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状缺损疾病命名

如题所述

自上个世纪以来,关于楔状缺损这一牙硬组织慢性损伤疾病的命名,国际上一直存在显著的分歧。国外学者依据不同的致病因素和发病原理,赋予了多种名称,如因刷牙磨损而称其为牙brush abrasion,颈部磨损则为cervical abrasion,V类洞磨损即classV abrasion lesion;还有一些名称反映了酸蚀的影响,如牙颈部楔形酸蚀(cervical wedge-shaped erosion)、颈部磨损/酸蚀(cervical abrasion/erosion)等。另有学者将其归类为特发性牙颈部病损(idiopathic cervical lesions)或由应力引发的病症(stress-induced cervical lesions),甚至还有内部碎裂(abfracture)的说法。


在临床表现上,病损也被冠以牙颈部暴露(cervical tooth exposure)、非龋性牙颈部病损(non-carious cervical lesions)等称谓。然而,在中国,一直沿用“楔状缺损”这一名称来统称这一病症,体现了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共识。


关于患病率,楔状缺损的发病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国外的研究结果显示,患病率范围从5%到85%,而国内的数据则更高,有的研究报告指出高达99.1%。这说明随着生活压力和口腔卫生习惯的变化,楔状缺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口腔健康问题。


扩展资料

楔状缺损(wedge-shaped defect)是指牙齿的牙颈部的硬组织在某些因素长期作用下逐渐丧失,形成由两个光滑斜面组成的楔形缺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