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作文标题怎么写

如题所述

这幅照片很快就被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的头版上,一下子成了轰动一时的话题。这幅照片逼真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显示了战争对人类灵与肉的深重伤害。美国人早已被这场远离美国而无休止的战争弄得漠然麻木了,但这幅照片重又唤醒了他们的良知,于是一场反战的浪潮重又兴起。

不久,越战宣告结束,人们说,是这幅照片促使越战提前半年结束。1973年,这幅照片荣获美国普利策奖,同年,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又被评为年度最佳照片。

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叫潘金淑,当年9岁。照片成名之后,她成了新闻摄影跟踪的人物。成年后,她移居美国,被联合国任命为和平大使奔走世界各地,以自己的经历讲述和平的意义。1996年,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背部还留有当年烧伤的疤痕。

作者黄功吾是一名战地摄影记者,当年只有22岁。

附注:据说当时驾驶飞机执行次此轰炸任务的美国士兵看到这张照片时,十分震惊与内疚!因为是他直接导致那个孩子的痛苦,这种心情一直压抑他20多年,最终在一次机会上他见到了照片中的女孩,那个女孩已经长大了!背负着良心谴责的士兵最终得到了那个女孩宽容的谅解,因为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无独有偶,这幅照片也曾受到一些人的否定和质疑,这其中包括美国陆军上将、越战中曾任美军司令的威斯特摩兰(后曾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他将这张照片称为伪造品,并暗示说照片中的这个女孩是被“一次火钵事件”烧着了。

当然没有多少人会相信美军司令的想象。有意思的是,由于这张著名的照片,照片中的这位小女孩后来成了备受美国及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关注的小名人。小金福后来被告知她的烧伤面积达到75%,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全身35%的皮肤留下了疤痕,还有一身的疾病。她后来有了自己的家庭,并对生活充满感激。直到如今,在世界各地,她依然得到人们热情的问候。她的命运、生活,甚至她的孩子,都成了同“战争与孩子”密切相关的故事。在她现在的移居地加拿大,她所拥有的特殊地位可以由这个事实来说明:在2001年的申奥(2008年奥运会)活动中,她被加拿大有关方面选为多伦多的形象代言人。人们看到,潘氏金福连同她1972年的那张著名的战争受难照片,一起出现在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那决定性的申奥陈述大会的大屏幕上。

这是一幅出现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宣传画(作者:李可染)。图像意义明了、有力:侵略者正在屠杀我们的孩子!“保卫我们的孩子”,对于任何—个成年人来说,这是投入抗战的最简单、也是最义不容辞的理由。

在历来的反战运动中,孩子的受难图广受关注,除了那些战场报道会激发起民众的抗战、反战情绪外,一些反战运动团体也常常将孩子图像用作宣传的重要题材(我们要和平)。在这里,孩子的受难图之所以被视为反战的绝好题材,是因为人们对这样一种符号的意义的某种共识:无论是什么样的战争,都不应该伤及无辜的孩子。

这样一种意义,在这幅反战广告中有最生动的阐释。我们可以将中间的广告语翻译成:“难道孩子们也?”“是的,孩子们也。”是的,孩子们也遭到了杀戮,美国人发动的战争在杀害越南的孩子——这就够了。不管战争是以什么样的理由,以谁为对手,只要它在杀害孩子,那么,它就有了非正义性——这正是这幅宣传画能以如此简单的对话来打动千千万万的读者的意义所在。这幅由真实的照片拼贴而成的宣传作品以其震撼人心的冲击力而成了世界广告史中的——幅经典性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28
1.《铸剑为犁》
2.《倾听,孩子的呼唤》
第2个回答  2010-10-01
《那被狂风卷起的落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