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是什么?

如题所述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章是《蛙》

莫言(1955年2月17日-),本名管谟业,著名作家,出生于山东高密,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其写作风格以“大胆新奇”著称,擅以幻觉现实主义融合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创作出了一批带有先锋色彩的独特作品,一部《红高粱家族》引起了文坛的轰动,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作品具有强悍的暴力主义,发表于1986年的《红高粱》是一个初级文本,仿佛是一种原始的语典,收录了通奸(野合)、纵酒、砍头、剥皮等等基本暴力语汇。

它们是一种证词,以验证“民族的原始生命力”的存在。之后莫言成为了坚定的酷语书写者,如《酒国》里的红烧婴儿,《筑路》中的剥狗皮,《食草家族》里的剥猫皮,《灵药》中的对死人开膛取胆,《白棉花》里的清花机搅碎人等等,莫言以独特的感官描写展示暴力带给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6

1、《蛙》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重要作品。

2、《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蛙》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一、关于作者: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二、《蛙》赏析:

莫言的《蛙》是一部很独特的长篇小说,首先它是以书信的形式来叙述的,全书以剧作家“我”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通信的方式,讲述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有关“姑姑”的故事。

此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书中的人物的名字都是以人体的器官命名的,这个并不是莫言的独创,其实早在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故事里”已经这种命名法,到底莫言是不是看了温瑞安的小说之后受到启发,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全书以“蛙”为名,寓意深刻。首先“蛙”音同“娃”,计划生育本身就是要控制“娃”的出生率,所以说这也是一篇描写有关“娃”的一部小说。

其次,“蛙”跟“哇”同音,“哇”是娃娃的哭声,计划生育扼杀了那些娃娃的生命,到处回荡着那凄惨的“哇哇”哭声,也是对那种惨无人道的非法引产的一种有力的控诉。再就是“蛙”跟“娲”同音,女娲是造人的女神,然而计划生育却要扼杀那些所造的人,也是对当时那个时代的严肃拷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03
第3个回答  2019-07-20
长篇小说,作者莫言,2009年出版。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凭借《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话剧融合为一体,塑造了一个乡村女医生的形象,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近60年的农村生育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