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腺瘤如何治疗与预防

如题所述

摘要:乳腺纤维腺瘤的病因和症状是什么?乳腺纤维腺瘤是青年女性最常见的一种肿瘤。当肿瘤的构成以腺上皮增生为主,而纤维成分较少时则称为纤维腺瘤;如果纤维组织在肿瘤中占多数,腺管成分较少时,则称为腺纤维瘤;肿瘤组织由大量腺管成分组成时,则称为腺瘤。乳腺纤维腺瘤如何治疗与预防?下面小编就告诉您。乳腺纤维腺瘤的病因与症状乳腺纤维腺瘤如何治疗与预防
一、乳腺纤维腺瘤病因:
发病原因
乳腺纤维腺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甚清楚,但一致认为和以下因素有关。
1、雌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雌激素水平的过度刺激可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和间质成分异常增生形成肿瘤。
2、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正常乳腺的各部组织对雌激素敏感性的高低不一,以致对敏感性高的局部组织易患本病。另外由于局部解剖、生理特性的差异,致使不同妇女乳腺组织对雌激素刺激的敏感性不同,对雌激素刺激敏感的妇女才得病。说明以上两种原因是协同作用的。
3、饮食因素高脂饮食可改变肠道菌群,使之来自胆汁的类固醇在结肠中转化为雌激素,进而刺激乳腺导管上皮及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引起本病。
4、遗传倾向。
发病机制
乳腺纤维腺瘤的病理特点为:
1、大体形态肿瘤一般呈圆球形、椭圆形、分叶状,与周围境界清楚,有完整包膜,直径多在3cm以内,质地较坚实。切面质地均匀呈灰红色,略向外翻,可见许多大小不一的裂隙及黏液样光泽,少数可见切面有囊腔及囊内乳头状瘤形成。有时还见钙化区或骨化区。
2、组织形态根据肿瘤中纤维组织和腺管结构的相互关系,可分为以下5型。
(1)管周型(围管型):病变主要为腺管周围弹力纤维层外的管周结缔组织增生,弹力纤维也参与肿瘤形成,但无平滑肌,也不呈黏液样变性。增生的纤维组织从周围压迫乳管及腺泡使其成为腺管状。纤维组织致密,常呈胶原变性或玻璃样变,甚至钙化、软骨样变或骨化。腺上皮细胞正常或轻度增生,偶见囊性扩张及乳头状增生。但腺上皮增生不如纤维组织活跃。
(2)管内型(向管型):主要为腺管上皮下结缔组织增生,上皮下平滑肌组织也参与肿瘤形成,但无弹力纤维成分。病变可累及1个至数个乳管系统,呈弥漫性增生。早期上皮下结缔组织呈灶性增生,细胞呈星形或梭形,有不同程度的黏液变性。增生的纤维组织从管壁单点或多点突向腔面,继而逐渐充填挤压管腔,形成不规则的裂隙状,衬覆腺管和被覆突入纤维组织的腺上皮因受挤压而呈两排密贴。在断面上,因未切到从管壁突入部分,纤维组织状如生长在管内,故称为管内型纤维腺瘤。在较大的腔隙内,有时可见许多上皮包绕间质的乳头状结构,腺管上皮亦可受挤压而萎缩或完全消失。间质纤维组织可发生黏液变性,纤维组织可变致密并发生透明变性。间质亦可发生钙化及骨化。
(3)混合型:一个肿瘤中以上2种病变同时存在。
(4)分叶型(巨纤维腺瘤):多见于青春期或40岁以上的女性,瘤体较大,其直径多在7cm以上,呈球形,基本结构类似管内型纤维腺瘤。由于上皮下结缔组织从多点突入高度扩张的管腔,又未完全充满后者,故在标本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时呈明显分叶状。一般纤维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但无异形。本型与管内型的区别在于,分叶型瘤体大,有明显分叶。与叶状瘤的区别在于,后者常无包膜、间质细胞有异形,可见核分裂。
(5)囊性增生型:是由乳腺增生症演变而来。瘤体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可有包膜。肿瘤由腺管上皮和上皮下或弹力纤维外结缔组织增生而成。上皮病变包括囊肿形成、导管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乳头状瘤病、腺管型腺病及大汗腺样化生等。本病与囊性增生病的区别是后者病变较广泛,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且常累及双侧乳房。
二、乳腺纤维腺瘤症状:
病人常在无意中发现乳内有无痛性肿块,多为单发,亦可为多发,也可在双侧乳腺内同时发生,以乳腺外上象限较为多见,有时在乳内布满大小不等的肿瘤,称为乳腺纤维腺瘤病。肿瘤一般生长缓慢,但妊娠期及哺乳期生长较快。肿瘤直径1~3cm,亦有超过10cm以上者。常呈圆形、椭圆形,质地韧实,边缘清楚,表面光滑,移动良好,触诊有滑动感。无触压痛,无乳头溢液。
三、乳腺纤维腺瘤检查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3型
1、普通型最常见,瘤体直径常在1~3cm,生长缓慢。
2、青春型少见,月经初潮前发生,肿瘤生长速度快,瘤体较大,可致皮肤紧张变薄,皮肤静脉怒张。
3、巨纤维腺瘤亦称分叶型纤维腺瘤,多见于15~18岁青春期及40岁以上绝经前妇女。瘤体常超过5cm,甚至可达20cm,扪查肿瘤呈分叶状改变。
根据年轻女性,肿瘤生长缓慢及触诊特点,如肿瘤表面光滑、质韧实、边缘清楚,活动良好等,常可明确诊断。对于诊断较困难的病例,借助乳腺的特殊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增生:两者均可见摸到乳腺内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韧。乳腺纤维腺瘤的肿块以单侧单发者较为多见,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肿块无痛感及触痛,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发病年龄以30岁以下者多见;乳腺增生的肿块以双侧多发者较为常见,可呈结节状、片块状或串珠颗粒状,质地略韧,肿块常有触痛,可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月经前整个乳腺常有胀感,经后可缓解,发病年龄以30岁以上者多见。必要时可行有关辅助检查予以鉴别,如乳腺X线摄片,乳腺纤维腺瘤常可见到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其周围可见有一圈环行的透明晕,据此可与乳腺增生病相鉴别。
2、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囊肿:两者均为无痛性的乳腺肿块,多为单侧单发,边界清楚,表面光滑。但乳腺纤维腺瘤的肿块质地较囊肿稍硬韧,活动度较囊肿为大,发病年龄以18~25岁最为多见;乳腺积乳囊肿的肿块有囊性感,活动度不似腺瘤那样大,且多发于妊娠哺乳期,乳腺单纯囊肿则除囊肿外尚有乳腺增生的临床特征。可行超声检查,超声对于囊性肿物和实性肿物的鉴别有很大的优势。
3、纤维腺瘤与乳腺癌:两者均可见到无痛性乳腺肿块,多为单发。乳腺纤维腺瘤的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质地韧实,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肿块生长缓慢,一般以1~3cm大者较常见,超过5cm者少见,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发病年龄以30岁以下者为多见;乳腺癌的乳腺肿块可呈圆形或卵圆形,亦可呈不规则形,质地较硬,肿块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肿块可迅速生长,同侧腋窝淋巴结常有肿大,发病年龄多见于35岁以上者,尤以中老年妇女多见。乳腺X线摄片,纤维腺瘤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及其周围的环行透明晕;而乳腺癌可见肿块影、细小钙化点、异常血管影及毛刺、皮肤有凹陷、乳头内陷等。必要时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提供组织学证据进行鉴别。
三、乳腺纤维腺瘤治疗护理:
乳腺纤维腺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腺瘤一旦形成,依靠药物是不能消除肿块的,但并不意味着只要一发现腺瘤就需立即手术。应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症,不能一概而论。对于肿物比较小,生长缓慢的患者可以选择先观察随诊,如果短时间内出现生长较快或出现一些伴随症状,应选择立即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
(1)对诊断明确的未婚妇女,可考虑择期手术处理,以婚前切除为宜。
(2)对婚后未孕的病人,宜在计划怀孕前手术切除。因怀孕和哺乳或可使肿瘤生长加快。
(3)孕期内发现肿瘤者,宜在怀孕3~6个月间行手术切除。
(4)对于无妊娠、哺乳、外伤等促使肿瘤生长的情况时,肿瘤短期内突然生长加快,应立即手术。
2、手术方式:
(1)传统开刀切除:手术切口的设计应考虑美学与功能的需要。如需要哺乳者,应做以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切口。若以后不需要哺乳者,可沿乳晕边缘行弧形切口。如是多发者可行乳腺下缘与胸壁交界处切口或沿乳晕切口。手术时最好将整个肿瘤及其周围部分正常乳腺组织一并切除,或将受累部分做乳腺的区段切除避免复发。多一次复发,就多一次恶变的危险。但在被切除的肿瘤以外的乳腺内,或对侧乳腺内术后再发生同样的肿瘤,不应认为复发,严格地说应为多发倾向。在原位又重新出现此种肿瘤者为复发,反复复发应警惕叶状肿瘤的可能。缺点:这种术式会在乳腺上留下疤痕,影响美观,对于乳腺多个象限内的多个肿物不能完全切除。
(2)微创手术切除:是在腋下或乳晕等隐蔽的地方戳孔(约3mm),在超声或钼靶引导下应用旋切针将肿物旋切出来,痛苦小,术后只留下一个3mm左右大小的印痕,恢复快,不需住院,不用拆线。而且可以通过一个切口一次性同时切除多个肿瘤,多发肿物或临床触摸不到的微小肿物的病人特别适合采用这种手术。微创旋切的技术优势还体现在对于性质不明的肿块可以在B超定位下进行活检和病理检查,对3毫米微小的肿瘤也可精确切除,这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无疑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缺点:费用高,对于接近乳头、皮肤、乳腺边缘的肿物无法保证完全切除,易有残留等。
四、乳腺纤维腺瘤预防保健:
乳腺纤维腺瘤如能完整切除,则很少复发。但同侧或对侧乳腺内仍可发生异时性乳腺纤维腺,仍应手术切除。
1、营养充足,保持乳房部的肌肉强健,脂肪饱满。行端坐正,保持优美的体态,特别是不能含胸,应挺胸、抬头、收腹、直膝,使优美的乳房能骄傲地挺出,女性的风采充分展示。
2、注意保护乳房,免受意外伤害,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及逗弄小孩时尤其应该注意。
3、根据自己乳房的情况佩戴质地柔软、大小合体的乳罩,使乳房在呈现优美外形的同时,还能得到很好的固定、支撑。
4、期对乳房实施自我检查,定期到专科医生处做乳房部的体格检查,有必要时还可定期做乳腺X线摄片。在自我感觉不适或检查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就诊,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各种乳房疾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