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事解读2010年9月3日

拜托各位大侠有东方时事解读2010年9月3日的评论文,烦赐!!!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10年09月03日——星期五

美国:巴以首轮和平谈判“富有建设性”

【华盛顿消息】据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周四(2日)在华盛顿举行了近两年以来的首次直接谈判。

美国中东特使米切尔表示,双方的和平谈判到目前为止“富有建设性”。

米切尔说,巴以双方领导人同意于本月14日至15日在中东地区某地再次会晤,届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他也将出席。双方今后大约是每两周会谈一次。

他说,双方领导人的首要任务是应该达成框架协议,其目的是订出各方必须作出的让步以最终达至中东问题的和平解决。

主持这次谈判的希拉里表示,奥巴马行政当局对会谈能取得很快突破不抱幻想。

巴勒斯坦一名官员说,阿巴斯警告内塔尼亚胡,如果以色列在西岸恢复建设定居点,谈判就会结束。

控制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组织的发言人说,如果谈判真正取得进展,哈马斯将停止攻击以色列。

巴以会谈开始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有机会来结束这场冲突”。

内塔尼亚胡说,双方都需要做出痛苦的让步。

阿巴斯呼吁以色列停止所有定居点的建设,并取消对加沙地带的封锁。

这次直接会谈是要寻求在一年之内解决所有最终地位问题,进而达成基于“两国方案”的和平协议,实现一个独立、民主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和平共存。

以巴直接谈判涉及最终地位问题包括耶路撒冷地位、巴以边界划分、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犹太人定居点和水资源分配等。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两段文字,原文分别是:

第一,主持这次谈判的希拉里表示,奥巴马行政当局对会谈能取得很快突破不抱幻想。

第二,巴勒斯坦一名官员说,阿巴斯警告内塔尼亚胡,如果以色列在西岸恢复建设定居点,谈判就会结束。

●再次凸现“欧美”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即有“共同利益”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奥巴马行政当局对会谈能取得很快突破不抱幻想”的基础上,以“以色列暂停定居点为条件、恢复巴以和谈”,再次凸现了“欧美”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即有“共同利益”、也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给出这样一组观点,即:

首先,对美国而言,美国所谓“大中东计划”向欧盟“地中海计划”让步,在美国决策层最终实质性调整其“既定全球战略”之前,始终是个“伪问题”,也就是说,不论是“大中东计划”向欧盟“地中海计划”在口头上承诺让步,更或者美国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具体行动来换取“欧盟的南亚配合”,本质上都不过是权宜之计,意在针对“中国的重中之重(南亚方向)”以解决“美国的当务之急(南亚方向)”,意在以一种“最终未必兑现的欧美地缘战略空间交换”去兑换 “美元本位制”眼下就急需的战略时间,而一旦美国的战略意图得以实现、并迫使中国针对“向美国提供南亚配合、从而欧美联手经济攻击中国”的欧盟展开反击,那么,不仅美国对欧盟的这份口头承诺将无需兑现、而且还立刻演变为美国“大中东计划”彻底掐死欧盟“地中海计划”计划的开始。

其次,就“欧美”的中东政策而言,就“中东和平进程”而言,就“欧美”之间的战略取势而言,由于其各自的中东、或者南亚、甚至中亚相关政策都是从属于“欧美全球战略(包括欧元与美元之间的话语权之争)”之“重中之重(科索沃、地中海方向)”的,而全球层面上,还有“中俄”这两个政治与军事实体、或者 “中日”这两个经济实体的“核心利益取向”必须兼顾,因此,这也就注定“欧美”之间谁也不想在中东(对美国而言)、或者南亚(对欧盟而言)将棋给一步走 “实”、走“死”,且都期盼、并“苦等”着对方将棋给走“实”、走“死”,从而可给自己日后的战略腾挪“等”出一片腾挪空间来。

在这个问题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一如“中美”之间在东北亚、南海问题上“都等着对方一把就将棋走实、走死”,从而自己可转身腾挪、借助另外几方的力量,直取对方命脉、以“一击定乾坤”的战略取势。

最后,对欧盟而方,欧盟所谓“地中海计划”与美国“大中东计划”战略利益交换之间的“南亚要价”问题、也就是“中东和平过程”的兑现问题,其实也是个“绩效工程”,就本质而言,中东是否和平,欧盟并不关心,真实的历史就是,正是因为中东长期无法和平,欧盟才好介入中东事务。在这个问题上,欧盟对“中东和平进程”的真实心态与美国“并无二致”。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欧盟之所以要力推“中东和平”,首先在于这是赢得中东大多数国家“人心”的战略需要,在此基础上,欧盟之所以要力推“较美国更加倾向于伊斯兰国家利益”的“中东和平方案”,则在于这是赢得“大多数伊斯兰国家”的“人心”的需要,而所有这些“需要”,又都是欧盟在地中海方向慢慢展开 “地中海计划”、在中亚方向持续维持“中亚存在”的战略需要。

●观察东北亚、南亚、南海、中东、科索沃方向(地中海)国际形势演化的主要线索

还有,我们认为,一前一后发生“两场悲剧(3月份的天安号事件、5月也份的以色列袭击土耳其国家救援船队事件)”的实质在于:“算盘”不是美国人想怎么打就可以怎么打的,也不是美国人想将“类似游戏”局限在东北亚就能局限在东北亚的,更不是美国想将“伊核问题”与“朝核问题”置换成“制裁伊朗与朝鲜(实际上是制裁中国、围攻中国)”就可以置换成的,因为“有人”也想借机将“伊核问题”与“朝核问题”转换成一个“以核问题”、以围攻美国(美元本位制)。

至于这个“有人”是谁?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指出,即是公开为“以色列核问题”立项的中国,也包括想尽快“奠基”地中海联盟、打倒“美元本位制”的欧盟(欧元),还包括“渴望”立刻摆脱“石油美元结算制”之“桎梏”、全面恢复前苏联版图的“俄罗斯经济结构”。

在这里,我们想强调的是:

第一,上述结论非常重要,它是我们观察“中欧俄美”之间以一系列排列与组合,基于各自的核心利益、使用一切手段、推动东北亚、南亚、南海、中东、科索沃方向(地中海)国际形势进一步演化的主要线索。

另外,我们必须强调的是,此轮排列与组合的焦点在于“中美”直接交手,并为欧盟、俄罗斯所利用,这也是中国最终出头为“以色列核问题”立项的原因之所在。至于“中美”之间何以不得不“直接交手”、特别是所谓“直接交手”的方式与手段,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给出了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再重复!

●几个要点

第二,对上述结论我们曾经以大量篇幅进行过专题讨论,并导出如下要点:

1):我们认为,在中欧、俄欧关系取得“突破”之前,欧盟明白,“地中海计划”只是个长远的战略目标,但这个“长远战略目标”却能对“已经拿到了欧元及简单欧盟宪法”的欧盟起到一种“战略掩护”的“现实作用”,既:掩护已经“初步”完成了经济(欧元)、政治(简单欧盟宪法)整合的欧盟,继续其政治、经济、特别是军事整合的进程。

2):我们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最能代表“欧盟策略”的,也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句中国成语!

3):我们认为,在“中东和平问题”上,在“地中海计划”的战略掩护欧盟取得“外交、经济、军事的进一步整合”之前,欧盟也没有指望“地中海计划” 能够顺利推进,当然了,如果能够实现这一步,对欧盟那是求之不得,可谓是一步到位,但在可见的将来,基于“中欧俄美”之间的战略取势,基于“三边撕裂”与 “南北撕裂”的重重矛盾,基于美国在欧盟成员国的影响力远未彻底清除,与中国力推之“东亚经济一体化”战略目标及俄罗斯之“恢复前苏联影响力”的战略目标一样,由于东亚内部的整合问题(对中国而言)及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整合问题(对俄罗斯而言)、仍然受到“已处于战略挣扎之中的美国”的巨大牵制,甚至其它大国(中欧俄之间的战略矛盾)的影响,指望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

对中国力推之“东亚经济一体化”而言,这也正是中国将这一长远战略目标“化整为零”、分头、分片、以区域化合作进行推进的原因。

4):我们认为,美国在试图以“巧实力”、“借力打力”、以分头阻止欧盟之“地中海计划”、中国之“东亚经济一体化”、俄罗斯之“恢复前苏联影响力”的努力中,已经陷入一种“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恶性循环”,且为“中欧俄”所利用。

5):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美国南亚战略”即便想维持现状(继续在巴基斯坦通道与俄罗斯通道之间不做选择),那么,最起码的条件就是得到北约的支持,显然,这就需要欧盟的配合,起码是欧盟成员国承诺继续呆在阿富汗。而这,就需要美国在中东方向、科索沃方向向欧盟作出“不断让步”。当然了,所谓 “不断让步”,意思就是,欧盟的“要求”将永无止境。

而一旦美国在两者(巴基斯坦通道与俄罗斯通道)之间选择其一作为主要依赖,也就意味着“美国南亚战略”、以至“美国全球战略”必须做实质性调整,或重新评估“G2”的核心内函(中美关系全面正常化、彻底放弃对中国的遏制),或者“实质性重启”俄美关系(彻底放弃对俄罗斯的遏制),而这中间的任何一个选择,又必然导致“中欧俄”战略关系的实质性调整,从而必然导致“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实质性启动、从而必然导致美国全球霸权的彻底终结。

6):基于上述5点,我们的结论是:美国全球战略已经陷入一个接一个的“死循环”。更多的“死循环”,请大家阅读之前的《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在此不再重复!

在具体展开今天的话题之前,结合上述内容,请大家先阅读下面几则新闻片段。

奥巴马致电萨科齐感谢其支持中东和平谈判

【华盛顿消息】据媒体报道,白宫声明称,美国总统奥巴马2日致电法国总统萨科齐,感谢其支持目前正在进行的中东和平谈判。

声明指出,萨科齐明确表示全力支持巴以和谈,并承诺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多国领导人共同协作推进中东和平进程。

9月1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时隔20个月以来再次重启直接会谈,并承诺每两周进行一次会晤,力求在一年内解决主要分歧,敲定和平协议。

白宫说,奥巴马致电萨科齐,感谢他为广泛的中东和平作出的支持,并商议接下来进一步促进巴以和谈的步骤。

萨科齐本周早些时候曾表示,和谈成功有赖于迅速的行动,拖延会促进极端主义。

日本政府宣布正式启动销毁遗弃在华化学武器

【南京消息】据媒体报道,9月1日,销毁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启动仪式在南京郊外举行。日本内阁府副大臣平冈秀夫代表日本政府宣布正式启动销毁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中国政府代表、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组织代表、技术秘书处特别项目办公室主任克日什托夫?帕图雷伊应邀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中日两国有关主管部门代表及江苏省有关领导应邀参加。

平冈在致辞中表示,日本政府根据《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规定和日中两国政府有关备忘录的精神,一直以来努力推进处理遗弃化武工作。今天在南京启动销毁,标志着处理遗弃化武工作由挖掘回收进入销毁的新阶段。这对日中两国来说具有深远意义,也是日中双方有关人员长年努力的结果。日本政府今后将继续采取有关措施努力加快销毁进程。

张志军在致辞中表示,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期间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尽早销毁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有利于消除其对中国有关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和危害,有利于弥合中国受害地区人民遭受的战争创伤,有利于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张志军表示,中方在要求日方早日全面彻底地销毁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的同时,也为日方在中国开展销毁工作提供了积极协助。经过中日双方多年共同努力,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武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天举行的启动仪式,标志着销毁日遗化武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希望日方以此次启动销毁为契机,继续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在确保人员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销毁工作进度,按照《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和《中日两国政府关于销毁中国境内日遗化武的备忘录》有关规定,早日全面彻底地销毁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

朝鲜经济官员:罗先特区将建成世界性加工贸易区

【长春消息】据报道,朝鲜贸易省副相具本泰2日在此间参加第四届东北亚经贸合作高层论坛时表示,朝鲜已确定罗先市为经贸特区,并已制定出把罗先经济贸易区建设成为世界性加工贸易区的远景规划。

罗先市位于朝鲜东北部,临近朝鲜与中国和俄罗斯两国交界处,朝鲜于1991年宣布建立罗津先锋自由贸易区。另有报道称,今年初,朝鲜又将罗先升级为特别市(即直辖市),成为朝鲜继开成、平壤之后的第三个特别市,也是唯一一个同时毗邻中俄两国的特别市。

这位朝鲜经济官员已是连续两年参加东北亚经贸合作高层论坛。“朝鲜在生产与建设、社会发展方面,正在创造着从未有过的大革新和大飞跃。”具本泰说,朝鲜正在积极加快罗先这一地区的开发步伐。

“朝鲜提出了2012年开放强盛大国之门的明确目标,正在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在经济建设上。”具本泰介绍,目前朝鲜已制定出把罗先经济贸易区建设成世界性的加工贸易区、转口贸易区的远景规划,并为实现这一规划致力于行政及法律条件的准备。在经贸合作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就必须营造东北亚地区局势的安定与和平氛围。为此,具本泰呼吁东北亚各国更进一步地扩大和发展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协作。他同时表示,朝鲜将本着自主、和平、亲善的对外政策理念,为进一步扩大东北亚各国睦邻合作关系而努力.

【时事点评】坦率地讲,在看到诸如“美国总统奥巴马2日致电法国总统萨科齐,感谢其支持目前正在进行的中东和平谈判”的消息时,时事评论员们的共同感受是:

●“似曾相识燕归来!”

第一种感受,是“似曾相识燕归来!”,我们知道,9月1日,是以巴双方时隔20个月以来再次重启直接会谈。

我们知道,在美国历届政府中(远的不说,就以执政8年的克林顿、主事两届的小布什为例),基于种种原因、或主动、或被动推动“巴以和谈”的“努力画面”,可谓层出不穷,但结果呢?结果是,在小布什政府晚期面对“单边主义”的惨败、而不得不开始对欧盟妥协、尝试着“用中东利益换南亚利益”、并因此于 2007年11月在美国“组织”了那次、“宣示”在一年内达成和平协议的“巴以和谈”之后,在时间已经足足过去了“近33个月(而不是12个月)”之后,奥巴马政府却仍然在为“巴以和平

谈判”的所谓“重新启动”而四处散发“感谢信”,并仍然“热衷于”在“感谢信”里庄严承诺“给我一年的时间就行”!显然,“一年时间的期限”很容易令许多熟悉中东问题的人们有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叹!

事实上,在33个月之前,我们就明确地表示:只要朝核问题、特别是伊核问题没有实质性突破,“巴以和谈”就永远谈不出个结果来。

然而,尽管33个月过去了,尽管奥巴马政府也准备用一年时间谈出结果,但我们的上述观点仍然不变。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巴以和平”固然重要,但本质上,它仍然从属于“大国最最核心利益”交织其间的伊核问题。

因此,即便“巴以和谈”因“欧美”之间为延缓“以核问题”正式推出、而在“欧美双边平台”的框架内“暂时妥协”、最终“命令”巴以双方当权者签下一纸和平协议,但由于“时过境迁”,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进一步演化,特别是,随着中东区域性合作的兴起,一旦伊核问题出现重要变化(这个主动权不在欧、更不在美,而在“欧美中东双边框架”之外),都足以立刻撕毁那张“纸”,并冲击“签字”的巴以双方内部政治格局,从而冲击“欧美中东和平双边框架”的“基石”。

显然,从过去“33个月”的“巴以和谈”之不堪历史,特别是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朗等国进行的区域性合作已见架构,地处南美的“南美经济抗美中心(在我们的讨论中,古巴是南美政治抗美中心)”--巴西也开始染指伊核问题的重大变幻之中,任何人都能强烈地感觉到,在中东事务上,“欧美中东双边框架(别称是:中东和平四方式作组)”也已渐入“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诗情画意”,更别提什么“美国主导中东事务的单边框架”了!

总之,对“欧美(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在时隔20个月后、于9月1日“重启”巴双方直接会谈,我们的观感就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这一观感,东方评论员想强调一点,对“欧美”、特别是对美国而言,在“重启”巴以直接和谈的问题上,之所以“再玩”这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游戏(一年为限),除了上面回顾的“中东和平”之于“欧美”的意义之外,就是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导致中东区域性合作的兴起、中俄对中东影响力一再提升、且将继续提升,所有这些,令“美国继续主导中东事务”、甚至“欧盟与美国共同决策中东事务”的能力都已经“无可奈何花落去”了,一句话,留给“欧美中东双边框架”、特别是“美国中东单边框架”继续主导中东和平进程的时间不多了!因此,“欧美”就重启巴以直接会谈达成妥协的原因,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就欧盟而言,一方面,是随时可能靠向“中俄”、从而重启“以色列袭击土耳其船队处理进程”、打通“进出加沙第三条路线”的欧盟,在给“中美直接交手”之美国一个机会,也在给“欧美共同决策进出加沙第一、二条路线”之“合作”一个机会,另一方面,也是欧盟在拿“大中东计划”为“地中海计划”做 “垫脚石”。

非常清楚,“机会”也好、“垫脚石”也罢,要做好这些,都需要美国在“重启”的“巴以和谈”中拿出之前一直不肯拿出的“真金白银”来,否则,由于在中东影响力大增的“中俄”也在冷眼旁观,阿拉伯联盟也在“听‘重启’之言,观‘和谈’之行”,欧盟不但无力阻止“以色列袭击土耳其船队处理进程”的“重启”,甚至可能为“争取”阿拉伯联盟的“人心”,而一怒之下成为“重启”该进程、甚至成为将“以色列核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的“急先锋”。

第二层,就美国而言,一方面,尽管明知“第一层”的痛苦,但为了争取暂缓“以色列袭击土耳其船队处理进程”的重启、防止“以色列核问题”被“正式提上日程”、甚至直接与伊核问题“捆绑”,从而导致自己全力以赴的“在联合国框架之外严厉制裁伊朗、朝鲜(实际上是制裁中国、围攻中国)”的战略计划“全面破功”,而不得不暂时“含着”这颗“苦果”,并在欧盟、特别是“中俄”、包括土耳其、叙利亚、伊朗面前,尽可能地做出“呑咽状”。

请大家认真体味上述描述!

而一方面,美国决策层在决定暂时“含着”这颗“苦果”、并在欧盟、特别是“中俄”、包括土耳其、叙利亚、伊朗面前尽可能地做出“呑咽状”的背后,显然有着“更加紧迫”的“企图心”。

在对美国的“更加紧迫”的“企图心”进一步展开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对“巴以和谈”于9月1日“重启”第二种感受。

●“巴以和谈”于9月1日重启,从侧面验证了我们之前的一个判断

第二种感受,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巴以和谈”于9月1日的“重启”,从侧面验证了我们之前的一个判断,即:不论是美国国内经济、还是国际形势,留给美国决策层的时间也已经不多了!种种迹象来看,如果美国在东亚方向实在是弄不出大的风浪来,就不排除美国近段在中东有大的动作,为美国经济危局而狗急跳墙!

●此次重启“巴以和谈”,较之以往的“巴以和谈”有两个新背景

我们知道,此次重启“巴以和谈”,较之以往的“巴以和谈”有两个新背景:

首先,是在东亚、中东方向一前一后地发生了“两场悲剧”,且“两场悲剧”都还“有待处理”,而对这“两场悲剧”,我们的观点是,围绕其处理进程,

其次,是中国官方媒体于8月30日正式公布了金正日访华的详细内容,二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于8月31日正式宣布伊拉克战争的战斗任务结束;

●“重启的巴以和谈”与“巴以和谈的重启”,是两码子事儿!

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时隔20个月之后,巴以和谈“重启”的本身,就是“欧美全球战略”达成的妥协;而对“重启”的“巴以和谈”而言,所谓“承诺每两周进行一次会晤,力求在一年内解决主要分歧,敲定和平协议”,其实就是“欧美”双方在上述两个新背景下,就重启的“直接和谈”所达成的“妥协条件”之一,但这个“妥协条件”的“本身”,对“欧美”双方而言都不重要(原因就是“中东和平”之于“欧美”的意义),但对“巴以和谈”的“重启”却非常必要,换句话说,对“欧美全球战略”非常必要。

通过上面的讨论,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感觉到,在我们的讨论中,“重启的巴以和谈”与“巴以和谈的重启”,是两码子事儿!这又怎么去理解呢?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可以这样去理解,即:“巴以和谈的重启”意味着“欧、美全球战略”再次坐上了谈判桌,而“重启的巴以和谈”则意味着“欧、美全球战略”将在谈判的过程中、紧盯全球局势,根据接收到的、来自全球各个层面(政治、军事、经济特别是金融),各个方向(中东、东亚、南亚、中亚、非洲、南美、东欧、南欧等)的最新变量,来确定“巴以和谈”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具体进程。

●华盛顿“更加紧迫”的“企图心”在于两点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巴以和谈”于9月1日的“重启”,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在美国决策层在决定暂时“含着”这颗“苦果”、并在欧盟、特别是“中俄”、包括土耳其、叙利亚、伊朗面前尽可能地做出“呑咽状”的背后,其“更加紧迫”的“企图心”在于两点,即:

其一,通过向欧盟妥协,稳住“以色列袭击土耳其船队的处理进程”、维持住中东目前的局面、在推进“巴以和谈”的过程中、在阿拉伯亲美势力、反伊势力的策应下,继续孤立伊朗、从而继续推进“在联合国框架之外严厉制裁伊朗”的战略目的。

其二,通过向欧盟妥协,在“其一”的基础上,通过稳住“欧盟的中东政策”也可以暂牵制“欧盟东北亚、甚至东亚政策”,如此一来,华盛顿就可以暂时缓解因“透支”“天安舰事件”而造成的“必须偿付”压力、并尽可能牵引“欧盟的南亚政策与东欧政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05
第3个回答  2010-09-06
这个不是很清楚,不过楼主要学习时事相关的话,可以去时事一点通这个网站去看看,这个网站时事热点新闻有很多,国内外的新闻都有,而且每天都更新,楼主可以去看一下~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