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育儿观点

如题所述

李玫瑾教授6个育儿观点分享

1.三岁前一定要由母亲亲自抚养

孩子在6岁之前,千万不能对他百依百顺,这个时候你对他说“不”他顶多在家里撒泼打滚,过一会儿就好了。经过这么一次管教,孩子会意识到,有些事情父母是不允许我做的,就会约束自己。

有些人脾气暴躁、容易激动,而有些人平和大度、情绪稳定,这就是早年抚养遗留的问题。如果三岁前由母亲抚养,孩子的情绪、性格,都会比较平和稳定。

2.六岁前一定要管孩子

人类在最早期的时候是很无助的,他需要的满足和快乐都和抚养人息息相关。孩子三岁前是建立情感连接的关键期,母亲亲自抚养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否则长大后很容易出

现心理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留 

守儿童会出现自我封闭、性格孤僻的主要原因。

如果在6岁之前不舍得管,到孩子十二三岁的时候再管,那就迟了,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跟父母赌气,闹离家出走也是常有的事情。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拿生命来威胁父母。6岁之前很好管,6岁之后很难管,而且,人在早年的时候吃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

3.孩子三观是父母

“唠叨”出来的

从孩子懂事开始,父母就要学会“唠叨”,经常跟孩子说,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孩子听得多了,就会慢慢建立出正确的三观。比如,父母经常跟孩子说“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不要欺负别的小朋友”“到学校要尊重老师”等等。

这些话说的多了,孩子就会形成深层记忆,当他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如果你什么都不跟孩子说,他就分不清是非对错,很容易在成长路上踩坑。

4.管孩子只能一个人管

孩子闹脾气了,不能你一句我一句这个人要惯着,那个人要管着,这样做只会把孩子教育的越来越差。

管孩子就一个方法,妈妈管,其他人不许说话,然后妈妈把孩子拉到卧室,把门关上,让孩子尽情地发泄情绪。等他发泄差不多了,你再去安慰他,并且用温柔而坚定的语气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用不了几次,孩子就能把臭毛病改过来。

5.孩子心理健康比上大学重要

李玫瑾教授认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阳光比智力更好重要,我宁愿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快快乐乐。

6.二胎家庭多关注老大

二胎家庭中,大多数父母都是偏向老二,觉得老二年龄小,什么事情都要求老大让着老二。以至于老大内心不平衡,就故意找荐和老一生气,故意跟父母做对。所以,二胎家庭中,父母应该多关注老大,无论买回来什么东西,都要交给老大来分。目的就是给老大权利,让老大自己有照顾老二的欲望,这样老大才会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只要把老大教育好了,老二根本就不用教育,受老大的影响也不会很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