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素

1、中国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后确立的政治经济制度。这一制度在历代领导人任期内被不断地塑造着。有别于西方国家建立在社会契约上的理论为先制度为后的制度发展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一边实践一边发展理论。

2、它有几大特点,一是政府能够统筹的资源多,倾向于”家政府“,因此容易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市场制度仍然不够成熟,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发展不太平衡;三是意识形态高度统一;四是公民社会发展不够成熟,民众自治意识仍较为薄弱。

3、在21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能靠统筹安排的优势较快的实现经济增长,基本目标是让人民生活能普遍富裕。但是,政治制度发展与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社会矛盾不能妥善解决,尚未在经济,政治,公民素养等方面齐头并进地发展现代国家。

4、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界定有三个基本要素:公有制;计划经济;民主。 

5、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二、制度内容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扩展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

新中国60年,是经济建设硕果累累的60年。中国不仅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还创造性地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既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又注重加强宏观调控,为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证。经过60年奋斗,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万亿元,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当国际金融危机迎面袭来,中国的果断决策和政策效应,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许多外国政治家、学者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快了政治文明建设进程

新中国60年,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60年。中国从实际出发,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

这套制度同时借鉴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

面对举世震惊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国展现出的紧急应变能力、动员能力和众志成城的集体意志,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和巨大威力。许多国外学者由衷地赞叹:“中国在短时间内动员巨大的力量投入,这是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激发了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

新中国60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60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致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60年来,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不断缩小,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全社会展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60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3岁,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面免除,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密,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成就激励斗志,历史昭示真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再一次深刻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繁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充分地利用好这一独特的政治优势,中国就一定能创造更大的辉煌,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民主权利的制度载体。

这是我们国家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跨越,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扩展资料

一个国家的性质是这个国家的国体,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这个国家的政体。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之相适应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意愿和奋斗的结果。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整个国家机构按照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和运转。

这就是按照法定的程序,由选区选民或者选举单位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其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

各个国家机关以及中央与地方合理地划分职能,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国家权力既避免过分集中又避免不必要的牵扯,从而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法律依据:“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一条/第二款。
制度是一个社会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社会制度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统一体,它们直接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人类社会经历了五种社会制度:①原始社会;②奴隶社会;③封建社会;④资本主义社会;⑤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
1、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宪法》中没有“政治制度”一词。关于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有三种说法: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非常流行的说法。
重要文献: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党的十三大报告。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制度】这是不太常见的说法。
重要文献:A、“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民主具有决定意义。”——党的十五大报告。B、“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制度,确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2005年10月19日发表。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制度】这是逻辑推理的结论。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这是政治学的基本常识,也就是说国体是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制度决定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制度;因此,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制度。
温馨提示:目前,考试涉及此问题的标准答案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法律依据:“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总纲/第六条/第二款。
3、中国的文化制度。
中国的(根本或基本)文化制度可以概括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法律依据:A、“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B、“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四条。注:《宪法》中没有“文化制度”一词。
重要文献:“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六大报告。
第3个回答  2018-06-28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  总 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国家性质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是确立国家其他各项制度的基础和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就是关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根本制度”的规定。“国家性质”又称国家的阶级本质或者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指哪一阶级在国家中占统治地位;

二是指统治阶级内部哪一阶级处于领导地位。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所规定的国家性质主要是指哪一个阶级在国家中占统治地位。

我国的根本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制度的总和。其中,经济制度是基础,它决定社会的性质,决定其他各项制度的性质。不同的社会形态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自从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就有了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奋斗的宗旨,就在于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从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因此,现行宪法修改时,总纲中增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这个规定表明了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性质以及发展方向,表明了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心和信心。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行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文化制度,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最适合我国的国情,建国以来的经验表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并将继续取得伟大的成就。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破坏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国家的根本制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6-02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相似回答