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石斑,你都见过哪几种?可以食用吗?

如题所述

1. 海钓石斑,你都见过哪几种?可以食用吗?
老虎斑,体呈淡黄色至淡褐色,以金黄最为靓丽,身上有五块不规则的暗红色花纹竖直排序,全身布满聚集的细微深褐色斑点,花纹里的斑点色调较深,尾柄后半段有灰黑色工形小花纹,鱼皮硬,头腩丰腴,肉质脆爽。
2. 老鼠斑,又被称为弯腰驼背鲈,因其头长嘴尖,形状神似老鼠而得名,身体平扁,呈奶咖色,全身布满灰黑色斑点。主要分布于印度洋的岩礁区域,能长到50公分。
3. 龙趸石斑,体色深褐色,幼鱼体侧具斑点及斜横带,背鳍鳍棘属下有1大黑斑。吻长而尖,侧部有孔鳞64~66个,鱼鳍边缘环形,是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底泥复杂的海域,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高的类型,体长可达2米,重量达200公斤,是高品质食用鱼。分布于亚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在我国常见于南海。
4. 青石板斑,整体呈浅橘色,体侧有5条深色横带,第一与第二条紧邻,第三与第四条位于背鳍鳍条部与臀鳍鳍条部之间,第五条位于尾柄上。背鳍鳍条部及鱼鳍边缘淡黄色,是温水性中低层鱼类,一般体长120~200毫米,喜栖息于岩礁底泥海域,为广东沿海地区习经济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中西部,在我国只见于南海。
5. 蜂窝石斑,体呈淡褐色,密布暗红色蜂巢状斑点,腹部斑点空隙较背部为宽。各鳍均具与鱼体色斑点一致的斑点,背鳍具11鳍棘15~17鳍条,鱼鳍边缘环形,是温水性中小型石斑鱼类。体长70~140毫米,是珊瑚礁内最常见的鱼类,也是手钓收获的最多种类,肉质美味。分布于亚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浅水区水域,在我国常见于南海。
6. 生活习性:石斑鱼多栖息于亚热带及暖温带深海,喜栖息于沿岸海岛周围的岩礁、沙砾、珊瑚底泥的海域,一般不成群结队,10~15米深的深海尤其在多岩礁洞窟和珊瑚礁地区常常易患。
7. 食性:石斑鱼是强悍的肉食性鱼类,主要以突击方式觅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头足类等,食物匮乏时会相互残食,特别是在稚幼鱼阶段个体小的常被个体大的吞噬。
8. 性别特征:石斑鱼具有性别转换特点,所有石斑鱼包括常用的红斑、星斑、鼠斑、龙趸等出生时都是雌性,成年后才能转化成雄性,因此在性腺未成熟以前不容易区分雌和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