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么

如题所述

摘要:冬病夏治是中医传统疗法,对于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冬病夏治”的理念最早来源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论》中的“春养夏阳”和《素问·六节脏象论》的“长夏胜冬”。可以说,冬病夏治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治未病”的预防理念的应用。什么是冬病夏治什么是冬病冬病就是在冬季易发作、常发作的疾病或不适。“冬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有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
什么是夏治夏治是指在夏季气温最高、阳气最旺之时,运用针、灸、敷贴、汤药等方法来治疗或预防上述疾病的治疗方法。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因为冬病患者体质偏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寒冰一片,两寒夹击,若在此时治病,就如同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夏季阳气生发,毛孔张开利于排寒;冬病夏防,百病由寒起,寒在夏季生。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将冬病在夏季根除及预防。
冬病夏治的好处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
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中医认为,三伏天的时候身体中的阳气大盛,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因此,三伏天是全年中最适合进行冬病夏治的时间。
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慢性支气管炎慢支发病常见于冬季寒冷季节,尤其是气候突然变化时,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除减弱上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还能通过反射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血液循环障碍和分泌物排出困难等,导致继发感染。
艾灸疗法:选大椎、天突、定喘、肺俞、膻中、风门等穴位,悬灸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敷贴疗法:选白芥子、麻黄、细辛、半夏、附片、肉桂、干姜、白等适量研末,调醋、生姜汁成糊状,贴于大椎、肺俞、膈俞等穴位上,从初伏始贴至末伏止,每隔10天贴敷1次,每次贴6-10小时揭去。【详细+】
过敏性鼻炎温度下降、空气干冷、细菌、病毒、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大量增加,增加刺激鼻粘膜分泌,因此在秋冬季节容易导致鼻炎发作。
按摩疗法:可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旁开0.5寸处的鼻唇沟中)。每次5-10分钟,每日两次。
穴位贴敷法:可选附桂或白芥细辛粉,加适量蜂蜜或生姜汁调制成糊,每次取药糊约6克,在肺俞、大椎等穴贴敷,每次贴6-10小时,隔10天贴1次,从初伏起贴,到末伏止。【详细+】
慢性咽炎冬季南方湿冷、北方干冷,没有人能够幸免于雾霾空气的干扰,而稍微不注意嗓子就会瘙痒,咽喉炎就会找上门。
饮食疗法:海带洗净后切丝,开水烫过捞出,用白糖适量拌好腌制3天,即可食用。每天吃1次,适于咽干心烦、手足心热的阴虚内热症者。
敷贴疗法:取吴茱萸15克,研为细末用盐水调匀,敷于双足涌泉穴,每日敷5-10分钟。【详细+】
类风湿性关节炎
寒冷是导致关节炎发作的原因之一,而冬季正是寒冷的季节。关节受凉会导致局部的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导致局部的炎症因子不能被快速清理掉。当炎症因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平衡被打破,局部炎症反应发生或者加重。
艾灸法:选局部患处的4-6个穴位或加选肾俞、足三里,每穴每次施灸10-20,每日或隔日1次。
防寒保暖:不宜长期居住潮湿之地或淋风雨外,夏日也不宜贪凉,空调温度不宜太低,尤其不能在出汗后立即进入空调房或直接吹电风扇。【详细+】
肩周炎肩周炎的患者肩膀普遍怕冷怕风,尤其是在冬季,肩周炎患者一受冷风刺激就会感到肩膀又凉又痛。因此,冬季也是肩周炎的多发季节。
贴敷疗法:将羌活、透骨草、桂枝、川芎、姜黄、白、生半夏、生南星研末,用食醋、姜汁或蒜汁调成糊状,三伏天贴敷于肩部。
中药疗法:复方夏天无片、追风透骨丸、新_片亦可选用,可抗炎、消肿、止痛。【详细+】
冻疮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原因是冻疮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
治疗方法:可在三伏时节取桂枝25克,红花、紫苏叶、附子、荆芥各10克,生姜30克。将上药一起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然后用此药液熏洗患处。【详细+】
更多1、呼吸道疾病
如哮喘、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对于易在寒冷季节易发病甚至加重的疾病而言,在阳气旺盛而未发病的夏季提前预防,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和调理,可以减少冬季发作的次数或减轻症状,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
2、妇科疾病
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症等。妇科疾病虽不像哮喘、冻疮等好发于冬天,但却与哮喘、冻疮一样往往与受寒或者体质虚寒有关,通过冬病夏治,易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祛瘀
3、儿科疾病
如小儿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咳嗽、体质虚弱等。“冬病”患儿体质多偏于虚寒,加上冬日寒凉,两寒夹击,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很困难。而在盛夏之时,外界暑热骄阳,体内阳气正旺,此时运用中医特色疗法来养阳温阳,蕴结在体内的积寒就很容易驱除。
4、过敏性疾病
如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过敏性疾病大多属寒性体质,根据中医“寒则热之”的调理原则,夏季不是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季节,为缓解期,此时调理也是一种治本的方法。
5、风湿类疾病类
如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如果趁着病情较轻的时候加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夏季,尤其是在三伏天,是调理风湿骨痛的好时机。
6、胃肠道疾病
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胃肠道疾病主要由寒邪侵入,经络不通所导致,在三伏天调理,调理冬病,可激发正气,健脾益气。
冬病夏治调理妙方三伏贴三伏贴是一种膏药,结合了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适应症1、呼吸类:感冒、咳嗽、哮喘、支气管炎、鼻炎等。常敷于天突、膻中穴、膏育、肺俞、足三里、中脘等穴位。
2、脾胃类:胃肠病、腹泻、夜尿频多等。常敷于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上脘、三阴交等穴位。
3、关节类:腰腿酸冷、颈腰椎病、关节炎、肩周炎等。常敷于肝俞、阳陵泉、大杼、足三里、三阴交、脾俞等穴位。
4、小儿类:体虚感冒、反复咳嗽、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常敷于脾俞、关元、足三里、涌泉、肺俞、膏肓、_俞等穴位。
三伏贴禁忌人群1、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不适宜三伏贴治疗。
2、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进行贴敷治疗。
3、2岁以下的孩子由于皮肤娇嫩,贴敷容易引起感染,不宜进行这项治疗。
三伏贴怎么贴贴之前要保持一个好的体位,就是坐位或者是站位。然后,暴露要贴穴位的皮肤,然后把皮肤上面擦干净,因为夏天汗比较多,一定要擦干净,这样粘附性才会好一点。贴上去之后,用手压下周围的胶布,把胶布固定,使药物敷贴于穴位上面。
三伏贴贴敷时间表伏前开穴7月6日-7月15日初伏7月16日-7月25日中伏7月26日-8月4日闰中伏8月5日-8月14日末伏8月15日-8月25日伏后加强8月26日-9月4日
三伏贴贴敷注意事项1、避免冲冷水澡、室内空调温度过低。
2、忌食生冷、海鲜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适当温补。
4、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
5、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清除局部残余药物,禁止抓挠。
三伏灸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实践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
三伏灸灸哪些穴位1、妇科病
适宜人群:经期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宫寒、伴有性冷淡、月经错后、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者。
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
2、腹泻
适宜人群: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或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人群也适宜。
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3、慢性咳嗽
适宜人群: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者。
主穴:肺俞穴(根据个人症状配定喘、中府、肾俞等)。
4、骨关节病
适宜人群:夏季是治疗各种骨关节病的良好时机。
取穴:阿是穴、大椎穴、命门、肾俞。
5、皮肤病
适宜人群:内有湿浊,外受风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患者。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
三伏灸禁忌饮食方面要忌烟酒;忌辛辣刺激食物,如六贵花椒,大小茴香等;忌温热性食物,如狗肉,羊肉,新鲜桂圆等;忌寒凉生冷食物,如海鲜,鸭肉,鹅肉,苦瓜,西瓜等;忌肥甘滋腻食物,如猪蹄、甜食等;这些食物会引起燥热内盛、脾胃虚弱或体内湿热,减弱调理效果。
体质热的人可以灸吗古人认为,无论是虚证、实证、寒证、热证,都可以灸。可经过经络的传导,来调整身体的寒热虚实。
膏方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
常见膏方制法
1、疏风活络敷药膏
配方:麻黄40克,石膏20克,肉桂、干姜、川芎各10克,当归、黄芩各5克,杏仁8克,竹沥20克。
制法:共研细面,兑大角子搀匀。
功效与作用:疏风散寒,通络化痰。
2、祛风至宝膏
配方:防风、芍药、当归、川芎各125克,白术75克,芒硝、大黄、连翘、荆芥、山栀子、麻黄(不去节)、黄柏、薄荷、细辛、黄连各25克,石膏、黄芩、天麻、熟地黄、桔梗、羌活、人参、独活各50克,滑石150克,甘草100克,全蝎5克
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炼蜜为膏。
功效与作用:祛风通络,散热通腑。
3、川贝润肺膏
配方:川贝母、蜜款冬花、麦冬、蜜紫苑等。
制法: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炼蜜为膏。
功效与作用: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生津降火。
4、助胃膏
配方:党参、白术、白茯苓、灸甘草、丁香、木香、白豆蔻、山药、煨肉豆蔻。
制法:共研粗末,加水煎熬,去渣,合并滤液,浓缩为膏。
功效与作用:温中健胃,治脾胃虚寒吐泻。
5、苍耳音
制法:苍耳取新鲜连根带叶者10斤。洗净,切碎,煮取汁、过滤,浓缩成膏。
功效与作用:治风湿性关节疼痛,也可用治头痛,鼻流浊涕等。
夏季吃膏方会上火吗夏季膏方以清补为主,而且,夏季益气安神膏中还加了灯芯草、淡竹叶、枇杷叶、山枝子、淡豆豉、白扁豆、赤小豆等性味平和的药材,服用不易“上火”。
夏季服膏注意事项1、根据夏季的气候特点,膏方原则上以清补为主,注重在健脾除湿、清热消暑的基础上进行调补。
2、在服用膏方期间如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呕吐、腹泻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及时就医,暂停服用膏方。
3、因为夏季天气原因,往往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所以我们夏季膏方调理,一定要特别注意健脾助运,适当多用一些帮助消化的中药,比如山楂、陈皮、苍术等等。
4、夏季天气炎热,要冷藏保存。膏方不含任何防腐剂,夏季容易变质,一定要注意冷藏。
中医食疗出现“冬病”症状的人大部分都是虚寒体质,所以也要应忌吃冰冻、寒凉性质的食物。
1、虫草炖老鸭:冬虫夏草15克、老鸭1只,将虫草放于鸭腹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连食1个月左右。此方有补体内虚损、益肺肾、止咳喘之功效。
2、黄芪乌骨鸡:黄芪30克、乌骨鸡半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3次食用。连食1月左右。此方有益气养肺、滋肾养血、固表防感冒之功效。
3、人参蛤蚧粥:蛤蚧粉2克、人参粉3克、糯米50~100克。先将糯米煮成稀粥,待粥熟时加入蛤蚧、人参粉搅匀,趁热服。此方有补肺肾、益元气、平虚喘之功效。适用于肺肾两虚型老慢支患者。
4、姜汁牛肺糯米饭:牛肺200克,生姜汁15毫升,糯米适量。牛肺切块,加糯米,用小火焖熟,起锅时加生姜汁即成。食之有祛痰、补肺、暖胃作用,对老人寒咳日久、痰多清稀者有效。
5、四仁鸡子羹: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共研末。每日清晨取20克,鸡蛋1个,煮羹1小碗服用。此方有扶正固本、补肾润肺、纳气平喘之功效,对咳喘日久的老慢支患者较为适宜。
6、白胡椒公鸡汤:公鸡1只洗净切块、白胡椒9克、草果3克、良姜3克,加上葱姜煮熟,放适量食盐,空腹食用。此方对畏寒怕冷,虚羸少气,遇寒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冬天哮喘加重等症有效。
7、二姜猪肚汤:猪肚一副醋泡去腥洗净切丝、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加葱姜放入罐内煮熟,空腹食用。此方对胃寒腹冷,寒从中生,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面黄体瘦乏力等症有效。
8、板栗羊脊骨汤:板栗12枚、羊脊骨一具槌碎、肉苁蓉12克、草果3克,加葱姜煮熟,放食盐,空腹食用。此方对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有效。
9、黄豆花椒汤:黄豆30克、花椒5克,加水500毫升,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至豆熟烂,调味,连汤带豆食用。此方有健脾宽中,和胃止呕,散寒止痛功效。
10、梨子川贝汤:雪梨1只,去皮切片,川贝母12克,打碎,加入冰糖30克,炖汤服。适用于老年支气管炎之肺热干咳少痰者。
冬病夏治注意事项先辨体质如果不是真的虚寒,如果在进行上述治疗时有外感发热,是不太适合的。必须中断治疗,待病症恢复后可以继续治疗。
注意频率和时间比如天灸治疗皮肤起疱者,可以换穴位进行或者暂停一次;艾灸上火者,每次艾灸时间不宜太长,如果有便秘牙疼等表现可以暂停几天。
先去邪气如果有外感咳嗽、湿气重的人,最好先进行调理去掉邪气再用冬病夏治办法,可以减少不良反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