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全实)

如题所述

百度首页|登录注册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
帮助爱奇艺奇葩说
首页
分类
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技体育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城市百科
特色词条
历史上的今天
法院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燃梦计划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合作流程
联系方式
手机百科
客户端
网页版
个人中心
收藏266799508
七步诗编辑[qī bù shī] 
《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据传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政治与人性之间的矛盾和冲击。
曹植是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诗人,是五言诗的奠基人。现存他的90余首诗中,就有60多首五言诗。他的写作完成了汉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1] 
作品名称七步诗
创作年代三国时期
作品出处《世说新语》
文学体裁古诗
作    者曹植
目录
1作品原文
▪ 版本一
▪ 版本二
2注释译文
▪ 词句注释
▪ 白话译文
▪ 英译版本
3真实度
4作品赏析
▪ 文学鉴赏
▪ 后人引用
5创作背景
6作者简介
▪ 赋
▪ 诗
▪ 乐府
1作品原文
编辑

版本一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自)[2] 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
豉(菽):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3]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白话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英译版本

An Off-Hand Poem

  Green beans are stewed hot and slow;
  Fermented beans have a different taste.
  The stalks are burning hard below;
  The beans are moaning in the pot sad-faced.
  Out of the selfsame root both of us grow,
  But why do you boil me in such a haste!
  (汪榕培 译)[4] 
The Brothers

  They were boiling beans on a beanstalk fire;
  Came a plaintive voice from the pot,
  "O why, since we sprang from the selfsame root,
  Should you kill me with anger hot?"
  (H.A. Giles 译)
3真实度
编辑

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4作品赏析
编辑

文学鉴赏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诫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它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曹植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明显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3] 
后人引用

鲁迅1920年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为段祺瑞政府推广复古教育,迫害进步学生。鲁迅为表达对此的不平,依《七步诗》原韵,写了《替豆萁伸冤》:“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郭沫若对“抑丕扬植”的看法不甚赞同,他认为曹丕在文艺批评和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开山地位,为三国时期重要的诗人,他还举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所说:“文帝以位尊减才,子建以势窘益价”,他认为这是较公允的评价。郭沫若指出:“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为火烧火;如果站在萁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的精神的表现吗?”[3] 
因此,1941年郭沫若仿《七步诗》写下了一首“翻案剥皮诗”——《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但此诗照原诗,无论形式与内容,都大大不如。原诗皆押仄(入声)韵,郭沫若这首一如他写的其他的古“诗词”, 不顾格律,以“新体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07

 

第2个回答  2014-12-07
哦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