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如题所述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这样一类学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不错,可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是这儿出点错,就是那儿出点错。出错的题,今天做时,做对了,明天再做,他又做错了。你说他不会吧,让他拿回来自己改错,自己又能改对。每次做后,总会后悔唉,当时我怎么没想到呢,没好好审题呢?可下次还是这样。这类学生对所学知识从表面上看都能理解掌握,但要想在每次做题时,把应该能做正确的题目都做正确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转变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呢?
有幸我从一年级带起,我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做题时的状态。通过一年多的观察我发现这类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或做题时有如下表现:
一、老师的问题刚提出甚至所提问题只说了一半,他马上举手,急着发言,让他站起来发言,回答的不是驴头不对马嘴,就是说的颠三倒四或吱吱唔唔。
二、做题时心情急躁,急于做完。读题时,一目十行,不是一字一句去读,而是瞄题,有时瞄了上半句,凭借以往经验感知后半句,自认为是那么回事,就开始动笔写;没有理顺前因后果,自认为有个差不多,就把答案写上,不去深入思考这个答案的得来是否合理。
三、遇到情境图国的信息多或题意叙述复杂一些的题目,不能静不下心来逐字逐句去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在一年级时出现的这种原始的思考状态,与他平时所处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以及个人的性格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学生的这种思考状态在学习的过程不能及时得到引导与纠正,就会造成前面所提到的情况,不但不利于今后的学习,也会使自己养成遇到问题冲动、感情用事的坏习惯。所以我认为,应该把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作为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这里所说的深入思考是指,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静下心来,先把题意理解透彻,再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先怎么想,再怎么想,这种想法是否合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本文主要从如何让学生说的角度来谈谈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几点做法:
一、不准急着说,要深入思考后再说。
每位学生都有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愿望。特别是性格好胜,外向,容易冲动,对所要学习的新知有个一知半解,思维敏捷的这部分学生。在老师提出新问题时,他们往往不能静下心来把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脑中理顺后,再举手回答,他们只是蹦着思考,凭自己的感觉来思考,想到一点就举手想说。
当我发现班级中有这样的学生存在时,我首先告之同学们:课堂上举手是为了暗示老师你已经思考好了,所以在举手之前一定要把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考清楚,不能只是有一点知道就举手。可是我发现道理说完了,有的学生并不照做,依然急着举手,于是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前,我又提出这样的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准我的问题刚提出,你就马上举手,你要在头脑中把解决问题的前因后果想清楚,理顺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如果你想清楚了,请你静静地坐好。你安静得坐好了,我就知道你想明白了。这样的要求,避免了学生由于急着想回答问题,而忽略了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深思熟虑,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深入思考。
二、发挥同桌的作用,创造互说的机会。
学生深入思考后,当他有了想法,就想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向老师、同学们证明自己的聪明,如果他说的欲望实现不了,就会降低下一次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产生消极情绪。为刺激学生每次都能深入思考,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创造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来的机会。
每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学生每次在独立思考后,我要求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出现错题时先给同桌说一说自己为什么错,错在哪,应该怎样思考,如果同桌两人都找不到错因,就把错例板书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帮助分析,寻找错因,讲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同桌之间互相说时,我会时刻关注每一组同学交流的情况,或随时到学生跟前听一听,以了解学生是如何想的,对个体思考问题的方法及时引导,及时评价。根据每组同桌之间的表现,每周评出最佳合做同桌。
三、有序回答为主,创造独说的机会。
课堂上除了采用同桌互说的方式,还需要给学生提供在教师、同学面前独立发言的机会。其一,可以更好得让学生个体在班集体中展示自己,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更进一步促进学生把深入思考内化为自己的思考习惯;其二,可以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思维现状,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
课堂上我采取轮流回答问题的形式,如,按不同的小组有序回答,按男、女生的位置有序回答,按列或排有序回答,尽量不让学生摸到规律,但我心中有数。为了避免有的学生认为:反正这次轮不到我在同学们面前回答,这次我可以偷点懒,不用好好思考。我首先从心理上消除他们的这种想法,告之学生,为了让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们按一定的顺序来回答问题,但你不要认为这次轮不到你回答,你就不用好好思考,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相联系的,你只有每次认真独立思考,当你回答问题时,你才能把你最棒的一面展示给同学们和老师看,否则,当让你回答问题时,你会回答不上来,就会失掉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另外,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让学生从内心消去了这次可以不思考的念头。根据每位同学发言的表现定期选出班级中的小老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热情。
当然,这也要根据所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造当调整回答问题的人选。但一定会保证三天之内每位学生至少有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最大限度刺激了学生深入思考的热情。
四、汇报交流时,先说思考过程,再说答案。
在回答问题时,学生习惯只说答案,不说想的过程,因为有的答案只是凭直觉得到的,他并没有深入思考,为了扭转这种肤浅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我要求在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能先说答案是什么,必须先说出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说完思考问题的过程后,再说出答案。这样有效的增强了学生在思考时先理清前因后果,再动笔解题的深入思考的意识。
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必须把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放在首位,使学生形成遇到问题冷静思考、有序思考的好习惯,在学习中有了这种好的素养,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还会使学生逐渐形成遇事冷静的处事态度。这种习惯的形成会让他们受用一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9

想要养成深 度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学会“提问”的策略。

因为思考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需要引导的,并不能像呼吸那样自然而然的发生,而自我提问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不知道怎么提问的话,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考虑:

清晰性(搞清楚问题是什么)。比如问问自己:我能详细阐述吗?我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准确性。比如当你听到或看到一个新闻时,你可以问问自己:这个事情是真的吗,它有没有数据、事实、案例等的支撑?有进一步的细节吗?

关联性。比如问问自己:那些事情跟这个问题有关联吗,是如何关联在一起的?那些事情对问题的影响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哪些关键行动?

逻辑性。比如在表达的时候,问问自己:所有这些东西放在一起讲得通吗?这一节和后面一节能衔接吗?我所说的与相关的事实相吻合吗?

公平性(不要有偏见)。平时为人处世时,要习惯性地问问自己:在这个情境中,我的思维或行为公正吗?我有没有带有主观偏见行事?我的观点、假设有证据支持吗?

重要性。在面对、讨论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先问问自己:我需要聚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些事情中哪些是关键?

深/广度。在面对、思考问题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这个事情对我以后有什么帮助?我是否需要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它?我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处理它?

要想更好地思考,要不断丰富脑海里的知识,为思考提供基础。

如果脑子里空空如也,思考是不可能进行下去的。只有学习各种各样不同的知识,才能为我们的大脑提供思考的土壤。所以想要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关键还是要多读书学习。

而想要实现多读书学习的目标,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的一眼看多字的快速阅读法,提高阅读学习效率,更好更快的积累知识。

在具体读书的时候,要懂得把速读和精读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提高阅读效率,提高向大脑输送知识的效率。

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同样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帮自己更好地吸收知识,比如:可以试着多问why和how,why就是要理解为什么,how就是要多问问自己如何应用所学到的这个知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