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的考试?

是谁?

考试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

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公元前1115年的记载,以及对已进入仕途的官员的定期考核据公元前2200年的记载。

“考”与“试”是意义相近的两个概念,皆有考查、检测、考核等多重含义。将“考”与“试”二字连用,始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该书《考功名篇》说:“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由此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的含义,“试”字更侧重于测度优劣的含义。当“考”与“试”合为一个词之后,其内涵逐渐演变为特指考查知识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扩展资料

考试主要有两种目的:

一是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是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从这两种目的看,考试可以分为效果考试和资格考试。

考试就是让一群拥有不同教育资源的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相同的答卷。然而考试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考试也可以是对于一个目标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因此这样的考试其实就是让社会中来自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拥有改变自己的机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考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5

考试是谁发明的?江之岛盾子当老师的第一堂课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隋文帝开创,隋炀帝继承发展。

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据史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大业五年(609年)正月,又诏令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骄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等4科举人。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隋文帝开创,隋炀帝继承发展。

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据史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大业五年(609年)正月,又诏令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骄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等4科举人。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第4个回答  2018-10-27
公元前165年,汉文帝为参加“贤良方正科”的士子出题考试。试题共分四个题目(策目):朕之不察、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 这次考试也被认为我国取士考试的开端,汉文帝出的这四道题目自然也被认作我国最早的考试作文题了。 这道题当时写在竹简上,叫做“策题”。皇帝用策题考试,就是“策问”。应试士子针对策题提出的问题,一目一目地在竹简上写出答案——策文,这就是“对策”。参加这次对策的有100多人,颖川郡(河南禹县)人晁错获得第一,从太子家令进而被提升为中大夫。此公后来协助景帝削藩成功,奠定大汉之基业。 明磊曰:余观之,此次作文联系实际,关注国计民生,让士人随意褒贬君主时政,彰显汉文帝虚怀若谷、求贤若渴、安邦定国之襟怀。呜呼!今之衮衮诸公为政有此自信大度乎?皆尸位素餐者流!党国之政,拒民千里,反不及汉文之事,悲矣哉

满意请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