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演讲家的“蛇口风波”中的思想交锋

如题所述

1988年1月13日晚,听惯了热烈掌声的中宣部局级调研员曲啸,北京师范学院德育教授李燕杰,中央歌舞团前舞蹈演员彭清一等,以中国青年思想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报告员的身份到深圳蛇口招商大厦9层的一间普通会议室与当地70名青年座谈,共青团蛇口区委副书记谢鸿主持座谈会。
会上,一位青年站起来问:“在内地,人们对深圳到底是什么印象?”
曲啸回答说:“印象是模糊的,因为并不了解这里”,“内地青年有很多人向往特区,但是这些想来的人中间有两种:创业者,淘金者。在个别人的思想里,想到这里干什么呢?淘金,挣钱,玩。真想到这里来创业的,是大多数,有没有淘金者?有……”
一个青年立刻问:“你说来深圳的人有创业者,也有淘金者,请解释什么叫淘金者?”
曲啸答:“我说的淘金者不是为深圳特区的发展来创业,来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而是看上了这样一个经济非常活跃、利润很高的地方,为了个人利益到这里来,图这里生活好、工资收入高。如果钱少了,生活又艰苦,就不肯来。我把这类人当作淘金者,特区不欢迎这样的淘金者。”
有人站起来说:“淘金者来蛇口的直接动机是赚钱,客观上也为蛇口建设出了力。这样的淘金者有什么不好?”
曲啸答:“目前有一部分青年特别强调个人的价值,但是个人的价值应该在群体中去体现。青年人应该考虑到祖国的命运,而且应把这个放在第一位。到蛇口,到底是为了享受还是为了创业?为了创业而来,我认为是真正好样的,如果为了享乐而来的话,那是很危险的。”
一位青年说:“情况往往是:创业和淘金,为自己打算和为社会考虑,这些东西在人身上是交织在一起的,说不清楚。有的人他自己也弄不清楚自己,但他还要说,他觉得自己好像挺清楚似的……”
曲啸打断了这位青年:“你认为你现在做的一切和你个人的价值都只属于你个人的吗?”
青年说:“当然。”
曲啸问:“那你现在为什么做工作?”
青年答:“首先是为生存我得干活,就是这样。”
接着,座谈会又围绕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爱而展开争辩。
一位青年:“三位老师的思想在蛇口没有市场。蛇口很多青年在独资公司,利益不一样。我对你们说这些话不怕,香港老板不会炒我的鱿鱼,在内地就不敢了,不敢畅所欲言。”
曲啸问:“你说我们的思想在深圳没有市场,你说我们是什么思想?”
青年说:“我想你们是希望蛇口青年带着对国家的爱、为蛇口创业的思想来干,并为这个感到骄傲,这不符合这里的实际。”
曲啸说:“我们希望青年对祖国有深厚的爱,你能声明你对祖国没有爱吗?”
青年说:“我认为这个爱不应当讲虚的、假的、空头的。老实说,蛇口青年都知道,你们是空头的。我们讲实际,我们用自己的劳动表达对祖国的爱……蛇口青年挣了钱,他也创造价值……他大可不必想着我现在是为了国家,为了什么什么……”“无私奉献、大公无私是陈腐说教,我们这儿不听这套。老实讲,山高皇帝远,骂你们几句也不影响我,老板照样给钱。”
彭清一说:“这位同志,明天我要在深圳宣传部组织的大会上发表演讲,你的观点和想法我能不能在会上谈?你怎么称呼?”
这位青年犹豫了一下,递给了彭清一一张名片,彭清一也递给他一张名片。
在谈到国家经济情况时,曲啸说:“看到街上跑的尽是外国汽车,我心里很难过,感到我国科学技术与生产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把我国经济搞上去,这是历史赋予你们的重任。”
一位青年说:“你难过什么呢?自己没有本事造不出汽车,买外国的有什么不好?”
座谈会后的第三天,一份以北京师范学院青年教育研究所的名义起草的题为《“蛇口座谈会”始末》的材料从深圳分送给中央和有关单位的领导。那个青年的名字也上了材料。 1988年2月1日,蛇口通讯报在头版发表消息:《蛇口青年与曲啸李燕杰坦率对话——青年教育家遇到青年人挑战》。1988年2月12日,羊城晚报刊登了该报深圳记者站站长邹启明写的千字通讯《“热门话题”和它的余波——记蛇口青年的一次座谈》。从3月28日到4月25日,蛇口通讯报连续发表三篇文章:《蛇口:陈腐说教与现代意识的一次激烈交锋》、《蛇口青年与曲啸等同志还有哪些分歧?》、《“神的文化”是对人的全面窒息》。从6月中旬开始,天津青年报、《新观察》杂志、现代人报、中国青年报等,纷纷发表与“蛇口风波”相关的报道或评论。
1988年8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记者曾宪斌的7000字长文《“蛇口风波”答问录》,“蛇口风波”真正成为轰动全国的大事件。该文发表了各方一共13人评述“蛇口风波”的言论,其中,时任蛇口招商局董事长袁庚的发言是这样的:“我们不欢迎教师爷式的空洞说教,听不得不同意见,甚至要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这种作风连我这个老头子都不能容忍。我非常赞赏这句话‘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所以,对那位被追问姓名并上了什么材料的青年人,我们一定要加以保护。即使他的发言有什么不妥也不允许在蛇口发生以言治罪的事情。”
从1988年8月8日到9月14日,人民日报收到1531篇来信、来稿,其中有266件倾向或赞同曲啸等人的观点。9月12日,人民日报《关于“蛇口风波”的议论》专栏刊登了李燕杰、曲啸、彭清一写的《我们到底讲了些什么?》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两天后,“议论”结束。
2008年9月15日,在南方都市报刊登的改革开放30周年风云人物评选的100名候选人中,“蛇口青年”排名第86位,其入选理由是:他们参加的那次座谈会所引发的大讨论“如一声思想惊雷震撼了神州大地”。(本文资料多来源于网络)。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觉得曲啸一方和深圳青年一方的思想观点都没有错,问题就出在双方没有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无私奉献的人是值得尊敬的,而在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为自己奋斗也应该鼓励。总而言之,只要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合法利益,就应该允许思想多元化,任何一方都不应该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强加于人。时至今日,有些人看到别人的观点与自己不一致就生气、骂人或者贬斥甚至上纲上线,必欲置对方于死地,不应该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