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哪八大功能?

如题所述

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卜胃、肠等消化道和各种消化腺。 .内分泌系统:包括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胸腺等。 .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如眼泪、粘膜、淋巴等,及后天免疫,如免疫接种产生抗体。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各种血管、血液组成,淋巴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 .神经系统:包括大脑、间脑、脑干、小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等。 .泌尿生殖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耽和尿道组成泌尿系统;男、女性生殖系统由不同的生殖器官组成。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 人体的八大系统之(一)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通气管道,肺是气体交换器官。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不断地吸人外界的新鲜空气,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保证人体新陈代谢顺利进行。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主支气管等器官,临床上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把气管、主支气管及其分支称下呼吸道。 1 、肺的结构 肺表面覆有脏胸膜,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分居纵隔两侧。因右侧膈下有肝,而心位置又偏左,故右肺短宽,左肺狭长。两肺的外形都近似半圆锥体,有一尖、一底、两面和三缘。 2 、肺的功能 肺的功能包括呼吸功能和非呼吸功能。呼吸功能是指其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即将氧气交换入血液,将二氧化碳交换出血液。 肺的非呼吸功能是指肺的防御功能、肺的过滤功能、肺的代谢功能。 (1)肺的防御功能 ①调节吸人气 上呼吸道粘膜表面积大,血供丰富,能加温、湿化吸入气以保护肺。气管和支气管的血供少,不具空气调节功能。因此,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插管时,须注意人工加温、湿化吸入气。 ②阻挡和清除作用 鼻毛和鼻粘膜可阻挡吸人气中异物进入;已进入下呼吸道的较小异物,也可通过咳嗽、喷嚏反射、粘液和纤毛的活动而被清除。 ③吞噬作用 肺内的肺泡巨噬细胞富含溶酶体,能包围吞噬吸人的微粒,杀灭细菌,起“清道夫”作用。吸烟和吸人有害气体可损害巨噬细胞的活力。 (2)肺的过滤功能 肺循环小血管能阻挡各种原因进人混合静脉血中的微小颗粒(如血凝块、脂肪细胞、凝聚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团块、库存血中的碎片、气泡、脱落癌细胞、静脉注射液中的颗粒等),使之不能进人体循环,防止冠脉栓塞或脑循环栓塞。 (3)肺的代谢功能 肺参与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近年来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肺血管内皮细胞在合成、释放、活化、灭活肺动脉血中各种血管活性物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4)其它功能 此外,肺还起着贮血库作用;参与调控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肺内还散在分布一种类似APUD细胞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参与旁分泌,调节局部功能活动。 人体的八大系统之(二)消化系统 1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及肛门。通常将从口腔至十二指肠这一段消化管,称上消化管,空肠以下的,称下消化管。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包括唾液腺、肝、胰等大消化腺及分布在消化管壁内的小消化腺,如胃腺和肠腺等。 人类肠子长度约为身高的4 ~5 倍 东亚的民族大多从事农耕,以摄取稻米、壳类等以及杂食为主。即使近年来东方人的饮食生活向西方看齐,〕不过,肉食的程度还是远不及欧美人。如此长久期间在饮食内容上的差异,是不是也会对大肠的形状造成影响呢?另外,我们看草食性动物的肠子就要比肉食性动物的肠子来得长。譬如牛的肠子长度(约有57m),竟然是其身长的22倍!猪的肠子则是其身长的16倍(大约24m),马的肠子则是其身长的10倍(约30m)。 而肉食性的猫,其肠子的长度约为身长的4~5倍(大约2m),狗属于杂食性,其肠子的长度大约也是身长的5倍(大约5m)。 以人类而言,小肠大约5m左右,大肠则大约有1.5m,算起来约为身高的4一5倍。但是若按照实际的情形来看,东方人的大肠长度或许还要更长些呢。 在整个消化系统中,小肠担任消化、吸收的重大责任。在小肠,消化液将食物分解成最小的单位,然后再由血管和淋巴腺吸收。紧跟着下来,大肠所负责的工作,即是善后的清扫。自小肠流下来食物残渣,就好像是泥浆般的液体,其中90%~95%皆为水分,当这些泥浆般的液体通过大肠时,水分将会被渐渐吸收,而成为粪便,然后再排出体外。 2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摄取食物,使食物在消化管内进行物理(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剩余的残渣排出体外,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消化。被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等透过消化管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吸收。 消化方式分为两种。物理性消化:是食物在消化管内发生物理性状改变的初步消化,主要通过消化管平滑肌的舒缩活动进行。其作用是将食物磨碎,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由消化管上段逐渐向下段推进。化学性消化是食物在消化管内发生质变的彻底消化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完成。消化酶能将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不能被直接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食物在消化管内的两种消化方式同时进行。 人体的八大系统之(三)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在功能上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散于机体各处的内分泌细胞组成。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和松果体等;散于机体各处的内分泌细胞主要分布在消化管粘膜、胰岛、下丘脑、肾、心血管、肺等处。 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代谢与生殖,促进发育与生长,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等。内分泌系统不是独立于神经系统之外的调节系统。许多内分泌腺都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在神经系统的主导下起调节作用。 人体的八大系统之(四)免疫系统 1 、概述 免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主要由淋巴器官(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其他器官内的淋巴组织和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组成。构成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是淋巴细胞,它使免疫系统具备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①识别和清除侵人机体内的微生物、异体细胞或大分子物质(抗原);②监护机体内部的稳定性,清除表面抗原发生变化的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等)。 2, 胸腺的功能 胸腺是培育和选择T细胞的重要器官,胸腺上皮细胞分泌的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对T细胞增殖和发育起重要作用,胸腺培育出的各种处女型T细胞,经血流输送至周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进一步分化成熟。 3, 淋巴结的功能 (1)滤过淋巴液病原体侵人皮下粘膜后,很容易通过毛细淋巴管的内皮间隙进人淋巴循环,回流人淋巴结。当淋巴缓慢地流经淋巴窦时,巨噬细胞可清除其中的异物。 (2)参与免疫应答病菌等抗原物质进入淋巴结后,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可捕获与处理抗原,然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 B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淋巴结中的T细胞和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母细胞化,再大量分裂增殖,最后分化成效应性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分别参与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 4 、脾的功能 (1)滤血脾内滤血的主要部位是脾索和边缘区,此处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可吞噬清除血液中的异物、病菌和衰老、死亡的血细胞,当脾功能亢进时,由于灭血过度,可引起红细胞或血小板的减少。 (2)储血人脾可储血约40m1,主要储于血窦内。机体需血时,脾内平滑肌收缩可将其中的血液输人血循环,以应机体的急需(如大失血、剧烈运动时)。 (3)造血:在胚胎早期脾和其他器官一样,能产生各种血细胞,自骨髓开始造血后,脾变成淋巴器官,仅能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但仍保持有造多种血细胞的功能;当机体严重缺血或某些病理状态下,脾可以恢复造血功能。 (4)免疫:脾内的淋巴组织中T细胞占40%,B细胞占55%,还有一些K细胞和NK细胞等,它们都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脾是体内产生抗体最多的器官。 人体的八大系统之(五)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执行运输功能的连续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和淋巴系。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淋巴管道以盲端发源于组织间隙,淋巴液沿淋巴管道向心流动,经过淋巴结,汇人静脉。通常将淋巴管看作是静脉的辅助管道。 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运输。通过该系统将氧和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同时又将各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至排泄器官。此外还运输激素到靶细胞,实现体液调节;运输白细胞和各种免疫物质完成免疫功能,运输热量维持体温恒定,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也需要循环系统参与。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统还有内分泌功能,如心肌纤维可分泌心房钠尿肤,使人们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有了更进一步认识,一般情况下,血液循环停止3~10秒,人会丧失意识;停止5~7分钟,大脑皮质会出现不可逆损伤,因此,血液循环是人体的重要功能之一。 1 、血液 血液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充满于心血管内,在心脏驱动下循环流动通人体内部及外部环境间的相互联系。机体任何组织和器官血液供应不足,均可造成严重损伤。 (1 )血液的组成 将采取的新鲜血液经抗凝处理后,置于比容管中,以3000r/分钟的速度离心30分钟后,可在试管中显示为三层。上层淡黄色液体是血浆;下层呈暗红色,为红细胞;中间灰白色的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这样测出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它可反映血液中血细胞数量的相对值。血液组成可概括如下: 血浆相当于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为含有多种溶质的水溶液,其中水约占91%~92%。溶质中含多种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等)和一些气体,组成晶体物质溶液。这些溶质和水分极易透过毛细血管与组织液交换,其液体理化性质的变化常与组织液平行。 血浆的另一重要溶质是血浆蛋白,是血浆与组织液的主要区别。血浆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包括多种分子大小和结构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其中清蛋白含量最多,球蛋白次之,纤维蛋白原最少。用电泳法又可将球蛋白分为:αl、α2,β、γ球蛋白等。 若将离体新鲜血液置于试管中,不经抗凝处理,血液自行凝固,形成胶状血凝块。当血凝块回缩时,析出淡黄色的液体,称血清,相当于疏松结缔组织的基质。血浆和血清的主要区别是血清内缺乏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他血浆蛋白质,但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 2 )血液的功能 ①运输功能 红细胞具有运输O 2 和CO 2 的功能。血浆可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代谢物和各种调节物质、抗原、抗体等。随着血液循环,O 2 和营养物质被运送到组织、细胞,同时将代谢产物如CO 2 和尿素等运输到肺和肾等器官排出体外;将激素运输到靶器官,发挥体液调节功能,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②缓冲功能 血液中含有多种缓冲物质,缓冲血浆中可能发生的酸碱变化,保持血液值的相对恒定。 ③免疫和防御功能 血液中的白细胞、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等通过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对人侵的细菌等异物及体内衰老、坏死的组织细胞进行吞噬、分解,最后清除,对机体起着防御作用。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对机体也有保护功能。 ④调节体温功能 血液中的水分,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通过血液循环,将机体深部热量带到体表散发,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3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①红细胞的功能和特性 A、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正常成年男性为(4.0~5.5)× 1012个/L(400万~550万个/μ1),女性为(3.5~.0)×1012个/L(350万~500万个/μ1)。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9/L。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 2 与CO 2 。红细胞内有多种缓冲对,对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有一定缓冲作用。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Hb-CO),或其分子中的Fe 2+ 氧化成Fe 3+ 时,将丧失功能。 B、红细胞的特性:悬浮稳定性、可塑性变形、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②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具有变形、粘附、趋化移动、吞噬消化和杀灭细菌等功能,参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当机体受到细菌侵犯时,白细胞对细菌释放的多肤和小分子化合物有趋化性。通过变形运动,白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进人炎症部位,大量吞噬细菌。白细胞处于机体抵制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人侵的第一线,主要是将人侵细菌包围在局部消灭,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并参与免疫复合物与坏死组织的清除。白细胞也能吞噬体内坏死细胞,包括衰老和受损的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菌后,自身常死亡,称脓细胞。 ③血小板的功能和特性 A、血小板的功能 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为(100~300)×109个/L(10万~30万个/μ1)。血小板的数量可在进食、体力活动、妊娠和缺氧时增多,女性月经期的第1~2天则明显减少。血小板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血小板在止血、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小血管破损时,血小板立即粘附于破损处,并聚集红细胞形成血栓,堵塞破损处,参与止血过程。血小板低于100×109个/L时,称血小板减少。当减少到50×109个/L以下时,毛细血管壁脆性增加,会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紫癜。当血小板数量超过1000×109个/L时,易发生血栓。 B、血小板的特性 粘附:血管损伤后,流经此处的血小板被血管内皮下组织激活,粘附于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上。 聚集:聚集是指血小板相互粘连在一起的过程。分为两个时相;第一时相发生迅速,由受损组织释放的ADP(二磷酸腺苷)引起,为可逆性聚集;第二时相发生缓慢,由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ADP引起,属不可逆聚集。 释放反应:指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其颗粒中的ADP, 5-HT、儿茶酚胺等活性物质向外排出的过程。ADP可引起不可逆聚集,5-HT、儿茶酚胺可使小动脉收缩,有助于止血。 收缩:血凝块中血小板有伪足伸人纤维蛋白网中,通过收缩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成为坚实的止血栓,堵塞血管创口。 吸附:血小板能吸附许多凝血因子于其表面,而且为凝血过程提供磷脂表面,使凝血过程得以发生和进行。 在临床工作中,有时需要进行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以了解血小板的数量、功能及凝血因子的种类、浓度是否正常。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友病患者则凝血时间延长,出血时间正常。 人体的八大系统之(六)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分布于全身的周围神经组成。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着各个系统的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是机体内的主导系统。神经系统首先是借助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通过脑和脊髓各级中枢的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身体各个系统的活动,使机体适应多变的外环境和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微细平衡,保障正常的生命活动。 感受器、感觉器的定义和分类 感受器是机体接受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的特殊结构,其组成形式多种多样。感受器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该冲动经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传至大脑皮质,从而产生感觉。 感受器的种类繁多,在人体各部广泛分布,形态功能各异。根据感受器的存在部位和所接受的刺激来源分为三类。 感觉器是由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共同组成的特殊器官。如眼、耳等器官。 人体的八大系统之(七)泌尿生殖系统 1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统称为泌尿器。肾为生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为输送尿液人膀胱的管道;膀胱为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最终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泌尿器的主要功能为排泄。排泄指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物质向体外输送的过程、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细胞破坏时形成的产物。排泄物中还包括某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水和无机盐类。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由大肠排除,不属于生理排泄范畴。 人体排泄有多种途径,其中以肾最重要。肾以尿的形式排出排泄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故肾为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另一些有排泄作用的器官,排泄并不是其主要功能,只是在完成其本身功能的同时,起到一定排泄作用。如皮肤通过出汗虽可排出水、NaCl、尿素等物质,但出汗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加强蒸发散热,调节体温,而不在于排泄。 肾不仅起排泄作用,还对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起重要调节作用,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有重要意义。肾还分泌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生物活性物质。 2 、生殖系统 生殖是人类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重要生命活动,包括生殖细胞的形成、交配、受精、着床、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等环节。 生殖系统由有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和分泌性激素等功能的一系列器官组成。男、女性生殖系统虽有差异,但都可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内生殖器主要位于盆腔,外生殖器显露于体表(如下表)。 男、女生殖系统概况 人体的八大系统之(八)运动系统 1 、骨 成人共有206块骨。每块骨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因此均是一个独立的器官。骨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四肢骨又分为上肢骨和下肢骨。 骨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主要由骨胶原纤维和糖胺多糖组成。骨胶原纤维简称骨胶,成层排列;当钙盐沉积后形成坚硬的板层结构,称骨板。无机质主要由钙盐(如磷酸钙和碳酸钙)组成,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成人骨质内的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幼儿骨质内有机物含量比成人多,无机物则较成人少,因而富有韧性和弹性,不容易发生骨折,但硬度小,易于变形。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机物逐渐减少,无机物逐渐增多。因而老年人骨的韧性和弹性小而脆性大;二容易发生骨折。 骨为体内最大的钙库,人体内的钙99%存在于骨内。当血钙增高时,钙盐可沉积于骨内;反之,当血钙降低时,可使骨钙溶解人血,以此来调节血钙的浓度。 2 、骨连结 骨与骨间的连结装置称骨连结,按连结形式及连结组织不同,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类。骨与骨间由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相连,其间无腔隙,称直接连结,包括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三种形式。其特点是活动幅度小或不能活动。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囊相连,囊内有腔隙,称间接连结,通常称关节。关节一般具有较大的活动度,在肌的牵引下产生各种运动。 3 、肌学 人体的物理运动,包括呼吸、心跳、胃肠蠕动以及血管、淋巴管等其他脏器的活动,均由自身的肌收缩而产生。运动是人体生存的主要生理功能特点之一。肌组织按其结构、位置及功能,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运动系统的肌全部是骨骼肌。骨骼肌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骨骼肌多附于骨上,至少跨过一个关节,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通过收缩,使骨骼以关节为枢纽产生运动。由于骨骼肌的运动受意识控制,故亦称随意肌。 骨骼肌数量众多,全身约有600余块,占体重的40%左右。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构造,有特定的神经血管分布,执行一定的功能,故每块肌都可视为一个独立器官。 总而言之,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各种器官按形态及功能的不同而组成各种功能不一的系统,从而构成了人体。所以可以说,细胞的健康就决定了人体的健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5
人体由八大系统构成,它们分别是: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作用分别是: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具有运动、支持、保护功能。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 2、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由心脏不停的跳动、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为机体的各种细胞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带走了细胞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 淋巴系统是一个遍布全身的网状的液体系统,由扁桃体、脾脏、淋巴管和淋巴结组成,是人体的重要防卫体系。它能制造白细胞和抗体,滤出病原体,并加以消灭,以阻止感染蔓延。淋巴液的循环是靠细胞间的压力、肌肉的张缩或呼吸来实现循环过程。 3、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系统的功能就是消化食物,吸取营养物质,排出糟粕。所以消化作用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消化管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所组成。消化管的运动起着接受食物,将食物磨碎、搅拌,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不断向肛门方向推送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为物理性(机械性)消化。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肠腺等,分泌各种消化液,其中主要含有各种消化酶,将食物中糖、脂肪、蛋白质等水解成为可吸收的物质,这种作用称为化学性消化。 4、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完成气体吐故纳新。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所组成的运送气体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的呼吸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即在呼吸肌的作用下,引起胸腔有节律地扩大或缩小。 5、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大量的各种代谢终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以及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并且参与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调节。尿在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贮存,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6、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脑和脊髓通过这些神经支配人体各个部分的生理活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如感觉神经末梢部分),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即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7、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指没有导管的腺体)和内分泌组织组成的。肉眼可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等;内分泌组织则指分散于其他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团块,如胰腺中胰岛等。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有效化学物质称为激素,激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它进入血液或淋巴,周流全身,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8、生殖系统:生殖系统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后代,分泌性激素维持副性征的器官的总称。根据所在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男性内生殖器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男性外生殖器为阴茎和阴囊,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及阴道,女性外生殖器为阴唇、阴蒂及阴道前庭。
求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