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

如题所述

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6岁 ——在这个年龄段的男孩是属于母亲的。他们是“她”的孩子,尽管父亲在其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他们仍然更多地与母亲相处。在这一阶段,父母的任务是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安全地成长,让这一阶段成为男孩成长过程中温馨的一站。
第二阶段是6~13岁 ——在这个阶段,男孩感受到来自内心世界的召唤,开始尝试着成为男人。这时候,男孩在感兴趣和偏爱的活动方面越来越像父亲。尽管男孩与母亲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更广阔的世界开始向他们招手。在这一阶段,父母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在嬉笑玩闹的过程中形成善良的品性,同时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并教给他们这方面的技能,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这个年龄段,男孩为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男人而感到高兴。
第三阶段是从14岁到成年 ——在这个阶段,男孩如果要完成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就需要成熟男人的引导。这时,父母在男孩的生活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他们必须为儿子挑选好的引导者,否则儿子就会在同样无知的同伴身上寻找自我。在这一阶段,男孩参加成人社团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些活动将帮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自尊自爱的人。
婴儿就是婴儿。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并不关心,我们大人也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浪费精力。婴儿喜欢被人抱着,喜欢有人和他们玩,喜欢被人逗,喜欢咯咯地笑;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险,四处摸索。他们的性格各异。一些孩子比较容易安抚——他们安静、放松,一觉就睡很长时间。但有些孩子喜欢制造噪声,很难入睡,一直动来动去。还有一些孩子性情急躁,需要父母不停的爱抚才能平静下来。
对于那些襁褓中的婴儿和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与父母(至少是其中一方)形成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通常而言,这个人是母亲。原因有以下几点:母亲是最乐意看护孩子的;母亲为孩子提供母乳;母亲喜欢爱抚孩子,母亲慈祥可亲,能给孩子最大的抚慰。因此,一般而言,母亲是最合适的人选,她能为婴儿提供所需的一切。为人母之后的身心改变使她成为最适合与孩子在一起的人,她会全身心地照顾孩子。除了不能哺乳,父亲也可以为婴儿提供所需的一切,但是他们的养育方式与母亲不同。研究表明,在与孩子玩耍时,父亲的精力更为旺盛,更喜欢与孩子互动,母亲则希望孩子能安静下来。(如果父亲和母亲一样缺少睡眠,那么他也会希望孩子尽快安静下来!)
性别差异开始显现
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性别差异很早就开始显现出来了。男婴对别人触碰他们的脸部不太敏感,相比之下,女婴则能更好地感受抚摸。男孩长得既快又壮,却不愿与母亲分开。到了蹒跚学步的年龄,男孩更喜欢走来走去,开拓更多的空间。他们越来越喜欢摆弄各种物件,用积木建造“高楼”,女孩则更喜欢把积木摆放得平平稳稳。在幼儿园,男孩往往会忽视刚刚加入他们行列的新朋友,而女孩会关注新伙伴,并且老笑友好地对待他们。然而,成年人往往对男孩很严厉。研究表明,父母拥抱女儿的次数远远多于拥抱儿子,即使是对刚出生的婴儿而言,情况也是如此。此外,父母跟男孩说话的次数也远低于跟女孩说话。母亲可能会狠狠地体罚男孩,但很少这样对待女孩。如果男孩主要由母亲来照料,那么在这个孩子的心中,母亲是他寻求爱情的第一参照。从男孩蹒跚学步时起,如果母亲严格要求,定下种种原则,但是从没有庆含备打骂、羞辱过孩子,那么他会大踏步地前进。他知道,他在母亲心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如果母亲有兴趣教男孩知识并且乐于与之交流,那么会很好地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完善,使他获得更多的讲话技巧,从而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稍后,我们将着重讲述这一点,这对男孩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与女孩相比,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才能理解并掌握这些社会技巧。
如果母亲消极厌世,情绪低落,在男孩出生后的两年里未尽到职责,那么男孩的大脑就会发生变化,也会满脑的忧愁。如果母亲容易生气、愤怒,经常打骂他,他就会产生这样的困惑:她爱我吗?母亲同样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样她才能得到放松,从而更好地完成养育男孩这项重要的工作。她也需要别人的关怀、照顾,以更好地照顾她的孩子。当儿子抓到蜥蜴或者用泥巴捏出馅饼时,母亲会喜形于色,对孩子的成就大加赞叹。父亲也会和孩子打闹、开玩笑,动作是那么轻柔。当儿子生病时,父亲也会在一旁轻声安慰,为他读故事书哄他入睡。这会让小男孩懂得:男人是善良的,生机勃勃的;男人同样会阅读,有能力撑起这个家。
男孩入托不宜过早
如果可能,男孩3岁之前应该待在家里,由父亲或母亲照顾。托儿所或者保育中心并不适合3岁以下的男孩,这是由他们的本性决定的。大量研究表明:与女孩相比,分离更容易使男孩感到焦虑,认为自己被抛弃了,从而在感情上封闭自己。此外,这个年龄的男孩容易烦躁,表现出好斗的行为,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到上小学。对于那些刚会走路的3岁以下的男孩来说,由细心的亲人或者有责任心的保姆看护远比进托儿所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和看护人一起度过很长一段时间,看护人对孩子而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对于男孩来说,最重要的一课是:学会和照顾他们的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信任那个人——能够感受到温暖并理解别人的善意。
男孩到了6岁左右,一个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此时,男孩突然变得“男人气”十足,甚至连那些最安静的男孩也突然想舞刀弄枪,幻想自己身披着超人斗篷,与想象中的坏人较量、大声吼叫。这些重要变化并非偶然。6岁左右的男孩似乎更喜欢和爸爸或其他男性在一起,与他们形影不离,想向他们学习,模仿他们。他们的目的就是学着做一个男人。如果在这个时候父亲忽略了这一点,那么儿子就会不时地制造麻烦,主要是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小男孩生病了,病情严重,不断反复,却找不到发病原因,医院只得对他进行特别护理。这时,孩子的父亲从国外乘飞机赶了回来。他是位声名显赫的医学专家,刚参加完会议。父亲刚一回来,孩子的病情就有所好转。不久,父亲又去参加另一个会议,男孩又病了。在此情况下,我们要求男孩的父亲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一年之中他就有8个月奔波在外。他接受了我们的建议,从此男孩再没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男孩可能会偷东西,可能会尿床,可能在学校攻击别的孩子,可能还会有其他不良行为,但是他们这样做仅仅是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为了使父亲对他们产生兴趣。
母亲的作用仍至关重要
男孩突然对父亲产生了兴趣,并不说明已经到了母亲该退出他们生活领域的时候。在一些国家(例如美国),母亲经常会在这个时候有意疏远儿子,目的是让他们变得坚强。(在英国,上层社会家庭的男孩这时就要被送到寄宿学校。)但是奥尔加·西尔弗斯坦在《大胆培养优秀男人》一书中指出,这种做法是愚蠢的。你需要让男孩知道,他们可以依靠母亲,不需要掩盖自己脆弱的感情。在这个阶段,如果男孩能和父母保持亲密的关系,那么他们就能朝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父亲认为儿子占据了母亲太多的时间(这有可能发生),那么父亲也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母子,而不仅仅是责备妻子。或许他太严厉,对儿子的期望值太高,使他心生畏惧。在男孩很小的时候,如果母亲突然消失,带走了她所有的关爱和温暖,他就会发生可怕的转变:为了抑制自己的忧伤和痛苦,他内心深处会关闭与母亲有联系的方面,即他温柔、可爱的一面。他发现,如果不能从母亲那里得到爱,而是得到来自别人的爱,这种感觉是非常痛苦的。如果男孩在这方面紧闭心门,那么长大之后会遇到同样的困扰,因为他们不能向自己的伴侣或孩子表达自己的关怀和柔情。他们会变得高度紧张,异常脆弱。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男人(老板、父亲,甚至是丈夫)。他们在感情上压抑自己,与人交往时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儿子是5岁、10岁还是15岁,作为父母我们都要时刻不忘拥抱他们,他们才会健康成长,而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