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应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题所述

一、幼儿睡眠的准备
  为了提高幼儿的睡眠质量,需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睡眠条件。
  1.活动安排上的准备
  睡眠前可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如户外散步、桌面游戏等,提醒全体幼儿排尿,检查幼儿的衣袋,防止幼儿将小物品带到床上玩耍。
  2.睡眠环境上的准备
  寝室里新鲜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与湿度、较暗的光线、安静的环境以及舒适温暖的寝具是幼儿高质量睡眠的保证。
  3.幼儿心理上的准备
  睡前,教师应注意保持幼儿愉快轻松的情绪,使幼儿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中安然入睡。教师不应在睡前批评或恐吓幼儿,也不得给幼儿讲激烈的、易引起悬念的故事。
  4.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幼儿的睡眠同其他活动一样,存在着个体差异,需要教师区别对待。例如,对于需要睡觉时间较长的幼儿、脱衣动作较慢的幼儿、年龄较小的幼儿以及体弱多病的幼儿,应让他们提前进入睡眠室,提前睡觉;而对于那些精力旺盛、体质较好、不喜欢睡觉的或上床后爱与他人逗玩的幼儿,可分成几组依次上床睡觉,这样便于教师管理,也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二、幼儿睡眠的卫生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1.培养幼儿独自入睡的习惯对于入睡困难的幼儿,保教人员应有耐心,努力理解幼儿,满足他们的要求。教师可以坐下来,轻
  拍幼儿,陪伴他们入睡,使幼儿对新环境产生安全感。也可以让幼儿将家里陪睡的小被子或毛绒玩具等带来陪着自己入睡。
  2.养成幼儿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的习惯
  托幼园所应执行一定的生活作息制度,使幼儿逐渐养成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应促使幼儿家庭配合工作,使幼儿在家庭中也能逐渐养成按时入睡、按时起床的习惯。
  3.培养幼儿正确的睡眠姿势
  托幼园所和家庭都应注意幼儿的睡姿,引导幼儿不趴卧、不跪卧、不蒙头睡觉,鼓励幼儿侧卧或仰卧,以保证幼儿的睡眠质量和身体的健康。
  (二)掌握排尿规律。
  及时提醒幼儿排尿
  教师应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排尿规律,注意有尿床习惯的幼儿,观察他是每天尿床还是偶尔尿床。偶尔尿床的幼儿大多由于白天玩得过于劳累、喝水或喝汤过多等缘故。有尿床习惯的幼儿应进行身体检查:防止上器质性病变。
  (三)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在幼儿睡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睡眠情况,一方面要注意幼儿的被子是否盖好,睡姿是否正确,有无蒙头睡觉。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及早发现突发疾病的幼儿,若发现幼儿的身体有异常表现或已患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2
保育员应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睡眠习惯

1.培养幼儿有顺序穿脱衣服、鞋子的习惯

幼儿的自理能力在逐步提高,但部分孩子的家长包办代替的多,幼儿不能快速、利索地穿脱衣裤。开展一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活动,利用儿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技能,利用常规活动教会幼儿盖被子、叠被子以及穿脱衣服、鞋子等生活技能。既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2.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

幼儿的睡姿正确与否,关系到幼儿睡眠的质量和身体健康。俯卧压迫心脏,血液循环受影响。左侧卧也同样有影响;蒙头睡会使幼儿不能舒畅呼吸到新鲜空气,容易使幼儿做噩梦,影响幼儿骨骼的正常生长,所以必须培养幼儿仰睡或右侧睡的正确姿势。通过各种故事讲述、常规活动来让幼儿掌握正确的睡姿,并结合午睡实际,密切观察,随时纠正幼儿的睡姿。

3.午睡中不可忽视的巡视

午睡也是幼儿意外事故多发的时段,因此,午睡中的巡视是午睡观察指导中不可忽视的。我们特别制定了午睡巡视记录,如有个别幼儿异常,做好记录,以便以后观察、纠正、指导。教师要克服幼儿睡觉不会有事的麻痹思想,为每一个蹬被的幼儿及时盖好,纠正每一个幼儿的错误睡姿。教师要加强巡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杜绝意外事故发生。此外,教师还要做个有心人,哪些孩子在午睡中要小便,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及时叫醒易尿床的孩子上厕所。在幼儿午睡期间,教师要加强午间巡视,做到不在午睡室打瞌睡、不串岗、不聊天,要走路轻、说话轻,保持一个安静祥和的午睡环境,使幼儿睡得安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