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曼战役,蒙哥马利一路追赶,隆美尔教他如何撤退?

如题所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北非战场,成就了两位职业军人的辉煌,一个是德国的隆美尔,另一个是英国的蒙哥马利。大多数的军事历史迷们很自然地将二人的指挥能力进行比较,孰能孰强,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当然,单纯的将两人进行比较,显然缺乏严谨和说服力。因为,每一场战斗的胜负不仅仅是指挥官的战术素养和战斗意志决定的,这其中往往还有许多客观因素左右着战局。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军人生涯、战术实践等方面评价一二。



两人军人生涯的异同。

首先,他们二人有相似的人生履历。蒙哥马利比隆美尔年长3岁,按照咱们通俗的说法“三岁为一番”,他们是年龄相仿的同龄人。他们都经历过残酷的一战,几经生死,战功显赫。战后两人都当过教官,是典型的职业军人。

隆美尔在一战期间就是能征善战的战斗英雄,虽然战后两人的军衔相当,但是制裁下的德国军官只保留了4000人,大批的军官被降级使用。从这个角度看,显然比蒙哥马利要高出一截。



尽管两人都做过军校教官。但从创新方面,隆美尔显然更高一筹,他不仅喜欢摆弄枪械,研究坦克战术,而且还将授课教案编写成了一部《步兵攻击》教科书,一夜之间成了畅销书的作者。而蒙哥马利这一时期更显得“安分守己”、没有大的建树。

其次,他们有着相似的脾气性格。二人都爱出风头,珍惜荣誉,喜欢矫揉造作,常“拿鸡毛当令箭”,与周围同事们的关系紧张;同时喜欢独断专行,容不得别人胜过自己和受人控制,更不会轻易言败。



可是,架不住隆美尔后面有大人物帮忙,让他很快就脱颖而出。打破常规,由步兵将领指挥装甲师,横扫法国,享有“魔鬼之师”的称号;非洲告急,又破格升为非洲军团司令,2个月扭转颓势,成为英国人心惊胆战的“沙漠之狐”。

而蒙哥马利自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将不听指挥、不称职的将领换了一批,建立了一个小型作战部,只负责作战,其他事物交给其他人。他的臭脾气自然也招致其他将领的反感,好在他的上司亚历山大将军从不计较并处处替他说话。



当然,他们都是热爱战争的职业军人,说的难听些就是战争狂。他们喜欢炮火连天的战场,享受统御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快感。在实践中,他们总结出自己的战术特点和习惯打法,并都为他们带来了荣誉和辉煌。

隆美尔是个敢于冒险,不按常理出牌的战术家,对战场有着极其灵敏的感知。他倡导的是“进攻、进攻、再进攻”,往往不顾侧翼的危险,在快速推进中打乱对手的部署,打击对方士气,并最终完成包围和歼灭。



相反,蒙哥马利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从不靠侥幸心理打仗。他的战术理念是,在没有取得人数、装备方面的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会贸然出击。他甚至延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阵地战”,只是更加注重火炮和坦克的运用罢了。

蒙哥马利在阿拉曼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一是,有人帮他打好了基础。就在非洲军团攻占托布鲁克后,向埃及进发,英军驻中东司令奥金莱克接管了第8集团军,他在研究了坦克战的打法后,将传统步兵师改建成步、炮协同作战的“战斗群”,增强了部队的火力优势。



同时,采取纵深防御,大量布置地雷和反坦克炮,将非洲军团阻滞在阿拉曼地区。由于不同意丘吉尔主动出击的要求被撤职。由蒙哥马利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他不仅接过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而且依然沿用奥金莱克的纵深防御。

二是,地理位置优势。阿拉曼地区距离德军大后方2000多公里,其中还有1000多公里的水路,物资运输本就困难;再有皇家海军和空军24小时不间断对其补给线进行拦截,非洲军团的日子并不好过,可谓强弩之末。



而英军到最近的亚历山大港只有75公里,补给十分简便。同时,大量美国援助的坦克、大炮运抵前线,大量的兵员补充部队。在兵力上达到了2.5:1,飞机、坦克等装备达到了5:1,这样的“富裕仗”,换做隆美尔早就拿下整个非洲了。

当然,由于希特勒的瞎指挥,禁锢了隆美尔的发挥。同时,早被英国情报部门破解的恩尼格玛密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非洲军团的一举一动,蒙哥马利都掌握。因此,才会有了阿拉姆哈勒法岭之战的胜利。



所以,蒙哥马利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可以说是一场事先精心布置好的“富裕仗”,在战术上并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之所以英国大力的宣传,主要在于不仅可以鼓舞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士气,而且以此来提高英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说白了,此战役的政治意义比军事意义更大。

有一种撤退叫本事。

隆美尔再次返回战场时,已经感受到了对手的实力强大,不撤退就有可能全军覆没。于是,他再一次地违抗命令,组织部队撤退。他在撤退的路上布置了大量的地雷,并多次组织反冲锋,硬是阻挡对手1个月。



并在缺乏空中掩护和补给匮乏的窘境下,以弱势兵力巧妙的挫败了对手的数次进攻,同时将北非战场上2万多德军精锐,安全顺利地撤回德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蒙哥马利拥有绝对优势兵力,却没能全歼非洲军团,两人的战术水平差距可见一斑。

当然,评价一名指挥员的能力不能简单地从一场战役中来比较,更不能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标准盖棺定论。如果非要选出一个胜出者的话,还要从他的个人经历、性格特点、战斗经验以及战术思想方面进行评定。



其实,个人的辉煌往往离不开国家实力的支持。也就是说,战术家既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也有数倍于敌的富裕战。但是,优秀的战术家往往能够审时度势,善于捕捉战机,当断则断,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隆美尔不愧是二战中优秀的战术家之一。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隆美尔》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7
因为那时候他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在这场战争当中,蒙哥马利是占非常大的优势的,一路追赶,但是到了隆美尔的时候,他突然发现继续追赶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撤退。
第2个回答  2019-12-27
隆美尔的军队之前在北非是非常强劲的,隆美尔本人也是独断专行,不轻易言败的。是蒙哥马利让他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对手。
第3个回答  2019-12-24
确实如此,因为隆美尔和蒙哥马利的性格相似,而且关系很好。
第4个回答  2019-12-24
因为他们两个人性格比较像,而都是军事的教官,所以隆美尔能够教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