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产量低是什么原因?如何才能提高大豆的产量?

如题所述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油作物,也因其高营养价值而被誉为“植物奶”。大豆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能在贫瘠土壤中生长,同时具有固氮能力,因此被广泛种植。然而,大豆的产量普遍较低,通常在400至500斤每亩,有些地区甚至只有200至300斤每亩。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七个方面,这被称为“七宜”。
一、选择适宜的土壤。大豆虽然耐贫瘠,但选择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中性土壤种植更有利于高产。增施有机肥如鸡粪、猪粪等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二、实行轮作。大豆不宜重茬种植,重茬会导致病害加重、养分消耗单一,影响产量。轮作可以有效减轻这些问题的影响,一般建议2至4年轮作一次。
三、确保充足的水肥。大豆从开花到鼓粒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水肥支持,以促进结荚和粒重。适时追施复合肥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钼酸铵等可以提高产量。
四、采用起垄栽培。起垄栽培有助于根系深入土壤,分层施肥,从而提高产量。
五、拌种。使用根瘤菌拌种和微肥拌种可以显著提高大豆的产量。
六、适时早播。在适宜的播期内尽早播种,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
七、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等条件确定合适的播种密度,过密或过稀都会影响产量。
同时,在大豆生产中也有六个需要注意的“六不宜”。
一、不宜深播。大豆种子应浅播,以利于出苗和根系生长。
二、不宜大水灌溉。大豆根系对氧气需求较高,不宜进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根系缺氧。
三、不宜过量使用除草剂。过量使用除草剂可能会导致幼苗受损。
四、不宜过早使用化控剂。适时使用控旺剂可以防止倒伏和落花落荚,提高产量。
五、不宜晚收。适时收获可以减少损失,提高产量。
六、不宜在豆叶未落净时收获。豆叶未落净时收获可能会导致杂荚多、丢粒多,影响产量。
综上所述,要实现大豆的高产,必须综合考虑土壤、轮作、水肥、栽培技术等多个因素,并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当操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