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林铁矿田(5)

如题所述

安林铁矿田位于安阳县和林县境内,南起安林公路,北临漳河,东至水冶—铜冶一线,西抵太行山麓,面积600余平方公里。安林铁矿田交通便利,是安阳钢铁公司铁矿石原料生产基地。

安林地区铁矿是燕山期闪长岩岩体与中奥陶世灰岩接触交代而生成的矽卡岩式铁矿。矿床工业类型属大冶式,矿石主要有用矿物为磁铁矿。主要矿体长150—900米,厚3.69—10.68米,最厚可达51.97米。全区铁矿石TFe平均品位为41%左右。多为自熔、半自熔性矿石。

该矿田共有李珍、泉门、下庄、都里、东冶、杨家庄、石村、东街、晋家庄9个矿床,共发现矿体上百个。这9个矿床除李珍矿床储量超过1000万吨外,其余均只有数百万吨。

安林铁矿早在汉代就已发现和开采,《汉书·地理志》河内郡隆虑,有铁官。《后汉书·郡国志》载:“林虑故隆虑,有铁”,隆虑即现在林县,这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即发现林县有铁矿。又据《魏书·食货志》载:“铁为农器兵刃,所在有之,然以相州牵口冶为工”,相州为今安阳县治。《新唐书·地理志》也记载“相州有铁”。到了宋代,安阳更成为全国三大铁产地之一,《宋史·食货志》中就有“铁产徐、兖、相三州”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安林铁矿勘查过程中,在李珍、泉门、东冶、杨家庄诸矿区均发现有古采老硐,证实古人确曾采冶。

新中国成立前,该区所做地质工作甚少。1925年,王竹泉曾进行了1∶20万的地质调查,并著《河南武安、涉县、林县、安阳一带地质矿产》一文,着重叙述煤矿,铁矿仅略有涉及。1936年,河南地质调查所的曹世禄、孟昭彝进行了包括安阳、林县在内的豫北十县的地质矿产调查,发现林县教场(现属东冶矿区)有铁矿,且矿质佳。但认为矿点分散,规模太小,无开采价值。

1954年,河南省拟筹建钢铁企业,地质部中南地质局为此成立四一二队,对当时认为有希望成为铁矿石基地的伊阳铁矿进行工作,终因核实矿量较少而作罢。为在河南省找到铁矿石原料基地,1955年起,中南地质局在以往线索的基础上决定对伏牛山区和太行山区进行大面积铁矿普查。中南地质局将四一二队改为四六一队,派赴豫北。四六一队于1955—1956年期间,在安阳、林县地区进行了1∶10万地质调查。根据露头重新发现了李珍、杨家庄、泉门铁矿以及东冶铁矿的龙池沟、潞家脑矿段。在李珍矿区测制了1;1万地质图,开展了地表山地工程,打了4个钻孔,初步估算铁矿储量约300万吨。在东冶潞家脑矿段测制了1∶1000地质图,打了4个钻孔及一些浅井,估算储量150万吨。为配合四六一队工作,1955年地质部物探局设立了林县物探队。在包括李珍、杨家庄、泉门、东冶4个矿区的333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了1∶5万磁法普查,还在以上4个矿区内开展了1∶1万磁法详查,提交了工作结果报告,是为安林地区最早的地面磁测资料。1956年,物探局北方大队一一七队开展了较大面积的1∶10万磁测,结果亦未发现大型铁矿异常。

四六一队和与其配合的林县物探队、一一七队初步重新发现了安林铁矿田,为安林铁矿的进一步普查勘探奠定了基础。四六一队的调查工作已证实安林地区有中小型铁矿床,并认识到如进一步勘查可探明千万吨以上储量。初步了解到该区铁矿为矽卡岩型铁矿,品位较富,易于开采和冶炼,加以该区冶金辅助原料齐全,交通便利,具备建立中小型钢铁企业的条件。

1956年底,四六一队在完成安林铁矿初步普查任务后撤销。

1957年,根据四六一队等的调查,河南省准备建设安阳钢铁厂。为此,1957年8月河南省地质局成立安阳地质队,从9月份起对李珍矿区进行勘探。1958年6月和9月分别提交了《河南省安阳县李珍铁矿地质报告书》和《李珍铁矿区黄岭子、石塘铁矿补充报告》,提交储量1819万吨。其中,工业储量1135万吨。满足了当时安阳钢铁厂的设计要求。

1958年起,地质部天津物探大队一二九队开始李珍及外围9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中大比例尺磁法测量。在四六一队和一二九队工作基础上,安阳地质队除对李珍铁矿进行勘探外,在1958年4月至8月还对东冶、泉门等矿区进行了普查。1958年下半年,全国出现大炼钢铁的形势,安林铁矿区也出现大找大采铁矿的热潮。该区地质勘探队伍随之进行了调整、扩大。省地质局所属安阳地质队9月份起调至豫西地区工作,改为卢氏地质队。安阳地区地质勘探工作改由冶金工业局地质勘探队负责。同时,还成立了专、县地质队伍。该区物探工作主要由省地质局物探队负责,1958年10月省地质局物探队正式成立,原天津物探大队一二九队并入了省地质局物探队。

省地质局物探队继续进行一二九队已开展的工作,除及时提交给各地质勘探队磁异常的资料,以有效地指导钻探施工外,并于1959年9月份和1960年12月分别提交了《豫北安林地区物探工作结果报告》和《安阳县一带磁法工作报告》。通过工作提供了该区较全面系统的物探资料,基本搞清了安林一带岩浆岩体的分布,发现和圈定东冶、杨家庄、石村等矿区的30余个矿体异常,发现东街一带异常并推断为矿体引起。物探磁法测量在安林铁矿普查勘探中起了重要作用。

1958年下半年起至1960年,对东冶、泉门、下庄、杨家庄、石村、东街、晋家庄等铁矿区进行了普查勘探。

省冶金工业局地质勘探队接替安阳地质队工作后,于9月份立即进入东冶矿区,并于1959年2月、4月、5月分矿体先后提交了龙池沟、南岭、王家沟南和潞家脑—枣树脑矿体勘探报告。1959年6月,冶金工业局地质勘探队改称冶金工业局地质勘探公司(以下简称冶金地质公司),该公司三队11月份又提交教场矿体勘探报告。东冶矿区5份报告,共提交储量1087万吨。

泉门矿区安阳地质队初步探获98万吨储量后,工作未及完成即撤离。1958年12月起,冶金地质公司三队继续工作,至1959年11月提交《安阳县泉门铁矿区地质勘探报告》1份,储量333万吨。其中,工业储量203万吨。随后,冶金地质公司一队对龙头山和青盖砂—蛇山两矿体进行补充勘探,于1960年5月和12月分别提交两份报告,共获储量392万吨。其中,工业储量355万吨。

下庄矿区在1959年由县地质队开展普查,并提交了详查报告和储量98万吨。之后省冶金地质公司一队进行了勘探,1960年12月提交《安阳下庄东坡十字岭矿区地质勘探报告书》,探明储量137万吨。

杨家庄矿区于1959年由冶金地质公司二队在冶金物探队配合下进行勘探,于1960年3月、11月、12月分阶段提交不同矿体的3个勘探报告。最后,汇总修编为《林县杨家庄铁矿区初步勘探报告书》,共提交储量1145万吨。

石村矿区和东街矿区于1959年9月和10月由冶金地质公司三队和二队根据省地质局物探队异常资料转入勘探,分别于1960年5月和11月提交《林县石村矿区地质勘探报告》和《林县东街矿区东街区段勘探报告》,储量为358万吨和371万吨。

晋家庄矿区在省地质局物探队发现磁异常基础上,1959年9月省冶金地质公司二队在冶金物探队配合下开展勘探,1960年4月提交达到初勘程度的报告1份,共获储量317万吨。其中,工业储量94万吨。

到1960年底,安林铁矿共求得工业加远景储量5959万吨,对在安阳市建立钢铁联合企业起了很大作用。但是,1958—1960年的地质勘查也有明显缺陷,许多工作质量不好,精度不高,计算储量数字偏高,对矿床评价依据不足,1962年起又不得不重新补课。补课包括物探磁法测量和矿区勘探,对储量级别、数量均作进一步核实。首先,是该区最大的李珍铁矿,省储委复审后认为报告需重新修编。此时,安阳地质队人员多已调至豫○一队,因此把李珍铁矿报告修编任务交豫○一队负责,于1963年重新编出《安阳县李珍铁矿区地质勘探报告书》,落实工业储量559万吨,远景储量740万吨。合计1299万吨,减少储量520万吨。东冶矿区由冶金煤炭工业厅的地质勘探队和物探队进行补充勘探和1∶2000磁测,于1964年提交《林县东冶铁矿区地质勘探报告书》,探明工业储量208万吨,远景储量320万吨。共计528万吨,较前减少了559万吨。泉门矿区经复审,批准工业储量61万吨,远景储量218万吨。共计279万吨,较前减少了445万吨。杨家庄矿区报告1962年进行重新修编,修编后定为初勘报告。计算远景储量580万吨,储量较前减少了564万吨。东街矿区报告1965年经复审批准工业储量29万吨,远景储量263万吨。共计292万吨,较前减少了79万吨。石村矿区报告1962年经复审,储量全改为远景储量,共315万吨,减少了43万吨。1962—1965年报告经修编和复审,共减少储量2210万吨,约占总储量的37%。至1965年,批准储量共计3749万吨。其中,工业储量1067万吨,约占总储量的28%左右。除李珍、东冶尚保有稍多工业储量外,其余矿区工业储量均占比例过小。

1958年以来,这几年以铁为中心投入了大量工作。1958—1964年期间,安林铁矿区仅投入钻探工作量即达13万米以上。虽促成了安阳钢铁厂的建设,但所获工业储量并不很多,无论地质勘查,还是建设的矿山和钢铁厂经济效益都不好。

至1965年,补课工作已经结束。1965—1970年,没再投入矿区勘探工作。仅由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六○二队和六○六队(为物探队)相配合开展地质和物探测量,以及用少量工作量作异常验证。这段时间,完成1∶1万地质测量600多平方公里,编制出1∶1万地质图和物探地质综合平面图。该项工作与以往工作一起都成为以后安林地区进一步工作的重要依据。

进入70年代,突出强调了“工业以钢为纲”的方针,河南省重点钢铁企业安阳钢铁公司要扩大生产规模,而李珍、东冶等铁矿储量不能满足需要。为此,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安林地区开展一场铁矿地质勘探会战,并于1971年7月组成会战指挥部,掀起了安林地区铁矿勘探的第二次高潮。会战方针是《确保现有生产矿山,积极准备接替矿山,大力寻找新矿山》。参加会战的有省革命委员会建委地质勘探公司(1972年3月改为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地质一队、三队、十四队、物探队、测绘队和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等单位1400余人(1973年地质一队和十四队分别改称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一队和二队)。会战期间,开动钻机20台,对原有矿区进行了补充勘探,并新评价了都里矿区。会战期间主要工作有:

1971年起,地质三队进行李珍矿区的补充勘探,1973年11月提交补充勘探报告,新增储量300多万吨,使矿区总储量达1605万吨。其中,工业储量955万吨。

1971年起,还开展了东冶、杨家庄、东街几个矿区的补充勘探。东冶矿区和东街矿区的补勘由地质十四队进行,于1972年12月和1974年2月分别提交了报告。经过补勘东冶矿区探明储量达725万吨。其中,工业储量570万吨。东街矿区储量增加到360万吨。其中,工业储量345万吨。杨家庄矿区补勘由地质一队进行,1974年1月提交了《杨家庄矿区吴家井、汞西岭北矿段地质勘探报告》,使该区探明储量达到616万吨。其中,工业储量578万吨。

还在会战开始前的1970年,中南冶勘六○一队就进入石村矿区进行了勘探。后该队虽屡次改变隶属关系,更名为地质十四队、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二队等,但对石村矿区勘探工作却一直延续下来,直至1975年6月勘探结束。将矿区名称改为石村—栗家沟矿区,经过勘探,探明储量达到679万吨。其中,工业储量487万吨。

1972年,地质三队会同省地质局物探队、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认真分析都里低缓磁异常,认为可能为矿异常。经上钻验证发现了隐伏矿体,遂转入详查,1975年提交都里矿区详查报告,获远景储量379万吨。

安林铁矿会战工作1974年已基本结束,并由会战指挥部编写了《安林地区矽卡岩铁矿地质会战总结》,但是,会战地区有些矿区报告直到1975年才正式提交。会战期间,安林铁矿工作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共投入钻探工作量11万米以上,矿石储量增加1350万吨,工业储量比例由会战前的28%增加到62%。会战后,安林铁矿储量已基本查明。

1975年后,对安林铁矿仅进行了少量工作,主要有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二队和一队于1978年和1980年分别提交了晋家庄矿区和杨家庄矿区双石脑矿段详细勘探报告。晋家庄矿区储量338万吨,较初勘时总储量虽只增加21万吨,但工业储量增加了180万吨。双石脑矿段探明储量182万吨。其中,工业储量164万吨。此外,在矿区开采过程中总矿石储量有所增加。根据1989年储量表统计,安林铁矿累计探明储量达到5670万吨。其中,工业储量3695万吨。

安林铁矿的发现与勘查,有一些经验可以总结。首先,国家生产建设发展形势的要求与领导决策对安林铁矿的发现与勘探起了关键性作用,大跃进时期的大干与70年代的会战都是在钢铁生产大发展的形势促进下进行的。事实上,该区多数矿床也就是在这两个阶段发现和探明的。古采遗迹和群众报矿为矿床发现提供了不少可资利用的线索。此外,由于该区铁矿具有磁性,物探磁测对于矿床的发现与勘探,特别是隐伏矿体的发现与指导勘探起了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磁测手段,可加速磁铁矿的发现与探明。

当然,也有值得记取的教训。尤其是大跃进时期,由于计划不周、安排不当,找矿勘探一哄而上,有的不顾规范,盲目乱干,质量低劣,甚至做了工作没有报告或正规资料,造成工作报废或储量降级,致使不少矿区多次重复工作,浪费很大。全民大办钢铁时,乱采滥冶,破坏浪费了大量矿产资源等。

安林铁矿是大冶式磁铁矿床。矿石品位较高,易采易选,且矿体埋藏浅,多可露采,矿区距安阳市很近,交通运输方便,故一经发现与勘探便迅速得以开发利用。现已连续开采20多年,1990年铁矿石产量为100余万吨,对保证安阳钢铁公司的生产起了重要作用。安阳钢铁公司1990年钢产量达到106万吨,成为河南省最大的钢铁企业。另外,安林铁矿的开发与安阳钢铁公司的建立,还带动起当地一批工矿企业,对繁荣安阳、林县一带的经济起到重大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