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如题所述

春秋战国年代,是百家争鸣的年代,诞生了无数优秀的治国思想。我认为其中的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最为突出,并且影响深远。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肯定,尽管它有一些不足。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於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如果单纯的以法治国,忽视道德的约束作用,缺乏道德意识的人,会在贪婪的诱惑下有违法作乱的意识,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又不受惩罚,就会想方设法的钻法律空子。这样,社会就陷入一种不断钻法律空子和不断完善法律条文的循环中,在出现“完美法律”之前,社会将不会安定。

“以德治国”是治国的最高境界。当国民的整体道德素质达到比较高的程度,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良好的道德素质可以使国民丧失违法作乱的意识,从根本上斩断犯罪的源头。即使没有了法律的约束,拥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也不会做出扰乱社会的事情。“以德治国”可以实现社会的绝对安定与和谐。但纯粹的“以德治国”在现实社会中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西汉后期,法家思想被“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所吸收,并开始以儒法并用“儒表法里”的理论治理国家,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被排斥掉。流传到现在的儒家思想,实际上已经充分融入了法家思想的一些精髓,在强调道德约束的同时,以法律对人的行为进行更加严格的约束。这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以法律和道德双重标准的约束体系。

中国的历代统治者,通过对“儒表法里”的理解和运用,在国家建立的初始阶段,因为经过建国前的战乱,社会秩序混乱,百废待兴,通过颁布严格的法律规定,可以在最短时间规范社会秩序,当社会秩序稳定以后,通过对国民道德意识的培养,进一步提高社会秩序。

法律从表面上约束人的行为,道德从精神上约束人的行为,两者的结合,创造出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