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斗之蚁文言文停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1

1. 文言文蚁斗的答案

【原文】

尝过西山,见儿童取松间大蚁,剪去头上双须,彼此斗咬,至死不休.问之,则曰:“蚁以须为眼,凡行动之时,先以须左右审视,然后疾趋①.一抉其须,即不能行.既愤不见,因以死斗.”试之良②然.余谓蚁以须视,古未前闻,且蚁未尝无目,必持须而行,亦异事也.识之以俟③博物者④.者.

(选自《袁中郎随笔》)

【注释】

①趋:快走.②良:确定,的确.③俟:等待.④博物者:见多识广的人.

【译文】

曾经路过西山,看见儿童把松树间的大蚂蚁拿来,剪去蚂蚁头上的一对触角,它们都互相争斗撕咬,到死也不肯停止.我问这其中的原因,他们说:“蚂蚁是用触角来当眼睛的,凡是在行动的时候,.一旦掐去它们的触角,就不能行走了..”我亲自尝试了一下,确实像他们所说的这样.我认为蚂蚁靠触角看东西的说法,自古以来没有听所过,况且蚂蚁不是没有眼睛而一定要靠触须来行走,这也是奇怪的事情.我记下这些用来等待见多识广的人去证实.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尝过西山

(2)蚁以须为眼

(3)识之以俟博物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并填写译文横线上.

3.你认为作者赞同“蚁以须为眼”的观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曾经.(2)用,凭借.(3)记下.

2.先用触角向左右审视一番,然后才快捷行走.

既然气愤看不见东西,因此它们就互相死斗.

3.示例:我认为作者是持不赞同观点的,因为作者认为“蚁以须视”证据不够确凿,一是“古未前闻”,而是“蚁未尝无目”.

2. 文言文朗读停顿

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文言文的考查也出现了新变化。即强调诵读能力、积累迁移运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而不再把测试重点放在词法、句法上。文言文停顿作为古诗文的诵读能力之一,也是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引起考生的关注。

哪些地方非停不可?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确定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1.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

(1)虽/鸡狗不得宁焉。

(2)故/君子有不战。

(3)盖/一岁之犯死者而焉。

例(1)中的“虽”和例(2)中的“故”是连词,例(3)中的“盖”为语气助词。

2.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4)已而/夕阳在上。

(5)曩/与吾祖居者。

(6)中/轩敝者为舱。

例(4)(5)中的“已而”“曩”是状语,表时间,例(6)中的“中”也是状语,表方位。

3. 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若/毒之乎?

(9)吾父/死于是。

例(7)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例(8)中的“若”为代词,作主语;例(9)中的“吾父”是偏正短语,作主语。

4. 谓语与宾语、补语间要停顿。

(10)乃重修/岳阳楼。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予将告/于莅事者。

例(10)中的“岳阳楼”是名词,作“修”的宾语;例(11)中的“古仁人之心”为偏正短语,作“求”的宾语;例(12)中的“于莅事者”是介宾短语,作“告”的补语。

5. 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13)山肴/野蔌。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例(13)中的“山肴”与“野蔌”,例(14)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三个短语之间都是并列短语。

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一般来说,以下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

1. 偏正短语

(15)而/乡邻之生/日蹙。

(16)得道者/多助。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例(15)中的“乡邻之生”,例(16)中的“得道者”,例(17)中的“山林之乐”都是偏正短语,均作句子的主语,所以它们都应连读。

2. 介宾短语

(18)不足/为外人道也。

(19)其/如土石何。

例(18)中的“为外人”是介宾短语,作“生”的补语;例(19)中的“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答案。

3. 读文言文应该怎样停顿

学习文言文,要重视熟读成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琅琅上口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熟读,要读好停顿,不能读破句子。怎样才能处理好句子的停顿呢?以下几点做法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本了解句意. 词义 ,有助于读准句中停顿 学习一篇文言文之前,可边读边结合注释大致了解文章的意思,对读不通的地方要反复揣摩,结合上下文理解其义。大致理解了词义、句意能有效防止读破句子的现象出现。

例如:《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一句,如果中断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这是对句意不了解,对“复”和“延”词义不清,对“谁”“至其家”理解错误,当你知道“各复”是“各又”的意思,“延”讲作“邀请”,是请“渔人”(省略),“到自己家去”。就应读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再如《狼》中“两狼之并/驱如故”(错)这是不理解“并”“驱”的含义,当你知道“并”是“一起”,“驱”是“追赶”的意思,就应读成“两狼之并驱/如故”。 二、借助所积累的语法知识,有助于读准句中的停顿 例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句,是读作“其一犬/坐于前”还是“其一/犬坐于前”? 要看“犬”是不是这个句子的主语。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确定哪些地方需要停顿。1.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如:(1)虽/鸡狗不得宁焉。(2)故/君子有不战。

(3)盖/一岁之犯死者而焉。例(1)中的“虽”和例(2)中的“故”是连词,例(3)中的“盖”为语气助词。

2.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4)已而/夕阳在上。

(5)曩/与吾祖居者。(6)中/轩敝者为舱。

例(4)(5)中的“已而”“曩”是状语,表时间,例(6)中的“中”也是状语,表方位。3. 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8)若/毒之乎?(9)吾父/死于是。

例(7)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例(8)中的“若”为代词,作主语;例(9)中的“吾父”是偏正短语,作主语。4. 谓语与宾语、补语间要停顿。

(10)乃重修/岳阳楼。(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予将告/于莅事者。例(10)中的“岳阳楼”是名词,作“修”的宾语;例(11)中的“古仁人之心”为偏正短语,作“求”的宾语;例(12)中的“于莅事者”是介宾短语,作“告”的补语。

5. 并列短语间要停顿。(13)山肴/野蔌。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例(13)中的“山肴”与“野蔌”,例(14)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三个短语之间都是并列短语。

哪些地方不可停顿?一般来说,以下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1. 偏正短语(15)而/乡邻之生/日蹙。

(16)得道者/多助。(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例(15)中的“乡邻之生”,例(16)中的“得道者”,例(17)中的“山林之乐”都是偏正短语,均作句子的主语,所以它们都应连读。2. 介宾短语(18)不足/为外人道也。

(19)其/如土石何。例(18)中的“为外人”是介宾短语,作“生”的补语;例(19)中的“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答案。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原发布者: *** 亚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篇一: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

(2)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49(2c7若句首出现过渡性的词语。如3.谓语与补语间要停顿。如:予将告2

5. 《强项令》全文的停顿

选自《后汉书》

[董宣]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日,“ 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 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

该文章转自[中学语文在线]:

6. 文言文 斗蚁的翻译谁知到

我曾经经过西山,看见有孩子拿松树上捉来的大蚂蚁,剪去它头上的两根触须,让它们彼此争斗撕咬,到死都不休止。

我问孩子原因,他们说:“蚂蚁把触须当作眼睛,凡是它行走移动时,都先用触须左右观察审视,这样以后才快速走。一旦缺失了它的触须,他就不能行走。

又愤恨于自己看不见,因而凭借这原因相互死斗。”我试了一下果然这样。

我说蚂蚁用触须作为眼睛看事物,是从古以来没有听过的。况且蚂蚁不是没有眼睛,一定要使用触须才能行动,也是奇怪的事。

即在这件事来等待博学多才的人(解答)。

7. 文言文朗读怎样停顿

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文言文的考查也出现了新变化。

即强调诵读能力、积累迁移运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而不再把测试重点放在词法、句法上。文言文停顿作为古诗文的诵读能力之一,也是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引起考生的关注。

哪些地方非停不可?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确定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1.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如: (1)虽/鸡狗不得宁焉。 (2)故/君子有不战。

(3)盖/一岁之犯死者而焉。 例(1)中的“虽”和例(2)中的“故”是连词,例(3)中的“盖”为语气助词。

2.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4)已而/夕阳在上。

(5)曩/与吾祖居者。 (6)中/轩敝者为舱。

例(4)(5)中的“已而”“曩”是状语,表时间,例(6)中的“中”也是状语,表方位。 3. 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若/毒之乎? (9)吾父/死于是。

例(7)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例(8)中的“若”为代词,作主语;例(9)中的“吾父”是偏正短语,作主语。 4. 谓语与宾语、补语间要停顿。

(10)乃重修/岳阳楼。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予将告/于莅事者。 例(10)中的“岳阳楼”是名词,作“修”的宾语;例(11)中的“古仁人之心”为偏正短语,作“求”的宾语;例(12)中的“于莅事者”是介宾短语,作“告”的补语。

5. 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13)山肴/野蔌。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例(13)中的“山肴”与“野蔌”,例(14)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三个短语之间都是并列短语。

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一般来说,以下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 1. 偏正短语 (15)而/乡邻之生/日蹙。

(16)得道者/多助。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例(15)中的“乡邻之生”,例(16)中的“得道者”,例(17)中的“山林之乐”都是偏正短语,均作句子的主语,所以它们都应连读。 2. 介宾短语 (18)不足/为外人道也。

(19)其/如土石何。 例(18)中的“为外人”是介宾短语,作“生”的补语;例(19)中的“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答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