接入系统费用,合计约12470元/kW。

六、光伏农业大棚的优势:

    土地利用优势:棚上光伏发电、棚下生态养殖、种植,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率。

2.节能优势:一部分光伏发电量可就地消纳,减少了输电线路上的损耗。

3.经济效益优势:可申请农业扶持资金,光伏又可享受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

4.就业优势:可为失地农民提供二次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5.接入优势:国家能源局已将利用光伏农业大棚项目纳入分布式项目管理,执行光伏电站标杆电价,是项目备案和电网接入有利政策。

6.光伏扶贫优势:国家扶贫办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光伏电站,直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7.项目选址优势:地面电站用地需求量高,一般只能选址于荒山、荒坡、滩涂等未利用地,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差,电站建设难度大。农光互补项目可利用一般农田,在不改变土地利用性质的前提下,实现光伏电站的建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