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二辩问题(六个左右即可)与适当小结(一分半)

辩题:大学生支教弊大于利

我方观点是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定义: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特点在于其无偿性,公益性。对于短期支教的理解,我方认为其一包括时间短;其二,凡是无规划,不系统的支教活动都可定义为短期支教。其三,支教人员变动频繁,教学成果无法延续的支教行为也称为“短期支教”。而我方判断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弊的标准是:短期支教是否真正提高了支教地区的教育水平,是否真正将支教政策落实到位。下面我方将从以下三点进一步论述。
第一,就支教主体--大学生而言。普通大学生缺乏教育经验,能力参差不齐,对支教情况了解尚浅,导致支教成果无法得到保证。其次,大学生与乡村儿童的生活环境不同,阻碍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再者,目前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功利思想。短期支教成为他们评优,加分的敲门砖,这完全背离了支教的初衷。因此,从支教的主体来看,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第二,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而言,大学生为他们带来了新鲜事物,但是短期支教结束后当地小学又恢复了原样,但孩子们的心理落差却难以弥补!据资料表明,95%受教学校担心支教后校方教学困难,90%受教学校担心新学期学生上课不专心,因此,提升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必须要提倡长期支教,应出现更多的“卢安克”、“徐本禹”们。短期支教不仅劳民伤财,教学成果也无法得到有效延续,于受教学生无益,于当地教育无益。因此,从受教对象出发,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第三,教育是百年大计,是一项延续性的公益事业,无论是教育成果、教育政策、教育资源都应当得到有效传承。而短期支教资源分散、利用率低,教育成果无法得到有效延续,教育资源无法得到最优利用。归根结底,短期支教是当下社会对支教政策的偏颇理解,支教者源于一颗公益之心却无法找到正确的奉献途径,不得不说这是对教育资源和公益资源的浪费。因此,从教育本身出发,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支教的主体、从受教对象还是从教育本身出发,短期支教既不利于教育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不能因为短期支教的公益出发点而忽略了它本身带来的诸多弊端,我方认为,真正有效的支教方式在于传承和坚持,长期支教、三支一扶,返乡支教,都是行之有效的行为。因此,我方坚持认为: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7
小结:谢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精彩的辩词,对方辩友的辩词听起来滔滔不绝,貌似精彩洋溢,实则是漏洞百出,请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对方辩友和我们玩起了文字游戏,(要根据对方辩友的辩词从中找出漏洞,进行吐槽辩驳,对方辩友的辩词过于主观,不符合现实)
其二(找出对方问题进行反驳,把对方辩词朝着我方辩题拉拢,就算是不合理也要硬变成我们的)
其三、其四等都同上。这个辩词总结是你要根据对方辩词进行现场修改以及融合的,但是大致格式就是这样的。
问题:1.请问对方辩友大学生支教能够系统性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吗?(大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只是作为一种体验活动而进行的支教从而无法向学生系统有连贯的传授课堂知识。)
2.请问对方辩友大学生支教能够准确的把握课堂吗?(这是出于支教者盲目的乐观,虽然在上课时他们会认真的备课,信心百倍,但是他们由于语言,思维,知识面等方面的障碍,导致学生不配合纪律差,容易使支教者内心受挫。)
3.请问对方辩友大学生支教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吗?(通过调查显示超过80%的支教者是不具有支教经验的,缺乏经验的大学生课堂管理能力不强,纪律差,从而影响其余同学学习的热情。)
4.请问对方辩友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能保证支教热情饱满如一吗?(大多数支教者在面对生活的困难,语言的不通,支教效果不明显等负面情绪而降低自己的热情)
5.请问对方辩友大学生支教的动机纯吗?(为了学分,旅游,学历缺乏社会责任感,将支教形式主义化,功利主义化)
6请问对方辩友支教者离开以后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落差怎么办?
切记在辩论过程中不要与对方辩友过多纠缠,因为时间有限,不要被对方辩友的问题带着走,在辩解问题以后迅速抛出自己的问题,千万不要忘了抛出问题。以上观点个人意见,望采纳,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