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类,社区类和旅游类特色小镇的区别

如题所述

特色小镇可以分为三类,即产业类、社区类和旅游类。根本上讲,任何一种特色小镇基本都是属于这三种类型或三种类型的复合版。前瞻产业研究院将这三大类型做了详细介绍。
类型1:产业类特色小镇
产业类特色小镇本质上是产业园区的升级版。无论是特色产业型、文化创意型还是金融创新型、高端制造型,其核心仍然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进入,推动产业发展。与产业园区的区别在于产业特色更加突出,产城融合度更高,产业生态和配套更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环境更加优美。
产业类特色小镇的常住居民,主要由原有的镇区居民和产业人口构成。其中,产业人口主要从事小镇的主导产业和相关服务业。
产业类特色小镇的盈利模式和产业园区没有任何区别。基础性收入就是物业租售和物业管理收入,增值性收入就是产业服务收入,产业生态型小镇可以有投资性收入。大多数产业类特色小镇的旅游收入可以忽略不计。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产业类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景观打造,最主要的功能是为入驻企业和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不是为游客服务,因此不宜一律按照景区标准建设,而应该按照宜居城市标准建设。很多高端产业型企业,比如金融企业、研发企业,更需要安静的工作环境,而不是游客混杂的环境。
类型2:旅游类特色小镇
旅游类特色小镇本质上就是景区或者是景区的变形版。无论是历史文化型、休闲旅游型还是特色风情型,其实质都是通过文化、历史、自然资源的挖掘和景观的打造,吸引游客,获得旅游收入。
旅游类特色小镇往往由于受历史文化保护和环境评价限制,很难和大型社区相结合。因此,常住居民以镇区原有居民和旅游从业者为主。
旅游类特色小镇规划的要点在于通过选址、景观和品牌打造,以获得最大的客流。但和现有大型景区相比,客流少可能是旅游类特色小镇最大的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旅游类特色小镇不能与养老、教育等产业结合,仅仅靠客流、靠“吃住行游娱购”来平衡收入,投资回收压力会非常大。因此,在规划建设旅游型特色小镇时需要格外慎重。
类型3:社区类特色小镇
社区类特色小镇的功能以居住为主,兼顾产业培育和文化、景观的打造。核心是通过大型社区建设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良好的居住环境,平衡收入;通过产业发展树立产业地位;通过文化挖掘、景观营造增强社区吸引力。
社区类特色小镇的居民,由镇区原有居民和城市迁入人口构成。其中,城市迁入居民的绝大多数与小镇的主导产业没有关联,这是社区类特色小镇区别于其他两种类型特色小镇的最大特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