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1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 汪振军

河南文化无论在黄河文化还是中国文化中都曾居于中心地位。随着《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出炉,黄河文化在推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 社会 进步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将黄河文化的 历史 价值转变成现实生产力

如何将黄河文化的 历史 价值转变成今天的现实生产力?河南应以“兴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寻根铸魂”为核心,对黄河文化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挖掘黄河文化中的黄帝文化、河洛文化、周易文化、二程文化、老庄文化、禅宗文化、汉唐文化、魏晋文化、大宋文化的价值,同时,结合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河南发展的新态势,研究提炼黄河精神、中原精神、中华精神。

在研究黄河文化过程中,既要重视物质生产层面,也要重视制度习俗层面;既要重视精神价值层面,也要重视艺术审美层面;既要重视 历史 上的辉煌,也要反思现实中的不足;既要重视地域文化的特殊性,也要超越地域文化的偏狭性;既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突破。

要以大 历史 、大格局、大视野去观照黄河文化,用全面、客观、发展、变化的观点,辩证看待黄河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中原文化与河湟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的关系,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关系,黄河文明与世界河流文明、海洋文明的关系,礼乐文化与法制文化的关系,“中庸”文化与“变革”文化的关系,以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

建设国家级文化遗址公园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推进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文化遗产,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的着力点如下:

一是做好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利用最先进的 科技 手段,建设黄河文化遗产档案馆、黄河文化数字博物馆、黄河文化遗产数据库、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作为公共文化资源项目对公众免费开放。

二是做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场馆建设。重点做好黄河文化博物馆、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使全流域九省区文化遗产精华荟萃于此,全面立体反映黄河流域文化全貌。

三是建设国家级文化遗址公园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文化遗址公园方面,重点是裴李岗遗址、贾湖遗址、北阳平遗址、仰韶遗址、二里头遗址、双槐树遗址、大河村遗址、开封城摞城遗址、殷墟遗址等,通过遗址公园进行保护与传承。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方面,重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比如以二十四节气、太极拳、少林拳、大禹治水为代表的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说唱文化为代表的宝丰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下一步还要强力推进以禹州、汝州为代表的钧瓷汝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淮阳、浚县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南阳镇平为代表的玉雕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文旅融合,创新开发黄河文化资源

文化创意、文化创新彰显的是一个地方的文化高度。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最好方式是对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黄河文化就是要做好文化产业和 旅游 产业两篇大文章,真正实现文化与 旅游 的融合发展。

首先,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 旅游 带。做好生态 旅游 ,重点打造以三门峡、小浪底、郑州、中牟、开封、濮阳为重点的黄河生态走廊和湿地景观公园。做好文化 旅游 ,纵深拓展黄河沿线的地标游、古镇游、乡村游、 美食 游、研学游、手工体验游,打造精品 旅游 线路,将河南沿黄的文化景点连成线,扩成面。

其次,建设以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为核心的沿黄城市文化带,连接上下游文化古都,如山东的淄博、曲阜,河北的邯郸,山西的大同、太原,陕西的西安、咸阳,甘肃的兰州,内蒙的呼和浩特,宁夏的银川,青海的西宁,成立黄河流域古都古城联盟,“行走古城,读懂黄河”,“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第三,依托黄河丰富的文化资源和 旅游 资源,发挥文化创意设计力量,以河南省文化 旅游 投资集团、河南博物院等为龙头,带动各地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 旅游 纪念品、文化产品、文化礼品,让老百姓把文化带回家,让河南文化品牌走进千家万户。

四个抓手,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讲好河南黄河故事,重点做好四件事:

一是讲好名人故事。比如黄帝、老子、庄子、杜甫、白居易、竹林七贤、包拯、杨家将等。

二是讲好影视故事。河南在影视剧创作方面应该有大的突破,将河南人精气神讲出来,将河南的地域特色讲出来,将河南人的个性讲出来。

三是讲好传媒故事。传统节日系列节目“出圈”给河南文化带来自信,今后还要讲好二十四节气系列故事,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黄河文化和中原文化。

汪振军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主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