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如题所述

一、恣蚊饱血:晋朝的吴猛,年仅八岁,便已知孝顺父母。家中贫困,无蚊帐,夏夜蚊虫叮咬,使父亲难以入睡。吴猛总是裸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自己,以防它们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晋朝的杨香,十四岁时与父亲一同在田间割稻。一日,一只猛虎突然出现,将父亲扑倒带走。杨香无畏地冲上前,紧紧扼住猛虎的咽喉,最终老虎放下父亲逃走。
三、哭竹生笋:三国时期的孟宗,其父早逝,母亲年老且身患重病,医生建议用新鲜竹笋炖汤。正值严冬,竹笋难觅,孟宗在竹林中哭泣,忽然发现地上长出几茎嫩笋,他欣喜地采回,母亲饮用后病情好转。
四、尝粪忧心:庾黔娄任县令期间,不满十天便因心惊汗流预感家中出事,立即辞官归家。归家后方知父亲病重,医生指示需尝粪便味道以知病情。黔娄尝后发现甜味,深感忧虑,祈求北斗星愿以己命代父。数日后,父亲去世,黔娄葬父并守孝三年。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中国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若连孝敬父母都不知,更难以想象其会爱国爱民。古人亦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应孝敬自身父母,亦应尊敬他老,爱护孩童,以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这是我等新时代学生的责任。子路,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以政事著称,尤其勇敢。子路幼时家贫,常以粗粮野菜度日。某次,父母想吃米饭,家中无米,子路遂翻山越岭,走十几里路借米,归家后见父母吃上米饭,自己却忘了疲劳。邻里皆夸子路勇敢孝顺。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合肥人,父包仪,曾任朝散大夫,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时以孝闻名,性格直率厚重。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中进士,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任建昌知县。因父母年迈不愿随至他乡,包公辞职归家,悉心照顾。其孝行受官吏赞誉。数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包公重入仕途,是在乡亲劝说下才同意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