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心理学系列笔记之十四

如题所述

文/涅阳三水 【第四节:社交动机与社交情绪】
社交动机是推动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社会动机的功能包括激活功能,指向功能,以及维持与调节功能。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通常呈现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能够带来最高的活动效率。
不同的社会动机包括亲和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侵犯动机以及利他动机等。
亲和动机是人际关系吸引的较低层次,它导致亲和行为的出现。
亲和有助于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求,获取信息,减轻心理压力,以及避免尴尬的情境。
影响亲和的因素包括情景因素,情绪因素,以及出生顺序等。
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和动机往往越强。
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当恐惧情绪越强烈时,亲和倾向也越明显。
焦虑则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高效率者的亲和倾向相对较低。
在同一个家庭中,合群倾向会随着出生顺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成就动机是另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抱负水平是个体的主观愿望,与个体的实际成就之间往往存在差距,它与成就动机密切相关。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有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评估,以及个体展示才华的机会等。
在培养儿童的成就动机时,应注意家庭教养方式,以及社会对成就追求的氛围等。
权力动机使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其根源在于社会控制的需求和对无能的恐惧。
侵犯动机是指个体有意伤害他人以获得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倾向。
侵犯行为包括身体和言语的伤害,其发生受伤害行为,侵犯动机以及社会评价的影响。
侵犯行为的原因可以从本能论和挫折——侵犯学说两个角度来解释。
学习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侵犯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改变的。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有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社会角色与群体,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等。
利他动机是指个体不顾自身利益而增进他人和公众利益的一种心理倾向。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利他行为并非人类独有,动物也有类似的行为。
利他是动物为了物种的生存和延续而进行的一种本能行为。
社会规范论认为,人类道德中的交互性规范要求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反应,以提高自我价值并减少焦虑。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如自然环境和社会情景,以及利他者的心理特征和利他技能等。
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观体验,它反映了个体社会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常见的社交情绪包括焦虑,嫉妒,羞耻和内疚等。
社交焦虑是与人交往时感到不舒服,不自然和紧张的情绪体验,可能会导致个体减少社交并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嫉妒是发现自己在才能等方面不如他人时产生的羞愧,愤怒和怨恨等复杂的情绪状态。
羞耻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对个体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健康的羞耻感有助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改进自己。
内疚感是当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或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时产生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