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经总要》是如何记录火药配方以及使用方法的?

如题所述

《武经总要》是我国古代一部权威性的官刊军事百科全书。该书前集第十一卷、十二卷里记载了火药武器和三种火药的配方,可以说它是所有文明国家中最古老的火药配方,它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和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关于当时已被采用的三种火药方记载如下(宋·曾公亮、丁度主编:《武经总要》前集,中华书局影印明正德年刊本,1959):

(1)毒药烟球。“毛重5斤,用硫黄15两,草乌头5两,焰硝1斤14两,巴豆5两,狼毒5两,桐油2两半,小油2两半,大炭末5两,沥青2两半,砒霜2两,黄蜡l两,竹茹1两1分,麻茹1两1分,捣合为球。贯之以麻绳一条,长l丈2尺重半斤为弦子,更以故纸12两半,麻皮1两,沥青2两半,黄蜡2两半,黄丹1两1分,炭末半斤,捣合涂缚于外,若其气熏人,则口鼻血出。二物并以炮放之,害攻城者。”此处所说的“炮”,指抛石机,用以抛出火药包。

(2)“火炮”火药法。“晋州硫磺14两,窝黄7两,焰硝2斤半,麻茹1两,乾漆1两,砒黄1两,淀粉1两,竹茹1两,黄丹l两,黄蜡半两,清油1分,桐油半两,松脂14两,浓油1分。右以晋州硫黄、窝黄、焰硝同捣,罗过,和砒黄、淀粉、黄丹同研;干漆捣为末,竹茹、麻茹微炒为碎末,黄蜡、松脂、清油、浓油同熬成膏,入前药末旋和匀。然后以纸五重衣裹之,以麻缚定。另外又熔松脂傅之,以炮放。”

(3)蒺藜火毯火药法。以三枚六首铁刃,以火药团之,中贯麻绳,长1丈2尺,外以纸并杂药缚之。又施铁藜八枚,各有逆须。放时,烧铁锥烙透令焰出。“硫磺1斤4两,焰硝2斤半,粗炭末5两,乾漆2两半,沥青2两半,捣为末。竹茹1两1分,麻茹1两1分,剪碎。用桐油2两半,小油2两半,蜡2两半,熔汁和之。外缚用纸12两半,麻10两,黄丹1两1分,炭末半斤,以沥青2两半,黄蜡2两半,熔汁和合周涂之。”

尽管《武经总要》所介绍的中国10世纪所使用的火药配方和火药武器离近代意义上的火药和火器还有差距,但是它毕竟是火药发明后应用的起始阶段。就是这样,火药和火药武器在战场上发挥的巨大威力,不能不引起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北宋统治者奖励各种火药武器的研制,同时组织大量生产。据宋王得臣《麈史》引宋敏求(1019~1079年)的《东京记》(1040年)所述,在当时的京都汴京(即今开封)有一兵工厂,名“广备攻城作”,内设11个生产项目:“火药作、青窑作、猛火油作、金作、火作(火箭、火炮、火蒺藜等)、大小木作、大小炉作、皮作、麻作、窑子作是也,皆有制度作用之法。”(宋·王得臣《麈史》,见《丛书集成》初编第208册)火药作生产火药,火作生产火箭、火炮、火蒺藜等火药武器,可见兵工厂内有大批工匠从事火药、火药武器生产,而且产量也很大。例如公元1083年西北军民为抵抗西夏侵略一次就领用了25万支火箭。史料中还记载:“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